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4-6日),又名三月节踏青节

清明名字由来,《历书》解释为: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

你知道吗?清明,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它与除、盂[yú]、九三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四大祭祖节日,也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唯一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



[ 物候 ]


一候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爬出洞,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即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 祭拜与扫墓 ]


中华民族讲慎终追远,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祭拜方式很多,有的给先人叩头行礼;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放起风筝。妇女、小孩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

清明扫墓时,常有插柳戴柳的习惯,而这个风俗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1、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2、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受佛教如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的影响,认为柳可以却鬼、辟邪。



[ 寒食与清明 ]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后来因寒食和清明较近,所以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过。

寒食传说

寒食节来源于“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 习俗 ]


踏青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蹴鞠

蹴鞠(cù jū),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青团

青团子用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

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蒿饼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植树

清明是在寒食后的一天,属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草木吐绿的时节。在寒食之时,偶尔会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烧掉了;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补上了。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日课:那些文化、习俗、活动、美食和诗词
清明习俗,你知多少?
​清明节:全景带孩子了解9件事
那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清明习俗
散文《清明来兮雨纷纷》作者:董凯
清明节气有何饮食养生之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