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克妈妈【爆料】——我陪女儿上英语培训班的惨痛经历
2 4986 宝贝bu哭 2010-11-30 10:50
前不久,《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在博客上连续发文批判小学语文教育,让我想起了我这几年陪女儿上少儿英语辅导班的经历。其实,如果说小学语文教材是假大空,充满了伪善的谎言,那么少儿英语教育就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它的毒害堪比“毒奶粉”!
  2007年,我的女儿林克念小学二年级,平时从不以考试成绩要求女儿的我和先生,在林克的期末成绩单上看到,英语成绩居然是“C”!后来我才知道,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不及格,林克就是其中之一。我和老公都是外语专业毕业,我学英语,她爸爸学日语,而我更是做了多年的英语老师,她这样的成绩实在让我觉得无地自容。虽然应试成绩不重要,但对于难度并不大的小学英语,女儿都落在绝大多数同学的最后面,那肯定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英语教育特别重要,我和先生也都不希望林克将来在英语上吃亏。一向信不过辅导班的我,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带林克开始了上课外辅导班的漫长路。
  还好,我的优势就是我自己当过英语老师。所以我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暗中观察辅导班的教学质量、方法、师资还有是不是具有真正的性价比。
  正应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句名言,这个看似单纯的行业背后,原来也有我从来想象不到的“黑幕”。我现在决定把它写出来,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看清这些,在选择课外英语辅导班的时候慎之又慎。
  
  先来说说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吧!我自己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法多年,知道大学英语培训市场上种种问题(在后面也会提到),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上我同样并不放心。为此,我在07年9月—09年6月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去过北京大大小小、有名无名二十余家培训机构,比如:英孚英语、新东方少儿英语、戴尔英语、英特国际、Lily英语、瑞思学科英语、盖伦英语、ABC培训学校、Erica英语等等,可谓费尽心机。
  上述机构,除了英孚英语和新东方以外,其他培训机构均去整节课整节课地试听过,有的还试听过不止一次。果不其然,我在培训班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也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我把我带女儿去辅导班听课的经历一一晒出,也是想给同样为少儿英语培训班困惑的家长们提供一点参考,或者负面教材。
   林克的第一个课外英语班
  2007年9月,我在北京某著名英语培训机构给林克报了个《剑桥少儿英语》一级的中教班。
  这个班除了林克是三年级,其他的全是二年级的学生。中教的教学风格很活泼,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两个小时的课,又是唱又是跳,基本上没有让孩子们闲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少儿英语辅导班。中教活泼的教风,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这个班我们只学了一个多月就放弃了。原因有很多。
  首先,这个班要求孩子每周背10个单词,每次上课前20分钟什么也不干,就是让孩子背单词和默写单词。林克没有自然拼音基础,死记硬背能力又差,怎么也记不住单词,这20分钟时间让我和林克颇受挫折。为了保护林克的自尊心,我只好想了一个“馊主意”:每次上课故意晚到20分钟,错过背写单词的时间。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厌学英语的林克),此时迫切需要的是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练习“听”、“说”,而孤立地记忆单词,非但毫无意义,反而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厌恶英语。这就像一个不爱吃饭的孩子,你拼命喂他几口,这一顿饭是吃上了,却有可能坏了他继续吃饭的“胃口”,得不偿失。
  其次,中教上课“听”、“说”的信息量特别少。虽然整堂课听起来基本上是全英文授课,但仔细去听,就会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英语主要是课文里的那些句子,再加上几句常见课堂用语,很少向课外发散,提供更多、更生动鲜活的信息。
  由于从小中文母语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中教,都不具备就课文内容随心所欲地进行扩展、提供给孩子大量“听”的信息的能力。至于练习“说”的机会就更少了,一个班20个孩子,怎么可能练习“说”呢?而“听”、“说”信息量太少,学下去就很难不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最后一点,中教发音不标准,也许是It’s a pen之类的句子说顺了,经常把It’s green. 读成It’s a green,结果全班的孩子全跟着老师说:It’s a green/black. 每当听到孩子们错误的发音,就让我觉得特别刺耳。
  鉴于上面的原因,我决定给林克换个外教班,让她从最纯正的英语氛围里接受营养。但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林克的第二个课外英语班
  2007年10月,在给林克报第二个课外英语班之前,我带着她去试听过四、五家培训机构的外教课,其中有一个培训机构,是由美国人办的XXX少儿英语学校,由中、外教混合授课。这所学校价格非常昂贵,周末半天,320元/次,一个月下来就是1000多元。一个班16人。
  这个学校是不允许家长旁听的,但我通过软磨硬泡,最后终于以给外教当免费助教的形式,努力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旁听的机会。
  这个混合授课班,中教、外教都上得不错,但有一点我很难接受:这里每周要求背40个单词。而且老师要求很严格,每周40个单词,每个孩子必须过。这下可好,这不是刚出“狼窝”,又进“虎穴”吗:上一个辅导班,林克连一周10个单词都应付不了,何况是40个?
  我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热衷于让这么小的孩子,去背诵这么多毫无意义的单词?!
  平心而论,给林克上课的老师我比较满意。借着“当助教”的机会,我带着录音笔,把老师上课的精华部分全部录下来,回来再给林克讲解温习,让林克反复听录音。林克的听力之所以进步很快,可以说,我的陪听、课后讲解和反复听课堂录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们来说,中国的学生缺少环境里的语言刺激,如果不以这种“人工方式”去激发她的语感,那么上课的那点“听”的信息量很快就被遗忘了。
  但在这个课外班里学了三个多月之后,我们还是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首先还是由于强制规定背单词的原因。
  其次,这个课外班每个班有16名学生,虽然外教授课把英语发音的问题解决了,但班里人数太多,仍然让孩子们没有上课练口语的机会。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班的上课时间严重缩水。名义上一次课是半天——四个小时,其实真正的上课时间只有2个小时,其中有效果的也就是一个小时。正是这一个小时,“听”的信息量非常大,让我如获至宝。
  不过一个小时320元的昂贵学费,让我对它的评价也打了折扣。现在的许多英语班也是这样,师资、环境是提上去了,但走的却是“贵族路线”,让家庭不堪重负。我在想,一个才念小二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上升期,为了一科英语,有必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吗?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方式呢?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学校不能让我继续陪林克一起旁听。没有听课录音,林克的学习效果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想再给林克找一家更合适的英语班。这次为了让“说”英语的机会更多一些,我把目光瞄准了6人左右的外教小班。没想到,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林克的第三个课外英语班
  2008年1月,我又领着林克走进了某培训学校美国外教班的教室。每个班只有6个学生,每周一次课共两小时,每次费用是130元。  
  英语班的人数虽然少了,但外教的水平却比之前的下降了一大截。这个外教没有上课经验,他将上课时间全部用在做练习、用英文讲解语法上。家长请外教的原因无非是希望用纯正的英语发音和原汁原味的英语对话帮孩子练习听力和口语,如果论做练习和讲语法,中教绝对比外教上得好,那就根本没有请外教的必要了。
  另外,这个英语机构指定的教材有些内容很不实用,比如,教孩子们诸如projector(投影机)、file cabinet(档案柜)、canoeing(独木舟)、kayak(皮艇)等单词。有些单词,即便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可能从来没有碰到过。
  在家长们的要求下,这个英语机构给我们换了一个老师,并让我们自己选择教材。但是,这个新换的外教又很不负责任,经常发生周末我们赶过去上课,却临时被告知外教突然有事,不能来上课的状况。一个连上课时间都不能准时遵守的老师,说明他对教育是没有热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做好教育工作呢?
  甚至培训机构也对这个外教失去了耐心,主动表示再给我们换个外教。四个月里,连换两个外教,再换一个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孩子对一个新老师的上课风格和方法都有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这样频繁地换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有不小的影响。在这里“混”了四个月后,只能又重新选择课外班了。
        林克的第四个课外英语班
  2008年10月份,我将林克送到了一家非常正规、高端的英语培训学校。
  这家培训学校一周要去两次,这样孩子学英语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包括在路上花的时间都要算在学英语的帐上),但看到林克在那里玩得很开心,没有任何压力,我就把一周两次的英语课当作让林克与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所以一直坚持了半年。
  但林克当时读四年级下学期,眼看就要升五年级了,还这么玩下去,心里总感觉有点不塌实。
  林克经常回来反映,外教上课说的太少,光顾着玩了。比如,“掷骰子”游戏都已经玩了六、七次了,但我问林克“掷骰子”用英语怎么说,林克说外教没教过这个。这怎么行呢?玩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英语,把学习的过程变得更有趣。如果让我来备课,一定要在孩子们第一次玩这种游戏时,就把类似“掷骰子”,“我来掷”、“大家轮流掷骰子,别抢啊”、“我点数比你多,我赢你了”等英语句子安插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们练习英语对话。游戏只是手段,通过做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练习说英语,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2009年4月,我们终于下决心让林克离开了这家培训机构。课外班的上课效率和课堂信息量始终是个大问题,经过这次的“教训”,我还是决定——自己组外教班。一周一小时的外教课,既节约林克的时间,学习效率又远远超过培训机构的4、5个小时。
   
