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癌共存:前言

  5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我可能比一般医生与癌症结缘更深。 这倒不是我的学识有多丰富,而是因为:首先,我的母亲患肝癌早逝;其次,鼓励我创建肿瘤医院的陈敏章老部长,因为癌症过早离开我们;再者,到了花甲之年,我自己也患了癌症。幸运的是,我 已“重生”10年了,成为意外的幸存者之一。

  近几年,应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之邀,我每周为“良医”版撰写一篇文章,内容涉及癌症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多半是根据临床所见所闻所思随感而发,信手而写,并无系统,也无先后。2012 年,《光明日报》曾将我写的近百篇文章汇编成《癌症专线》在马来西亚出版。这次,承蒙该报首肯,将近一年来撰写的60多篇文章,汇集成《与癌共存》在中国出版。在此,非常感谢《光明日报》总编辑、编辑的慷慨、无私,感谢统领《光明日报》的星洲报业集团的领导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正如在本书首篇《“与癌共存”:思路的历程》文中所说,我和我的复大团队奉行的“与癌共存”理念和由此制定的治疗策略,得到大师们的鼓励、支持、指导和修正。中国医学界三大泰斗——吴孟超院士、王振义院士和汤钊猷院士,长期以来十分关注我们。在本书出版之际,他们不顾年迈,不吝笔墨,写来热情、诚挚、中肯、感人的序言,给本书增色添彩,也为抗癌治疗指明方向。偶有些赞美之词似乎有过,权当老师和前辈的关切和激励,谨表示衷心感谢。

  2010年,我曾编着《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该书先后被译成 印度尼西亚文、英文、泰文、阿拉伯文,在国外发行;2013年,我又编着了《跟我去抗癌》,该书也被译成英文。2013年,台湾著名作家焦桐教授将这两本书中文版合并,在台湾出版;稍后,该合订本又获马来西亚著名报人和作家萧依钊女士青睐,在马来西亚由《光明日报》出版。两本书均受到许多患者和关注癌症的人士赞赏,有的人拿着书来找我看病,我备受鼓舞,也甚感欣慰。此次出版的《与癌共存》是前两本书的补充、发挥和修正。

  著名超声介入专家、清华大学和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几次建议我:“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坦坦白白写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现在《与癌共存》就是一本“感想书”“随笔书”,主要记录我的临床实践,披露我的真实感受。我 想,这也许就是我对这位老朋友建议的一个交代。

  我要感谢广州出版社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作出的重要贡献;感谢我院策划部胡菁女士、林海燕女士在编排校对中作出的辛勤劳动;感谢伍锦华女士为本书设计了精美的封面。

  医生看病是科学、知识、悟性和经验的结合,既有技术因素分析,又有人文和艺术因素的支持。本书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错误,对治癌的观念、策略和方式,有不同看法和意见者肯定不少。我只希望能抛砖引玉,激起讨论、争论,求得批评和指正。不管怎样,如果这本汇集能给我们的病人——那些与我在同一战壕里抗击癌症的“癌友”——在选择治疗时一点启迪和参考,我就深感万幸了。

  徐克成 2016年1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都可能得癌!从医58年的肿瘤大夫,总结出5张“防癌处方”
三位肿瘤院士总结了10条不得癌的建议,都是你能做到的!
程书钧院士:别不把肿瘤当回事,也别太把肿瘤当回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程书钧:控制癌前病变可有效控制癌症发生,治疗肿瘤应高度关注整体因素
经常生气不一定得癌,癌症可能和3件事有关,希望你没有碰上
别再迷信“癌症出国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