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认字到阅?读

从认字到阅读

海印按, 认字与阅读,是认字与读经的深入展开,今将随记片断记录。


古人解决阅读的办法,是在集中识字以后,大量背诵蒙学读物。我们也学但不能了解到的是,如果一味强调文章的经典性而忽略了儿童的接受能力,结果使得大部分的孩子受到压抑,结果是少部分孩子读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只是背诵了经典。与其说是教育方法的非人性化,不如说是政治导致的教育体制。对于政治体制来说,操纵教育所达到的并不是开发悟性升华人性,其首先是“国民”,一个好管理的“国民”,其次是精英,精英的教育则把控在官学和少数私学之中,精英的出路就是仕途。如果说教育要开发悟性的话,从文字开始,从阅读开始,要使人有广泛的视野和思维,从小立志,所谓穷理尽性至于命,这个原则,是所有人共同的认识,这也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教育的宗教学理念。官学与私学的博弈,在对天道共同的认识的时候,双方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点,因而才有了相互的补充和发展,这也造就了汉唐文化以及宋儒文化圈。文化的复兴比国家的复兴更加之难,推翻一个国家容易,改朝换代也容易,但是建立一个以文化凝聚力为核心的文化国家非常不易。五百年有王者出,一千年有圣哲出,王者只是建立了王朝,圣哲则是建立了文化的民族。我们期待着的新圣哲,不但肩负着家国天下的使命,更是有所谓东西方共同的救世主的学修。汉儒也罢,宋儒也罢,都给我们一个提醒,文化必须在源头上开拓悟性。所谓文化兴国者,千年大儒也。


认字即古称小学,包括字形字音字义的学问,或者说音韵训诂字形的学问,在古人的观念中,认字与阅读并没有严格界限,也就是说通过认字解决思维的拓展问题,这就是阅读。故云积字为句,积句为文。先了解字的阅读与先阅读再认字的方法,看上去好像是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方法区别,实际上是人的认知的区别。集中识字的时候,先通晓字形,再通晓字音,字形字音相合即产生字义,虽然三位一体,但是必须由字形字音到字义的循序,虽然有这个顺序,结果字义在字形中,在字音中,故而通过字形字音解字义的过程就已经是阅读的启蒙了,所以集中识字之后的阅读,是快乐的阅读,不断提升思维的阅读。如果照现代语文教学的办法,则一篇文章的美感,是通过教师的心境传达的,如果教师没有这个心境,就变成了读课文、挑生字、分段落、记分析,美感全无。拼音文字的教学,是通过音韵来表达词义,而最终落实在一个字形,这个字形可以随着语气的表达而变化,比如引文中 s与 ing的表达,就是这样。这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方块字,一个字的形音义是相对固定在不变的字形上的,在字形上不同的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在音韵上不同的声韵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简单地说,字形表达的是左脑的思维,音韵表达的是右脑的思维,左右脑同时表达的是向上的一体的思维。因此我们说,用现代语文的办法教阅读,是一种拼音文字化的方法教象形文字思维文章的四不像,即没有有如基督性灵的宗教美感,也没有有如诗经情操的人性敦厚,更没有有如仓颉那样的悟性闪现。

由是认字与阅读,原本就是一个东西的两面,教会了认字就是学会了阅读,知道了字韵就能运用音韵,所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可以知道原来就是字形字音字义的协调,在阅读上就是书读百遍,其韵自现,一篇文章读出了自己的韵文,就是说有灵魂了,有文章的悟性了。

“所谓语感,就是通过听人讲话和阅读直接感知语言。语言规律,也可称为语言法则,或称语言组织规律,也就是组织语言的规律和法则。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感受,不大注意运用语言规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等,都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谈。幼儿学习语言,掌握语法结构就是从语言实践中学到的。如鲁迅先生所讲:“孩子们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说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遍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3页。)这个不断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的过程,人人都经过的。鲁迅由讲学话转到学语文。他说:“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就是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用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但是这种方法费时间较多,能够学出来的人不多。少数人之所以学出来,一是靠读得多,感知得多,二是要经过自己不断地分析、比较。而是在“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并且要经过“年深月久之后”(《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11页。),才能摸索出点方法来。用已掌握的方法,再去读写。从这个学习过程分析,是经过了感知语言、掌握语言规律,记忆与运用语言及其规律的过程。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学出来,恐怕是只靠语感,死记语言,而没有能够从中经过自己的分析、比较而悟出一定的道理──规律、方法。”

这其中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误解,我们终于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都是小学训诂不过关,而直接去阅读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基础:字音、字形、字义的解说。
初一语文阅读写作 第1讲 语文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字义
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谈思维导图对语文能力培养的作用
小升初精讲:字音 字形 字义
四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写字与积累复习(字音、字形、字义、词语、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