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孩子恋爱,有识父母不会棒打鸳鸯

首先为两个孩子家长点赞,双方家长在了解情况后没有棒打鸳鸯,反而因势利导,让两个孩子更为积极、阳光地交往,难能可贵。

“早恋”本身就是中国教育捏造出来的一个伪概念,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而言,没有“早恋”一说。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就是他们性成熟了,而不是开始性成熟,那么,性成熟的两个孩子有了爱情的憧憬、冲动,这本来就是顺乎自然,应该是美好的事情。

举个例子吧,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茱丽叶,男女主角13岁左右;中国的红楼梦,宝玉和黛玉,故事大约贯穿他们12~15岁。要知道,现代的青少年相比于100年前,青春期实际上是提前了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比罗密欧茱丽叶时代,比贾宝玉林黛玉时代,更早性成熟。

再举个现时代东亚邻国的例子。日本学校为大约初二年龄的学生组织屋顶告白大会,校长亲自为情窦初开的青少年学生主持告白,鼓励学生们把爱情大胆说出来。要知道,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中国的青少年就比日本同龄人发育滞后。

这么说吧,只要是性成熟了的两个人的恋爱,那就是恋爱,没有“早”一说;性成熟之前的儿童,才是没有恋爱,只有模仿游戏,那才是“早”,不过也算不上恋爱。

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反对青少年学生恋爱?主要原因是为了学生管理的方便,性成熟之后的恋爱是可能出现后果的,这就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素质有高企的要求;同时也会影响应试教育的效率。怎么办?多年来一刀切禁止或者反对学生恋爱,既方便管理,又能保障一个班级应试教育的秩序井然。

换言之,反对早恋只是中国特色教育因应长期以来的应试压力和不合理的大班额的权宜之计,并不符合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和需要,反而是以损害和牺牲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为代价。

这么说吧,青春期本身就是学生终其一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敏感期,而恋爱是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的目的是因势利导,对恋爱中的青少年做好积极引导,不是断然禁止,也不能撒手放纵。

显然,题目中两个恋爱中的学生的家长算得上是有识的父母,能通过沟通交流,没有棒打鸳鸯,反而能给予积极引导,当然值得点赞。

教师怎么办?如果是有识的教师,应该因此感到欣慰,有父母得体的教育引导,教师又何必执念于反对“早恋”的窠臼?只需与家长和学生做好沟通,讨论如何平衡好学业与爱情,以及教育秩序之间的关系。

相反,如果有教师仍以为严格要求必须棒打鸳鸯,坚持反对“早恋”,这样的教师实际上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严格地说已经不胜任现代教师职业。家长糊涂,教师也糊涂,倒也罢了;家长明白了,教师还继续糊涂而且倔强,那才是闯了鬼了。

小贴士:反对“早恋”的后果

1、青少年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受阻,导致所谓“巨婴”现象突出,中国社会大部分成年人,包括教师、父母,其人格并不成熟,心理发展滞留在青春期甚至儿童期。

2、导致大部分青少年错失掉发展亲密关系能力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相当比例的学生成年后发展和维系亲密关系能力缺欠,这也是中国社会成年人大面积低质量婚姻比例的主要原因之一。

3、性发育成熟后长期被禁止恋爱,造成事实上的性压抑,进而使相当比例的学生进入高校后丧失掉生活的意义和趣味,严重的甚至生无可恋。

(首发于悟空问答专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庆幸没有『棒打鸳鸯』
孩子早恋家长是否该“棒打鸳鸯”,这位家长的处理方法值得学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如何让学生杜绝早恋
曝光情侣亲密照的高校是在戕害学生
调查称4成老师认为高中生恋爱不属早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