  两年时间,我和林克试听过大小二十余家英语培训机构,正式学习过的辅导班有四个,以我自己学英语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些辅导班每一个都有不小的缺点:要么是师资力量不够,老师说一口中国式英语;要么就是教学方法不科学,动不动就是背单词学语法;活着上课效率太低,以兴趣学习的名义做游戏,消耗学时;还有价格昂贵,让普通工薪家庭望而却步;而很多外教班的老师,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和中国孩子的互动上水土不服,。
  以上种种,让我最终和女儿离开了英语课外辅导班,并且决定以后再也不进辅导班。我和先生都觉得,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希望在辅导班中突飞猛进的孩子和家长,是在给辅导班出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看楼主 | 倒序浏览

有 12 条回复

17 2楼 情缘三千 2010-11-30 12:08
自己学英语的,先生学日语的,送孩子出去学,说相声呐,闲的跑。
L 3楼 宝贝bu哭 2010-12-2 11:40
爆料(二)

  2009年8月,我给林克报了“三一口语”四级考试,由于没有同时报考辅导班,临考前一周,我从刚刚考完“三一口语”四级的一个孩子家长那里借到了一本培训资料,了解一下大概的考题。
  这是海淀一所颇有名气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发给学生的关于“三一口语”考试的内部教材,据朋友说,培训机构对此教材是保密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的错误真是太多太多了,堪称“毒奶粉之最”。请大家看一下第一页的第一篇文章:
     扫描件
             Stores
  There’re kinds of stores around us. This is a area where we can buy clothes there. We call it Clothing store. And this is place where can buy cat、dog、rabbit、turtle ect. It named Pet store. For kinds: Book store、Fruit store、Cookies store、Meat store. From size: department store、shopping mall、supermarket、market、grocery ect. We can buy the same thing in different places.
  These stores convenient our life. We can choose freely in the supermarket. It has the best quality goods in the department store. We can shopping、eating、playing in the shopping mall. It always has the cheapest things in the market. The grocery in the neighborhood cuts the time cost on the way.
  I like going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In the supermarket I can choose things freely from the shelf, and if I don’t want it, I can put it back before I pay for it. It has enough goods than the grocery, and it has better quality than the market. But the price is the most expensive in the three.
     Different store plays differe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country,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stores around us. May be some stores we never imagine are going to app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But they do intend to make our life more comfortable than before.
  可以说,上面这篇文章,85%以上的句子有问题,有近十处甚至是严重的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可以说,这个内部教材,其水平只有普通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就拿第一段的三句话作为例子,看看错得有多离谱:
This is a area where we can buy clothes there. We call it Clothing store. And this is place where can buy cat、dog、rabbit、turtle ect. It named Pet store.
(1)a area中a → the,定语从句前加the(即使是a,也应该是an)。
(2)去掉there,因为where代表in the area,已经包含there的含义。
(3)place前加the,定语从句前加the。
(4)where后加we,where是关系副词,不能作主语。
(5)cat, dog, rabbit, turtle均为可数名词,要用复数形式。另外,英语中没有顿号“、”,所以“、”应改成逗号“,”。
(6)ect → etc.
(7)It named pet store. → It’s named Pet Store.用is named表示被动语态。
  三个句子里就有大小七处错误。看到这篇令人气愤的所谓“范文”,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2月份带女儿听过的一次《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情况。
  
