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3.白居易《夜雨》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欢迎和我一起走入这浪漫的千古最美情诗之旅。那么这段浪漫的旅程,我们将从哪里开始呢?当然,要从唯美爱情的原点开始,最难忘初恋情人。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一首诗,是白居易的《夜雨》。我相信很多人对这首诗并不熟悉,但我个人却非常喜欢这首诗,他是一首歌行体的古风: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要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就是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啊,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我有深深感怀的事啊,牢牢地刻在心上。我不能去到她的身旁,每一天徒然张望。我也不能化解内心的伤痛。那一夜,独自思量。这样枯灯黄卷的长夜,孤独与我一起,对坐空堂。秋天尚未来临,风雨竟已苍茫。要不学那四大皆空的佛法,我如何能忘记,你曾经苦苦思念的目光。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啊。


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白居易的这首《夜雨》,曾经也仿写过一段,叫《心雨》,仿写了其中一小段,“伤有所念人,寂寂在远乡。去有所念事,结节在伸长。远乡何其远,伸长何其伤。所念与所去,旦夕费思量。”当然,我仿写得很一般。之所以仿写也可以看出我对这首诗的热爱。


白居易的这首诗写于元和六年,也就是公元811年。这一年,白居易40岁。这一年的春天,他的母亲发生了一件在唐史中很让人轰动的事情,就是看花的时候不小心坠落井中,坠井而逝。刚好是他写这首诗的这一年的春天,请记住这个巧合啊。学者考证,这首诗“独树在空堂”,可以看出他是为一个相爱的女子来写的。而这个女子现在大多数学术界学者考证,认为就是白居易很多次在他的诗作中提到的东邻婵娟子,一个叫湘灵的女子。而湘灵呢,就是白居易刻骨难忘的初恋情人。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也就是公元772年。他出生在河南新郑的一个小官僚家庭里头,他的父亲白季庚,后来做到彭城县令,就因为有功,被升任徐州别驾。但是当时徐州正有战乱,所以他就把家安到安徽宿州的符离安居,那么白居易就得以在宿州的符离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时光。事实上,白居易总共在符离生活了22年,所以他把安徽宿州的符离一直当作自己的故乡。白居易在符离年轻的时候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据说年纪轻轻的时候,头发都读白了。



他在十八九岁的时候,还曾经写过一首《邻女》,就是邻家的女孩的意思,“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这就是写的他的邻居,比他小四岁的湘灵的那种美丽的姿态。当时湘灵十五岁,白居易已经十九岁,两个人,一个阳光男孩,一个美丽少女,又是邻居,日久生情就产生了初恋。当然这段恋情不被人所知晓。他们的约会,都是秘密的约会,所以也有人认为,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说的其实是他和湘灵的幽会。


但是纸里包不住火,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被他母亲知道了。白居易毕竟是官僚世家,而湘灵只是普通农户家的女孩。两个人虽然青梅竹马,并山盟海誓,结下终生之愿,但在唐代,是门第观念非常强的一个时代,事实上我们知道后来唐代的牛李党争,其实就是知识分子中贵族和庶族之间的这种斗争,所以门第观念,在唐代是非常强的。所以被母亲知道这段恋情之后,母亲自然会严防死守,最后逼着白居易外出求学,与湘灵分离。


据说白居易与湘灵不得不分离的时候,写下一首《潜别离》,也是一个名作,上来就是说“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可见痴情啊,所以最后又说“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暗暗地、悄悄地与心爱的湘灵,伤心地别离,那种揪心的感觉,那种充满了愤懑和遗憾的感觉,都洋溢在字里行间,简直就是摧肝裂肺。



当然,中间白居易又曾回过故乡,也与湘灵重新见面。但是母亲不可能同意这段婚事,所以多见一次面,也不过多增加一次伤痛而已。一直到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科举,三十二岁的时候,经吏部考核授予校书郎的官职。然后他回符离搬家,结束了长达二十二年的宿州符离的生活,也同样结束了他和湘灵长达数十年的感情。


所以你看白居易,在古人中是非常特别的,为什么呢?他是一个晚婚晚育的大龄青年,他到三十七岁之前,虽然母亲反复的催逼,他一直不肯结婚成家,其实他内心中有一种挣扎和抗争。所以很多人都熟悉白居易的作品,肯定是《长恨歌》最有名,但是《长恨歌》为什么最后一看写得缠绵悱恻?所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乐为双飞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哪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


这完全是白居易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而且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是,这首诗写于他三十六岁。当时白居易已经任陕西周至县的县尉。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到仙游寺附近去游览,谈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事儿,王质夫提议,他和陈鸿各写一首诗,一篇文,那么,白居易写的就是《长恨歌》,而陈鸿写了一篇传记,就是《长恨歌传》。那么这首《长恨歌》其实是白居易借李隆基、杨贵妃的事儿,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而且是对自己长达数十年初恋恋情,绝望的一种最后的祭奠。三十六岁写下《长恨歌》之后,三十七岁,他终于放下初恋的伤痛,奉母命娶同事杨于清的从妹为妻。这个杨家据说还是名门望族,和弘农杨氏有关系,我们知道,杨贵妃其实就是弘农杨氏。


后来白居易被贬官,四十二岁的时候,贬官九江,“江州司马青衫湿”嘛。那么据说四十四岁的时候,他在浔阳江头又偶遇湘灵,当时湘灵随父一路卖唱乞讨,江湖相遇,两个人执手相看泪,竟无语凝噎啊。所以我们就可想而知,四十五岁的时候,白居易写了著名的《琵琶行》,我个人感觉和他前一年遇到湘灵的经历息息相关。你看《琵琶行》里说,“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是歌女在诉说自己少年的初恋。“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千古名句,哪是随意道出,分明是有岁月和深情的伤痛与激烈啊。所以,白居易最有名的两大名作《长恨歌》、《琵琶行》之所以感人,我想和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初恋经历,和他几十年的初恋恋情伤痛是息息相关的。


虽然约定他年在符离老家再见,可是过了几年之后,白居易再回符离老家的时候,已经再也得不到湘灵的音讯和消息了。他四十四岁而湘灵四十岁的时候,他们在浔阳江头的江湖偶遇竟成人生最后一别。所以一直到六十四岁的时候,白居易还难放下这种情感。六十四岁的时候,他曾经又经过宿州,重过故乡符离,当时写下一首诗,感伤地说,“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其中有一句,想象湘灵还在思念她的情状,说“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四十七年前的恋人不知道在哪里,仍独守西楼,思念着当年的他的这个乐天哥哥。


白居易晚年,寄情诗酒放纵私欲,他家里头养了很多名妓。最出名的我们知道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我想这种放纵,一定是对少年时初恋那种伤痛的郁闷难以遣怀。所以湘灵是白居易的终身之痛,所以不只是他四十岁的时候,在那个孤灯秋雨的夜晚,所说出的”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种伤痛,其实是他的终生之痛。


白居易当年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曾经见过一个少女,酷似湘灵,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诗,诗云,“欲入中门泪满襟,庭花无主两回春。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当沧海桑田,世事变幻,我们目及内心深处的伤痛与温暖,才发现,其实我们一直站立在原地,是时光,经过了我们,难忘最是初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夜雨》:你是我今生永远无法放下的痛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白居易的初恋,33年苦恋以悲剧告终,锥心之痛融入《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与湘灵35年的爱恋故事。
白居易:在我心中,一直有个她
闷骚诗魔白居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