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如果你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那你就能照顾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简介:韩瑞丹,全国高级康复理疗师,艾灸师

所谓养生,其实就是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还是从阴阳来说起。

我们不讲道理,我们还是老传统,去天地之间转转。

天地是怎么保持阴阳平衡的呢?

白天太阳出来发光发热,照耀万物,万物经过照耀,吸收热量,开始衍变,比如河里的水,由液态衍变成气态,成为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比较轻,所以就一直往天上飘。

然后太阳下山,月亮出来了,受热的水蒸气遇冷就变成了云层。第二天,饱含水蒸气的云层又经过太阳发光发热的一顿照,遇热变成雨水又回到地面上了。

这就是一滴水在自然界的奇妙旅程,而帮助水完成这个旅程的除了发光发热的太阳,我们就认为太阳属阳,还有那寒光凉凉的月亮,我们就认为它属阴。

正是因为有了阴阳这两种状态的交替出现,这滴水才能完成自然界的一个循环,古人把这个循环顺利完成的状态叫阴阳平衡的状态。

人呢,也是一样,我们身体里也有太阳和月亮。

比如心,属火,属阳,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太阳。所以心阳是发散的,心脏的功能也是把血液泵发(发散)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

肾属水,属阴,就是我们身体里的月亮。所以肾阴是收藏的,肾的功能就是把精华都储藏起来。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这和寒有什么关系?

阳,热,发散;

阴,寒,收敛。

因为肾具有阴的属性,所以,它的收藏功能必须是在寒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这个怎么理解呢?

就像那滴水一样,如果只有太阳,那滴水就会以水蒸气的方式一直挂在天上。

很多人会说,有云彩多好看啊,还可以遮挡太阳,防止紫外线。

如果真的这样,天上是好看了,地上就是一片干涸,因为水都跑天上去了,地上没有水了,就像开篇我们讲的一样,没有湿,就没有生命生存的条件,结果便是万物凋零的地狱景象。

辛亏我们有月亮,这样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人不能只要发光发热的太阳,而忽略了广寒宫嫦娥仙子的美。

所以,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感觉到了,寒还是相当有用的,它是维持天地阴阳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体保持阴阳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为什么现在所有的文章都在说寒气不好呢?

因为你的身体太弱,承接不住这份寒气。寒气吸收了,就是养阴,没吸收,就是寒毒。

生命的运行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气化过程。

你吃食物,食物进入肠胃,在肠胃里面加热靡化,最终一坨猪肉被脾胃靡化成一股滋养你的精气,这个精气往上飘到肺,肺行治节之令,派精气去滋养该滋养的器官和组织,剩下的多余部分,回到肾这里。

刚才说了,肾属阴,为水,热乎乎的精气遇到凉滋滋的肾水,立马就由气态转变成液态(也可能是固态)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肾有多么重要,我相信大家已经不需要我们多说了,我们这里就说说很多人在这个环节出的问题。

肾里的那股寒从哪里来的?内经说,肾恶寒,到底什么意思呢?

其实那是因为,肾属水,本来就是寒性,恶寒也是一种保持局部平衡的说法,不然寒上加寒,那就不是寒水,变成寒冰了,那就不是收藏了,变成封藏了,就像北极一样,厚厚的冰层封藏住下面的一切,就算有太阳都化不开。一样没有生机的景象。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适用于脾,脾恶湿,那也是因为脾本来就是湿的,不能再湿了,再湿,就要发洪水了,一样没有生机。

所以,当你的肾水正常情况下,你可以适当吃些羊肉这样热性的食物来暖暖它,这就是水火交融。但是,如果你肾水匮乏,没有水了,火在锅里干烧,按照经文的说法,就是“肾中水虚,不能制火,肾水盛则火藏,肾水涸则火动。”

水不够,就是阴寒不足,心火还一直烧着,这时候身体的整体环境就会变热,就像地球大气变暖一样。肿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加强“阴气”来帮助身体内部实现平衡。

动生阳,静生阴。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自己保持在静的状态里。

比如静坐。

人在静的环境里(这个环境是指内部心态),阴气自生,这个生出来的阴气,就会自动去化为肾水。所以打坐的时候为什么最后会有一口回甘,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的。

有人说,我坐了,静不下来,怎么办?