  
  我女儿去时是上第二次课,据院里其他几个家长反映,上第一次课时,老师水平很差,家长们提了意见,所以第二次课的老师是刚换的,据说新换的老师水平很不错,我心里暗自幸庆。老师是第一上课,需要逐个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基本情况,一一地问孩子们以下问题:
  Can you tell me how old are you?  你能告诉我多大了吗?
  Can you tell me what’s your hobby? 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爱好吗?
  Please tell me what school are you from?请告诉我你来自什么学校?
  因为班里一共有八个学生,每个学校都有机会回答,所以这样错误的句子一问就是几十遍!这个老师竟然连宾语从句要将疑问语序变成肯定语序都不知道!(上面的三个例句中系动词are\is\are应放到句子末尾)
  接下来,老师开始上课了,介绍who, when, where, why, how often等引导的“w-从句”,并将这些词一一写在黑板上。我心里暗暗地想:这些特殊疑问句应该叫wh-从句,怎么变成w-从句了?难道是我落伍了,现代语法术语发生了变换,有了新的叫法了?我还在心里如此嘀咕时,只见这位小老师在how often和when之间用彩笔重重地划了一道“=”号,即how often(隔多久)= when(什么时候)。此时,眼前这位老师的英语水平已经暴露无遗。
  我真得无法忍受一些培训机构竟然能让这样的“老师”走上讲堂,坑害孩子们!我想像着可怜的孩子们以牺牲周末、牺牲快乐的童年为代价,去背诵那些错误百出的文章;想像着孩子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地全盘吸收着这些“有毒奶粉”;想像着家长们满怀期待地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自己则无聊地在门外翘首等待,心里真是痛心之极!
     家长的这种等待是无奈但却是快乐的,个中酸甜只有家长自己能够体会。“无奈”是因为三个小时的等待实在熬人,“快乐”是感觉孩子在学习有用的知识。
  林克五年级下学期,周末有6个小时要在课外辅导班度过。林克爸爸一早就送林克去上课,然后自己要么在周围漫无目的地闲逛,要么就呆在车里睡觉。中午,他们父女俩在附近餐馆随便点两个菜,匆匆吃完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另外一个上课地点。接下来她爸爸又是三个小时漫长无聊的等待。在北京,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千千万万,难怪家长集体喊出“周末比上班还累!”
     家长花了金钱和精力,孩子花了宝贵的时间,只为一个目的:学知识。如果,碰到不负责任的老师,或者,碰到水平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胡说八道”,灌输“劣质奶粉”,甚至“有毒奶粉”,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和谋财害命有何区别?!希望这样的少儿培训机构,早点消失;希望所谓著名的课外辅导班,最后不要变成“臭名昭著”!
L 4楼 宝贝bu哭 2010-12-6 16:32
一些网友看了我的帖子,对我不停地给孩子报辅导班、自己不教非常不解,我相信,如果你们持续关注我,知道前因后果后,也许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欢迎网友对我的帖子提出“就事论事”的评论,也欢迎家长朋友们来这个平台一起交流孩子英语学习的疑惑,分享心得。
L 5楼 宝贝bu哭 2010-12-6 17:21
1999年,女儿林克刚出生,我在家休产假。一天,无意中翻开朋友送的一本英汉词典,愕然发现某两页竟然有四处非常严重的错误。
这本英汉词典由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并荣获全国XXX图书奖,发行量近200万册。继续翻阅下去,发现其他地方也有错误。惊叹之余,我提笔给出版社写了一封六页A4纸的信,分析词典中存在的问题。出版社对我的反映很重视,并向我承诺:该词典将从此退出市场。
这件事的后续部分不好跟踪调查,我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可能知道那么大发行量的书是否真的能全部退出市场,何时能退出市场。但这件事情让我很受触动,同时我也在想: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英汉词典都会存在这么多不该有的硬伤,那么其他英语图书质量又会如何呢?
为了摸清楚情况,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把自己的周末都奉献给了书店——一有空闲就跑去书店翻那些英语畅销书,看看到底这种不该出现的错误是偶然情况,还是普遍现象。连续几个周,我几乎翻遍了所有的英语畅销书。同时,我还承担一些出版社英文读物的审读工作,不管是我在书店里翻看的书,还是我审读时看到的书稿,都发现此类的硬伤比上面提到的词典要严重得多。
有一本重版多次的考研英语辅导用书,主编是国内名牌大学系主任。出版社在2004年重版前让我再审一审。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该书的错误不是一般的少,并且很多都是低级的拼写错误。下面是我随手翻到的一页,错误竟然有十多处之多。?

(图片1)
仅上面这一页,就有下面这么多的错误:(“→”表示“应改为”)
thier? → their??????
beome → become
a sunning club (sunning → running)
numberous → numerous
关系泊的词组 (去掉“泊”)
不仅不 → 不仅要
spaker → speaker
litener → listener
inacurate → inaccurate
my → may
taht → that
waay → way
两都之间 → 两者之间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所有这些错误竟然原封不动地同时出现在另一本同年出版的考研畅销辅导书里,而这本书的主编也是某考研辅导机构赫赫有名的大腕:


图片2


图片3
在这里,谁抄袭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抄袭者在扫描完内容后,只要对电脑文档里有下划红线的拼写(电脑会自动提示文中的拼写错误)稍微看上一眼,就绝对不会出现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的拼写错误。

当然,这些大腕教授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这些书基本出自他们的学生之手,或者是“枪手”所为,这在目前英语辅导教材出版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问题在于,即便是找人代写,如此不负责任的编者也真是让人惊讶。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我特意在网上查阅该主编资料时,看到了这么一段“欲盖弥彰”的文字介绍:XXX教授,全国著名考研辅导专家,治学严谨,所主编之书均为亲笔编写,绝对不是挂名的滥竽充数,而是呕心沥血之作。
如此“呕心沥血”之作,如此“治学严谨”的专家,他们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主编”位置上,那些书公开出版,发行,畅销,让一届又一届准备考研的学生不得不买,“不买会后悔,买了更后悔”。
其实,对于上述这些情况,我本意并不是要如何揭露和批判,只是作为一个学英语也教过英语的人,我的专业本能让我不得不去关注;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妈妈,我也愿意通过博客这个平台,把自己看到的跟家长们分享。在陪女儿学英语的过程中,我走过一些弯路,也总结出一些少儿英语学习的经验,后面会陆续跟大家分享。?
如上所说,我在大学英语培训市场上看到的种种问题,让我对少儿英语市场也并不那么放心。2007年,当女儿林克的英语学习出现问题时,一直做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我并不熟悉小学英语教学,所以当时第一选择就是打算给她报个辅导班,但我无法不顾虑重重:成人英语出版和培训市场质量如此,那么,少儿英语出版和培训市场会是一块净土吗?
带着这样的顾虑,使得我在帮女儿报辅导班的时候,谨慎又谨慎(正如大家在11月29号那个帖子里看到的一样),而在几乎听遍了京城大大小小辅导班后,我不否认有些辅导班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并不代表它们就适合小学生,尤其是我女儿。在前前后后的考量下,我决定撤回报辅导班的计划,自己陪女儿学英语。?
(本文转载自林克妈妈少儿英语教育博客,blog.sina.com.cn/lnke1999。附博主申明:一些网友看了我的博客,对我不停地给孩子报辅导班、自己不教非常不解,我相信,如果你们持续关注我的博客,知道前因后果后,也许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欢迎网友对我的博文内容提出“就事论事”的评论,也欢迎家长朋友们来这个平台一起交流孩子英语学习的疑惑,分享心得。)
L 6楼 宝贝bu哭 2010-12-9 11:18
林克读小学二年级时,英语成绩曾经不及格。更严重的是,在林克身上出现了自卑、厌学的心理状况。作为妈妈,我感到特别内疚和自责。为了女儿的自信和快乐,我开始陪着女儿学英语。

    我一边马不停蹄地给女儿报课外辅导班,一边在家里给她开“小灶”。我原以为,自己是研究英语教学的,教林克英语不是一件难事。可是,林克怎么也不肯学。看我拿出英语书,林克就装模作样地要去写作业,或者看课外书,更有甚者,躲在卫生间里磨蹭半小时不出来。林克还不止一次地向我发出怒吼:“不学英语,难道我会死吗?!”

    每次给林克上一次英语,她总要和我讨价还价一番,比如,上多长时间、上完课给什么奖励等等。上一次课,就像谈一笔生意、签一份合同那么费劲。而且,当你好说歹说、连骗带哄地让她坐在书桌旁可以开始学习时,我早就已经筋疲力尽,完全没有心情再去教她。

    当我好不容易争取到给林克辅导英语的“时机”,林克的手里必定要拿一件东西在玩着。我拿走一样,她又无意识地捡起另一样,我拿走了所有可以被她玩的东西,她又开始玩起自己的衣角、啃手指或者不停地卷书角等等。

    林克在听我给她辅导英语时,眼神经常是游离不定的,一看就知道人在心不在。学了没几分钟,就开始哈欠连连,那就赶紧睡觉吧。可是,一离开卧室,来到客厅,又神气活现,睡意全无,不管看上去刚才有多困,不管我和她爸爸怎么催,就是不肯睡觉。

    有一段时间,为了让女儿学英语,家里天天晚上闹得不安宁,当时,我被女儿气得想撞墙的念头都有。

    面对这样的女儿,我真的一筹莫展。但一味生气也不是办法。“激动”之余,我开始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时,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你只要还有兴趣点,妈妈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去寻找时,发现那个曾经对英语“充耳不闻”、“滴水不进”的林克,那个让我这个英语教师也倍感无奈的女儿,其实浑身充满了突破口。

    我开始寻找女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我要彻底放弃原先的教学模式,对女儿彻底地投其所好。

    既然林克一进自己的卧室,一坐在她的书桌旁,就无精打采,就哈欠连连,那么,何必非得要在她卧室里学呢?为什么不可以在她喜欢的客厅里学呢?

    林克不是喜欢玩吗?那就让她彻底地在玩中学。

    她不是喜欢拿妈妈当恶作剧对象吗?那我就是她的“开心果”。

    这套教材学不下去,就换一套,换了还是不肯学,那我就自己编写教材,你喜欢什么,我就编什么。

    有一天,我想起林克特别爱玩挠痒痒的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都特别喜欢和父母玩“挠痒痒”的游戏,林克当时已经8岁了,但还是特别爱玩这个游戏),突然“灵感”来了!

    我对林克说:“林克,妈妈和你玩挠痒痒的游戏吧!”林克一听就乐了,迫不及待地要挠我。我就一步步把她引进我的“圈套”里:“我们之前玩的不够好玩,这一次我们玩更好玩的——用英语来玩!”我把游戏内容用中文和林克大致说了一遍,林克一听可以让妈妈上当,让她来挠我的痒痒,就摩拳擦掌,兴趣十足。

    于是,我把游戏中出现的句子一句一句教给林克。为了玩这个游戏,林克一改过去死记硬背能力差的缺点,很快就记住了相关的英文句子。

    游戏开始。

    林克:Can you fly?                    你会飞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林克: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飞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我装作兴高采烈、浑然不知林克正在酝酿着一个重大“阴谋”、伸手做出了飞翔的姿势,这个姿势,刚好给林克提供了挠我胳肢窝的机会。

    林克: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 (林克挥着手开始做挠痒痒的动作)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我则要做出一副上当受骗、可怜兮兮的样子,而且要假戏真做)

    这些对话,在林克实现对我挠痒痒、洋洋自得的笑声中顺利结束了。

    林克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有时走在路上,就要我陪她玩。于是,我们经常在院子里一边走一边对话,追逐着互相挠起痒痒。

    我又把上面的句子改为: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能示范一下怎么游泳吗?)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能示范一下怎么跳舞吗?)因为要示范swim、dance这两个动作,都需要露出胳肢窝,让林克达到挠我痒痒的目的。通过这个游戏,林克很快就掌握了show sb. how to do sth…这个重要句型。

    在林克完全掌握了上面的句型之后,我又增加了难度,让林克说: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like a bird? (能示范一下怎样像鸟一样飞吗?)当时林克只知道like是“喜欢”,没有接触过like还有“像”的意思,但这句话一出口,林克就从我做出的鸟儿飞翔的动作,马上就猜出了like的另一个含义,根本不用解释。

    我又把上面另两个句子以同样的方式扩展为:

    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like a fish? (能示范一下怎么像鱼那样游吗?)

    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like a swan? (能示范一下怎么像天鹅那样跳舞吗?)

    在林克熟练掌握上面游戏中的句型、短语之后,我又把新的单词和常用表达用在“挠痒痒”游戏中,进行下面的对话:

    林克: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呢?

    妈妈:I’m ticklish under the arm.       我胳肢窝怕痒痒。

    林克: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under the arm.     注意!我要挠你胳肢窝啦。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我们还把上面对话中的under the arm(胳肢窝)换成around the neck/behind the knees/on the belly(脖子/膝盖弯儿/肚子),互相挠起了痒痒。

    通过上面这个小游戏,可以让孩子掌握形容词ticklish的最高级要加most、动词take有“忍受”之意、两个常用动词词组(watch out注意、not…any more不再),以及一些身体部位的表达法。而这样的“掌握”,完全不需要通过枯燥的讲解,林克就记住了,而且还能现学现用!

    我们玩过几遍之后,林克就耍起了小聪明。当我问她: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你哪儿最怕痒痒?)时,她一边把身体缩成一团,一边回答道:I’m ticklish everywhere.(我哪儿都怕痒痒),让自己免受被挠之苦。看到这一幕,心里真是觉得既好笑,又高兴。好笑的是林克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精”,学会算计我这个妈妈了;高兴的是,她终于不那么排斥英语,开始在这个游戏里主动用英语来思维和表达了。

    “挠痒痒中学英语”,使林克从被“逼”着学英语,走上了向我“求”学英语之路。这次成功的体验让我信心倍增。于是,我乘胜追击,把林克喜欢的游戏和体育运动都编成英语,让她彻底地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英语:挠痒痒、吹泡泡、玩遥控飞机、跳绳……女儿通过游戏,不但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更体会到用英语表达的成就感。


附录:“在挠痒痒中说英语”(文字和录音)

如需录音请登陆林克妈妈少儿英语教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501794044   

对话1:

孩子:Can you fly?                         你会飞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孩子: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飞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孩子: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挥手做挠痒痒状,下同)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

对话2

孩子: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孩子: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游泳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孩子: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


对话3

孩子:Can you dance?                       你会跳舞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孩子: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跳舞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孩子: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


对话4:

孩子: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呢?

妈妈:I’m ticklish under the arm.         我胳肢窝怕痒痒。

孩子: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under the arm. 注意!我要挠你胳肢窝啦。 (挥手做挠痒痒状,下同)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对话5

孩子: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呢?

妈妈:I’m ticklish around the neck.       我脖子怕痒痒。

孩子: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around the neck.. 注意!我要挠你脖子啦。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对话6

孩子: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

妈妈:I’m ticklish behind the knees.      我膝盖弯儿怕痒痒。

孩子: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behind the knees. 注意!我要挠你膝盖弯儿啦。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为了给家长朋友们做一个示范,我让我的外国朋友、美国老师Ginger帮我录了音,她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一岁,儿子两岁。录音时,Ginger表情特别丰富,手舞足蹈,仿佛在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子交流,真后悔当时没有带上录像机。这让我特别感动,因为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这个游戏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情景真的就像Ginger示范的一样。)
L 7楼 宝贝bu哭 2010-12-9 11:18
林克读小学二年级时,英语成绩曾经不及格。更严重的是,在林克身上出现了自卑、厌学的心理状况。作为妈妈,我感到特别内疚和自责。为了女儿的自信和快乐,我开始陪着女儿学英语。

    我一边马不停蹄地给女儿报课外辅导班,一边在家里给她开“小灶”。我原以为,自己是研究英语教学的,教林克英语不是一件难事。可是,林克怎么也不肯学。看我拿出英语书,林克就装模作样地要去写作业,或者看课外书,更有甚者,躲在卫生间里磨蹭半小时不出来。林克还不止一次地向我发出怒吼:“不学英语,难道我会死吗?!”