好吧,事实上,如果阴虚的话,90%的人是静不下来的,因为里面太燥了,就像把人放在沙漠里烤一样,相信一般人都很难静下来。

怎么办呢,那就吃点寒性的食物。

比如小米,猪肉,,,这些,入肾经的食物,都是带有寒性的。

所以,适当的补充一点“寒性”的食物,其实是滋养肾阴的。

(切忌:食物有大寒,微寒之分,对于大部分来说,微寒可以入食,大寒则是入药的。我们这里说的是微寒的食物)

把食物的寒热转化成自己的寒热

中间需要一个健康的脾胃

很多人这个时候会蹦出来了。我吃不了寒性的食物,一吃就拉肚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把食物的寒性转化成肾水需要的寒性,中间还需要依靠肠胃来转化。

也就是说,食物并不会直接转化它的寒性,只有肠胃功能好的人,才可以正常转化。

而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吃进去的寒无法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寒,滋养肾水,那么,它就会变成寒毒淤积在身体里,这种身外之物,无法与我们任何脏腑相合,也不会归经,它会四处游走,停到哪里,就凉到哪里,痛到哪里。

最要命的是,因为“外寒束之,则火之郁气一发,多不可救”,它不仅不会补养肾水之寒,反而会导致内热更甚。

因此,只要你一接触寒凉属性的食物,就立马肠胃不适,说明你已经失去了对“外寒”的转化能力,此时,你的肾水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而变得逐步消竭。

这个时候你的身体内热会更加严重,直到热极生寒,即使是夏天,你也得穿秋天的衣服,甚至一个水果,一个寒风,就可以把你送到医院。

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幸一点,你看了某篇文章,以为自己怕冷就是“肾阳虚”,于是开始玩命艾灸补阳。

本来就肾水干涸,结果你还加大太阳的能量,把最后仅剩下的一点肾水都加速烤干,这个时候,一个“阳盛格阴”的局面已经形成,一场大病在所难免。

以上所描述的,都是大象君这些年亲眼见到的现象。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所以,大象君在几年前艾灸流行的时候就劝过很多人,艾灸确实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没有经过辨证就随便艾灸,害人不浅的。相信,这些害处,随着这些年的艾灸泛滥,已经慢慢显现出了恶果。

回到前文,如果肾水不足,导致内热,热极生寒,这个时候,其实是可以吃些寒性的食物来滋补肾水,但如果又碰上你肠胃不好,一沾寒凉的食物就拉肚子,无法吸收,这就走向一个死循环,恶性循环,像一个打不开的死结一样,怎么办?

那就好好睡觉。

睡觉就是最好的静,不会静坐,总该不至于连睡觉都不会吧。早睡早起,身体就会自动去滋阴,一切,还得依靠身体自己去慢慢修复。

中医绝对不是草药文化

最后,我们再啰嗦两点,怕的就是大家误解。

第一,我们上文所说的寒性食物,绝对不是指让你吃冷饮,喝冰啤。

事实上,触觉上寒凉的食物,是要少吃甚至不吃的,因为他直接伤害的就是肠胃,肠胃坏了,你吃什么都吸收不了的。

中国人对食物寒热的划分是从性出发的,而不是从触觉出发的。

什么是性呢?简单说就是食物本来具有的特性。比如辣椒,你把他做成冰冻辣椒,他也是热性的。比如牛奶,你把他煮成热牛奶,它也还是寒性的。

不以外界因素改变而改变,生来就有的特性,就是所谓“性”。

而且,吃寒性食物滋阴的前提是,你的肠胃足够健康,只有肠胃健康的人,才可以转化食物中的寒阴,否则,肠胃不好的人,吃进去就变成寒毒。

第二,现代人,生活条件都这么好,营养物质都这么丰富,真正肾阳虚的人,真的是不多的。

所以,不要一看到寒象,就觉得自己是肾阳虚,然后就开始一顿补阳,扶阳。内经从来没有说过养生就是要补阳,扶阳的。

请大家一定记住,阴阳是一个整体,单独的强调某一个都会导致阴阳失衡,而阴阳失衡,是导致人生病的根本原因。

第三,中医绝对不是草药文化,一旦你肠胃无法吸收寒性食物或者药物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尝试用其他的办法滋养你的肾阴。

比如静坐修炼,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是养阴的办法,甚至这些办法的效果,是高于草药的,古人称之为“调神,上医所为”。

好,不能再絮叨了,总而言之,寒并不是那么坏的,人盗万物之机,就包括这个寒。

寒和湿都是帮助维持我们生命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请大家以后不要谈寒色变,谈湿惊恐。

正确理解它,就能变废为宝,利用它帮助我们,这,才是中国文化所传递出来的真正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判断自己是阳虚还是阴虚?医生告诉你正确答案,不要盲目乱补
马上有健康(酸碱平衡)
中医养生40条
[转载]现代人最好的补药
凉药热药错不得
寒性体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