    每次给林克上一次英语,她总要和我讨价还价一番,比如,上多长时间、上完课给什么奖励等等。上一次课,就像谈一笔生意、签一份合同那么费劲。而且,当你好说歹说、连骗带哄地让她坐在书桌旁可以开始学习时,我早就已经筋疲力尽,完全没有心情再去教她。

    当我好不容易争取到给林克辅导英语的“时机”,林克的手里必定要拿一件东西在玩着。我拿走一样,她又无意识地捡起另一样,我拿走了所有可以被她玩的东西,她又开始玩起自己的衣角、啃手指或者不停地卷书角等等。

    林克在听我给她辅导英语时,眼神经常是游离不定的,一看就知道人在心不在。学了没几分钟,就开始哈欠连连,那就赶紧睡觉吧。可是,一离开卧室,来到客厅,又神气活现,睡意全无,不管看上去刚才有多困,不管我和她爸爸怎么催,就是不肯睡觉。

    有一段时间,为了让女儿学英语,家里天天晚上闹得不安宁,当时,我被女儿气得想撞墙的念头都有。

    面对这样的女儿,我真的一筹莫展。但一味生气也不是办法。“激动”之余,我开始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时,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世上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你只要还有兴趣点,妈妈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去寻找时,发现那个曾经对英语“充耳不闻”、“滴水不进”的林克,那个让我这个英语教师也倍感无奈的女儿,其实浑身充满了突破口。

    我开始寻找女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我要彻底放弃原先的教学模式,对女儿彻底地投其所好。

    既然林克一进自己的卧室,一坐在她的书桌旁,就无精打采,就哈欠连连,那么,何必非得要在她卧室里学呢?为什么不可以在她喜欢的客厅里学呢?

    林克不是喜欢玩吗?那就让她彻底地在玩中学。

    她不是喜欢拿妈妈当恶作剧对象吗?那我就是她的“开心果”。

    这套教材学不下去,就换一套,换了还是不肯学,那我就自己编写教材,你喜欢什么,我就编什么。

    有一天,我想起林克特别爱玩挠痒痒的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都特别喜欢和父母玩“挠痒痒”的游戏,林克当时已经8岁了,但还是特别爱玩这个游戏),突然“灵感”来了!

    我对林克说:“林克,妈妈和你玩挠痒痒的游戏吧!”林克一听就乐了,迫不及待地要挠我。我就一步步把她引进我的“圈套”里:“我们之前玩的不够好玩,这一次我们玩更好玩的——用英语来玩!”我把游戏内容用中文和林克大致说了一遍,林克一听可以让妈妈上当,让她来挠我的痒痒,就摩拳擦掌,兴趣十足。

    于是,我把游戏中出现的句子一句一句教给林克。为了玩这个游戏,林克一改过去死记硬背能力差的缺点,很快就记住了相关的英文句子。

    游戏开始。

    林克:Can you fly?                    你会飞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林克: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飞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我装作兴高采烈、浑然不知林克正在酝酿着一个重大“阴谋”、伸手做出了飞翔的姿势,这个姿势,刚好给林克提供了挠我胳肢窝的机会。

    林克: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 (林克挥着手开始做挠痒痒的动作)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我则要做出一副上当受骗、可怜兮兮的样子,而且要假戏真做)

    这些对话,在林克实现对我挠痒痒、洋洋自得的笑声中顺利结束了。

    林克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有时走在路上,就要我陪她玩。于是,我们经常在院子里一边走一边对话,追逐着互相挠起痒痒。

    我又把上面的句子改为: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能示范一下怎么游泳吗?)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能示范一下怎么跳舞吗?)因为要示范swim、dance这两个动作,都需要露出胳肢窝,让林克达到挠我痒痒的目的。通过这个游戏,林克很快就掌握了show sb. how to do sth…这个重要句型。

    在林克完全掌握了上面的句型之后,我又增加了难度,让林克说: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like a bird? (能示范一下怎样像鸟一样飞吗?)当时林克只知道like是“喜欢”,没有接触过like还有“像”的意思,但这句话一出口,林克就从我做出的鸟儿飞翔的动作,马上就猜出了like的另一个含义,根本不用解释。

    我又把上面另两个句子以同样的方式扩展为:

    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like a fish? (能示范一下怎么像鱼那样游吗?)

    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like a swan? (能示范一下怎么像天鹅那样跳舞吗?)

    在林克熟练掌握上面游戏中的句型、短语之后,我又把新的单词和常用表达用在“挠痒痒”游戏中,进行下面的对话:

    林克: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呢?

    妈妈:I’m ticklish under the arm.       我胳肢窝怕痒痒。

    林克: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under the arm.     注意!我要挠你胳肢窝啦。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我们还把上面对话中的under the arm(胳肢窝)换成around the neck/behind the knees/on the belly(脖子/膝盖弯儿/肚子),互相挠起了痒痒。

    通过上面这个小游戏,可以让孩子掌握形容词ticklish的最高级要加most、动词take有“忍受”之意、两个常用动词词组(watch out注意、not…any more不再),以及一些身体部位的表达法。而这样的“掌握”,完全不需要通过枯燥的讲解,林克就记住了,而且还能现学现用!

    我们玩过几遍之后,林克就耍起了小聪明。当我问她: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你哪儿最怕痒痒?)时,她一边把身体缩成一团,一边回答道:I’m ticklish everywhere.(我哪儿都怕痒痒),让自己免受被挠之苦。看到这一幕,心里真是觉得既好笑,又高兴。好笑的是林克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精”,学会算计我这个妈妈了;高兴的是,她终于不那么排斥英语,开始在这个游戏里主动用英语来思维和表达了。

    “挠痒痒中学英语”,使林克从被“逼”着学英语,走上了向我“求”学英语之路。这次成功的体验让我信心倍增。于是,我乘胜追击,把林克喜欢的游戏和体育运动都编成英语,让她彻底地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英语:挠痒痒、吹泡泡、玩遥控飞机、跳绳……女儿通过游戏,不但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更体会到用英语表达的成就感。


附录:“在挠痒痒中说英语”(文字和录音)

如需录音请登陆林克妈妈少儿英语教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501794044   

对话1:

孩子:Can you fly?                         你会飞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孩子:Can you show me how to fly?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飞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孩子: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挥手做挠痒痒状,下同)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

对话2

孩子: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孩子:Can you show me how to swim?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游泳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孩子: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


对话3

孩子:Can you dance?                       你会跳舞吗?

妈妈:Yes, I can.                          我会。

孩子:Can you show me how to dance?        能给我示范一下怎么跳舞吗?

妈妈:Of course, I can. Look at me.        我当然能啦,看着我。

孩子: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啦,胳肢啦!

妈妈:Please don’t tickle me. I’m ticklish. 请别胳肢我,我怕痒痒。


对话4:

孩子: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呢?

妈妈:I’m ticklish under the arm.         我胳肢窝怕痒痒。

孩子: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under the arm. 注意!我要挠你胳肢窝啦。 (挥手做挠痒痒状,下同)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对话5

孩子: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呢?

妈妈:I’m ticklish around the neck.       我脖子怕痒痒。

孩子: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around the neck.. 注意!我要挠你脖子啦。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对话6

孩子:Where are you most ticklish?         你哪儿最怕痒痒?

妈妈:I’m ticklish behind the knees.      我膝盖弯儿怕痒痒。

孩子:Watch out! I’m going to tickle you behind the knees. 注意!我要挠你膝盖弯儿啦。

妈妈:Please, please stop. I can’t take it any more. 请你停下吧,我受不了了。


(为了给家长朋友们做一个示范,我让我的外国朋友、美国老师Ginger帮我录了音,她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一岁,儿子两岁。录音时,Ginger表情特别丰富,手舞足蹈,仿佛在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子交流,真后悔当时没有带上录像机。这让我特别感动,因为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这个游戏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情景真的就像Ginger示范的一样。)
L 8楼 宝贝bu哭 2010-12-13 14:27
女儿林克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但是她在用英语交流方面却不“内向”,与同龄孩子相比,林克可以说

特别爱“说”英语。我想,这和我为她在家里创造的快乐学英语的氛围是分不开的。怎么创造这样的

气氛呢?这里面可就大有文章了。

我曾经在林克说英语时想出“一招”,对后来林克的“勇于开口”“乐于开口”特别有帮助。

那时候为了林克的英语学习,我想了很多奖励的办法,一开始是奖励“小贴画”。这些可爱的小贴画

,可是林克的“心肝宝贝”。林克哪天学习认真,我就奖励一张,等小贴画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换

一样大礼物。起初,林克还挺有兴趣,可没过几天,又开始嚷:“我宁可不要小贴画,也不学英语!



后来我又想出了新的奖励方式:比如增加看电视的时间,每个月可以多买故事书等等。但是这些奖励

方式无一例外地经过一段时间,就通通失去“魔力”了。虽然林克还是喜欢礼物、喜欢看电视、故事

书,但一想到学英语的种种“痛苦”,就宁愿忍住这些奖励的诱惑,也不想学英语了。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在院子里看到一个小孩在玩“泡泡枪”,大大小小的泡泡把旁边的一群孩子都迷

住了,眼巴巴地看着,也想吹出这神奇的大泡泡。正愁找不到林克兴趣点的我,顿时“灵感”来了!

我也买来两支“泡泡枪”,开始“步步为营”实施我的计划。

我对林克说:“林克,今天你跟妈妈好好学英语,我们周末去游乐场玩,好不好?”

林克果然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因为游乐场她之前已经去过好几次了,现在拿来做诱饵,当然勾不起

她的兴趣。

这时候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泡泡枪”,自己玩起了吹泡泡。刚才还自顾自玩着的林克一看到这五颜

六色的泡泡,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叫嚷着:“妈妈,我要玩!”

我马上趁机问到:Do you really want to play with the bubble gun?(你真的想玩泡泡枪吗?)

林克一边嚷着“Yes! Yes!”,一边就要过来抢我手里的泡泡枪。

既然想玩游戏,当然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了。我的游戏规则就是——用英语表达出想玩泡泡枪的愿

望:May I play with the bubble gun? (我可以玩玩泡泡枪吗?)

为了更早一刻玩到泡泡枪,林克毫不犹豫地就说出了这个句子,而且一说就是连珠炮一样的连着两句

。林克彻底中招了!


后来林克每次想让我允许她做什么事,总少不了要问“May I…”的句型,倒是中文,都很少用了。

一个小游戏,一句简单的英语,就这样慢慢走进了林克的心里,打开了她不愿学英语、不敢开口说英

语的心防,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和林克的生活里。

为了验证这个妙招是不是对其他孩子也适用, 2008年9月,我为林克学校一、二年级的孩子们策划了

几堂有趣的英语课。

这里我简单记录一下第一堂课的实况,大家可以跟随课堂记录,想象如果您的孩子在这个课堂上,会

有怎样的表现。


参与这次课堂活动的有10个孩子,分别来自不同班级。我请了一位外教老师,是一个19岁的美国留学

生,也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我那时候咽喉炎很严重,而且感觉自己发音不标准,所以没有自己来上

这堂课。)

上课开始。

外教拿出两盒薯片,先用中文问:“谁想吃薯片啊?”孩子们个个高兴地大叫“我要吃!我要吃!”

突然,外教改用英语问道:Do you want some potato chips? (你们想吃薯片吗?)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是谁也不敢开口说。过了一会儿,有两个胆子

大些的孩子怯生生地举了手,轻声说道:Yes。

可是薯片哪能这么轻易就让他们拿到手呢?我和外教老师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孩子们一定要说出下

面完整的句子,才能得到薯片:

May I have some potato chips? (我可以吃些薯片吗?)

孩子们平时都习惯了“听”,猛然让他们开口说,哪里肯听话,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更冷了。我只好

使出“激将法”——我每问外教一遍上面的问题,每次都顺利地拿到了薯片。大家看着我津津有味地

吃着可口的薯片,只能是口水往肚里咽,并摆出一副“宁死不说”的样子。

不过上面这一幕,我在备课时早就已经预料到了: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家长又坐在后面旁听,

还要求孩子们用平时不说的“外”语来表达,即使大人也会紧张,何况七八岁的孩子呢。

那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这时,如果老师或家长一味 “逼迫”孩子用英语表达,就可能会引

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所以这时候,家长(或老师)一定不能急躁。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说,是不是因

为薯片的吸引力还不够大,不足以让孩子们克服内心的紧张情绪和用“外”语表达的心理障碍呢?

到这里,我们这堂课才真正进入正题呢!

按照我们一开始的计划,外教拿出一把泡泡枪,打出一连串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泡泡。泡泡飘到了

课桌上,飘到孩子们的头上。孩子们一看到这些泡泡,马上兴奋起来,开始抓泡泡。刚才还一个个脸

色沉重的孩子们,一下子全活跃起来。外教马上趁机问孩子们:

Do you want to play with the bubble gun? (你们想玩泡泡枪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叫道:Yes!

外教要求大家说出下面完整的句子,才可以得到玩泡泡枪的机会:

May I play with the bubble gun? (我可以玩泡泡枪吗?)

五六个孩子一起跑上讲台,围着外教,争先恐后地说:

May I play with the bubble gun?

其他孩子在前面的孩子带动下,也先后跑到讲台上抢泡泡枪玩。最后,只有一个小女孩坐在座位上很

迟疑,一副很想玩又不敢说的样子。这时候我走过去,在她耳边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拉着她的手走到

讲台,领着她一起说:May I play with the bubble gun?外教老师也心领神会地满足了她的愿望。


显然,“泡泡枪”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薯片”的吸引力。孩子们可以不“吃”,但不能不“玩”,

这也说明了“玩”是儿童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个性被充分释放,开始“忘乎所以”,

无所顾忌,超越了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克服了害怕说错英语的自卑心理。

当然,在玩泡泡枪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教一些相关的句子,比如:

Which bubble is the biggest? 哪个泡泡最大?

This one is the biggest. Oh, it’s going to pop. 这个最大。哦,它要破了。

Let’s catch the bubbles. 我们来抓泡泡吧。

Please don’t touch it. It will pop. 别碰它,它会破的。

……

这个游戏玩了半个小时,在孩子们恋恋不舍的表情中结束了。最后,外教再一次拿出刚才孩子们想吃

没有吃上、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的薯片,让大家说: May I have some potato chips? (我可以吃

些薯片吗?)这一次,孩子们毫不迟疑地都开了口。吃也吃了,玩也玩了,学也学了,我们这堂课的

目的也完全达到了!

通过玩泡泡枪,孩子们冲破了刚开口说英语时的心理障碍,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玩”的气氛中,所

有的孩子都自然而然地说出了上面那句曾经难以出口的英语句子,并成功地得到了薯片。

这堂课,孩子们很喜欢,家长们也特别满意。由此可见,一个和谐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

都是一种享受。一个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孩子开口说英语、摆脱“哑巴英语”的困扰又是多么

重要。(这种氛围如果能在家里由爸爸妈妈用游戏营造出来,效果更好)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肯说英语,就认为是孩子性格内向,而性格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就听之任之,错

过了让他们开口说英语的黄金时期;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说的机会太少造成的,于是“逼迫”孩

子开口说、多说,结果反而使孩子对说英语产生了抗拒感。

那么,对于不爱说英语的孩子,家长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当然首先是多听,多听与日常生活相关

的语言材料,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忍不住地开口,而不是在“逼迫”下开口。除此以外,家长不妨试

一试上面做游戏的方法,释放孩子的个性,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内向”的孩

子“外向”起来,“不爱说”的孩子“爱说”起来。

附录:“玩泡泡学英语”(录音和文字)

如需录音请登陆林克妈妈少儿英语教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501794044   
     

I like playing with a bubble gun. Can you buy one for me?

我喜欢玩泡泡枪,可以给我买一把吗?

I like blowing bubbles. Can you buy me a bubble blower?

我喜欢吹泡泡,能给我买一个吹泡泡的玩具吗?

Wow, what a nice bubble gun! Is it for me?

哇,多好的一把泡泡枪啊。是给我的吗?

Wow, what a nice bubble blower! Is it for me?

哇,多好的一个吹泡泡的玩具啊!是给我的吗?

Let me show you how to shoot bubbles.

我给你示范一下,怎么样射出泡泡。

Let me show you how to blow bubbles.

我给你示范一下,怎么吹泡泡的。

Press the trigger. 按住扳机。

Look, what a nice stream of bubbles.

看,多漂亮的一串泡泡呀。

Look, more and more bubbles.

看,泡泡越来越多了。

Let’s catch the bubbles.

我们来抓泡泡吧。

It’s a lot of fun.

真好玩。

Which bubble is the biggest?

哪个泡泡最大?

This one is the biggest. Oh, it’s going to pop.

这个最大。哦,它要破了。

Please don’t touch it. It will pop.

别碰它,它会破的。

Don’t shoot bubbles at me.

不要对着我射泡泡。

Don’t blow bubbles at me.

不要对着我吹泡泡。

Mom, 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妈妈,你要试试吗?
L 9楼 宝贝bu哭 2010-12-15 11:50
歪门邪道” 让孩子惦记上背英语单词


进入五年级的林克,英语老师要求她们背的单词量也猛然增加了不少。林克因为自然拼音掌握得比较好,大部分单词很容易就能记住。但是,对于一些不完全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林克怎么也记不住。比如,tell(告诉),林克会根据发音规律写成tel;lesson(功课)会写成lesn, lesen, leson,而且屡教不改,怎么错,怎么拼。
怎么让林克记住这些不完全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呢?这项工程的艰巨程度我是很有心理准备的,因为林克在记忆汉字(尤其是同音字)的能力上似乎就比一般孩子要差很多。
当时已经五年级的林克,在日记里还充斥着这样的错别字:“知到”(“知”字还把“口”写在了左边)、“道达”、“以经”、“因当”、“应为”、“明子”(应该是“名字”)……。在她那个小脑袋瓜里,似乎所有的同音字,都可以在写作时顺手拈来,为她服务。在她五年级写的一篇日记里,竟然出现这么一句差点让我吐血的话:“首手走过天安们”(应该是“昂首走过天安门”,“天”字上面还莫名其妙地加了一个小点,七个简单的字里居然有4个错别字!)。看林克的日记,简直是在给我“折寿”。
林克五年级的一天晚上,我在帮她听写英语单词,其中有rice(米)和goose(鹅)。林克把rice写成rise,把goose写成guce、guse。我让林克改正后,又问了她很多遍,还是没记住。
怎么会有这么不用心的孩子呢?!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这时,突然飞过来半个山核桃,原来,坐在客厅里正吃着山核桃的林克爸爸按捺不住了。
山核桃落在了孩子的背上,却打在了妈妈的心里。我的怒火马上迁移到林克爸爸身上。凭什么打孩子?!孩子再怎么不用心,也不可以动手啊。我实在无法忍受,感到自己快要窒息,摔门出去透透气。?
我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外面的风马上让我冷静下来。一旦冷静下来,灵感马上就来了,一句话掠过我的脑海:rice(米)的price(价格)又rise(上涨)。对了,就是它!这句话一定能让林克分清rice和rise的区别,轻而易举地同时记住三个单词!
为了加深林克对rice的印象,彻底区别rice 和rise,我还给林克编了一个“英文三字经”,不信你就记不住:
                           爱上大米的老鼠
                           不管price (价格)
                           买来rice ?(大米)
                           喂养mice? (老鼠mouse的复数形式)
                            配上ice? ?(冰)
                            口感nice ?(好的)
                            想吃twice?? (两次)
当我把上面的成果展现给林克的时候,林克乐了,无比惊讶地说:“妈妈,太棒了!再让我背一个吧!”然后不用我督促,自己读了几遍,用不了两分钟,就把上面6个单词全都记住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林克记住英文的“鹅”是goose,而不是guse,或guce呢?第二天,我带着这个艰巨的任务坐上了去单位的班车。我想了一路,等班车到目的地时,我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下班回家,我迫不及待地向林克展示我的劳动成果。我和林克说:妈妈要给你讲个故事,一个小偷想去超市偷东西,你猜他想出什么绝招?他呀,故意穿了件很宽松的(loose)衣服,假装在挑挑拣拣(choose)的,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呀,把一只鹅(goose)偷偷地塞进了衣服里。
同时,我让林克读了一遍写在纸上的“英文三字经”:?
                           超市里的小偷
                           衣服loose (宽松的)
                           假装choose (挑选,选择)
                           藏只goose (鹅)

林克读完后,猛然明白原来妈妈是通过故事教她记单词呢。“妈妈,太妙了,亏你想得出!再来一个!!”林克大声叫道。?
第二天,林克一放学回家,就和我抱怨道:“妈妈,我今天把你和我说的‘超市里的小偷’这个故事告诉同学,她们竟然听不懂,真没共同语言”。原来,林克在学校里还惦着记单词呢!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为了帮助女儿圆满完成老师布置的背单词任务,我可真是“不择手段”,什么“歪门邪道”都使上了。
林克一直不会拼sell(卖),总是说成sel、cel,而且非常顽固,“誓不悔改”。一天阅读中刚好碰到另一个读音完全相同的词cell(细胞),林克问“妈妈,cell不是‘卖’的意思吗?怎么又是‘细胞’了呢?”。其实,cell这个词本来没必要记的,但为了记住sell,我随口编了一句话:人体的cell(细胞),绝不能sell(卖)。就是这句话,帮助林克立刻记住了这两个单词的拼写区别和中文意思。
第二天早晨,林克上学离家前,一边系鞋带,一边在自言自语:“人体的cell,绝不能sell”,然后微笑着摇摇头说:“哼,真逗”。兴趣,已经让孩子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女儿惦上了背单词!
林克至今不会写learn,提醒了不下十遍了,就是不会拼写。于是,我对林克说:learn(学)越多,earn(挣)越多,林克倒是很快就记住了earn的意思,但还是按照发音规律,把learn拼写成lern,记不住中间部分是ear(耳朵)。于是,我在前面加了一句:耳朵(ear)请听好,learn越多,earn越多。这句话,可以说,帮助林克一劳永逸地记住了两个常见词learn和earn的拼写。
林克总是分不清son(太阳)和sun(儿子)这两个同音异义单词的拼写,反而把“太阳”写成son,原因是son中间那个圆圆的字母o,像个太阳。于是,我对林克说:“我家圆脸son(儿子),是我心中sun(太阳)”,通过这句话,强迫林克把“圆脸”和“儿子”联系在一起,并告诉她son中的字母“o”多像儿子圆圆的脸蛋呀。林克乐得直不起腰来,边笑边说:“妈,我真服了你啦!”,并在笑声中记住了两个单词在拼写上的区别。
再比如,林克总是分不清soap(肥皂)和soup(汤)在拼写上的区别,也是一句话,帮她解决了这个纠缠不清的问题:哎(a)→哟(u),“肥皂”变成“汤”。
后来,我把小学英语中的所有常用单词,根据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编成120段“英文三字经”。这些“英文三字经”,帮助林克快速地掌握了自然拼音和单词,到现在仍然受益匪浅。
林克背单词的故事,又一次深深地启发了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是孩子的记忆力不好,而是孩子没有用心,没有用心的原因是缺乏兴趣,缺乏兴趣的原因在于家长和老师缺乏“教”的方法。
因此,当我们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解一道题目,而孩子怎么也不得要领时;当我们因孩子学习不用心,而“心潮澎湃”时,一定要冷静地想一想,问题也许出在我们家长身上,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
现在的孩子已经非常辛苦,作为妈妈,我们就多多地理解他们吧。
L 10楼 宝贝bu哭 2010-12-23 12:14
本帖最后由 宝贝bu哭 于 2010-12-23 12:16 编辑

林克妈妈:日常口语变身魔力句子,让孩子开口说英语
有不少家长都感觉奇怪:林克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为什么听力和口语就这么好?要知道,林克在二年级期末考的时候,英语还是全班倒数一二呢,更别提开口说了。?
    其实林克之所以能用一、两年时间就敢大胆开口说英语,“秘诀”之一就在于:她所听的,都是每天的日常生活对话。这些对话“听”多了,很快就可以直接在生活中“说”出来,久而久之,养成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不再是一门难以启齿的“外”语。?
    林克的在英语听说上的快速进步启示了我两点:第一,要“打开”孩子的“嘴”,必须首先“打通”他们的“耳”,不管对什么语言来说,“听”永远是“说”的基础。那么,听什么材料最直接、最有效呢?童话故事、幽默笑话、儿童英文电视剧等都不失为练习听力的很好素材。???
   
   但是,有一种听力材料,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没人听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这样的听力教材——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日常生活对话。这种生活对话听多了, 就能原封不动地搬到日常生活中直接使用。英语练听说,要重视实用的日常生活对话,这就是第二点启示。?
   
   林克在和我学英语的三年时间里,经常听的都是我替她编写的、类似下面这样的句子:
   
(每天必用语)Too much homework. I can’t stand it. 作业太多,真受不了。
(每周用语)I have no written homework for today. Only reading and learning by heart.今天没有写的作业,只有朗读和背诵。
(每周用语)I?have a diary today. Nothing to write about.今天要写日记,可实在没什么好写的。
(每天写完作业必用语)Mom, please sign my homework diary. 妈妈,请在记事本上签个字吧。
(经常性用语)I’m out of pencil lead. 铅笔芯用完了。
(每天必用语)I don’t like pencils. Too much sharpening. 我不喜欢铅笔,老得削。
(每天整理书包必用语)Let me check the timetable. Put in only what I need for tomorrow.我来对照一下功课表,只放进明天需要的。?
有的人可能要问了?如果我只是把这些句子教给林克,每天不厌其烦地“折磨”她的耳朵,如果她不主动开口说,那不也一样达不到提高听说水平的目的吗?跟“填鸭”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如何诱导孩子主动开口说(上面这些话都是孩子最爱说的口头禅,关键是要让他们用英语来表达)也就特别重要了。?
   听这些日常用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否则,脑袋里记了再多的句子,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一定要鼓励孩子及时将所学的句子用到生活中。那么,我在家里是怎么鼓励林克用英语表达的呢??
   
    1、用小贴画作为鼓励
    我在林克三年级时,和她有个约定:如果她每天能把十个英文句子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晚上睡觉前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小贴画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换取她喜欢的东西。我们坚持了三个月,林克积极性很高,千方百计寻找机会用英语表达。后来这招失效了,我又想到了下面的第二招。?
    2、设定一些具有魔力的英文句子
    我和林克说:“有些英文句子在妈妈这里是有魔力的,只要你一说出口,妈妈就会照办噢!”林克一听都是些对她“好处多多”的句子,当然乐意说。有时候忘了用英文,我就用各种方式提醒、暗示她。
我们将日常最常用的20个句子设为魔力句子,鼓励林克去说。比如:?
     魔力句子一:It’s dinner time, not lecture time. ?(这是晚饭时间,不是听批评的时间。)
    或Don’t turn dinner time into lecture time. (或:不要把晚饭时间变成批评时间。)     ?
    “家有学童”的家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把一家人团聚吃晚饭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变成直接或间接批评孩子的时间,我们家有时也是这样。但只要林克一说出这句话,我们就会立刻停止对她的说教工作。
   由于我经常会利用替林克洗澡的机会,见缝插针地说上几句和洗澡有关的英语,一天,林克突然说: Don’t turn bath time into English class time.(不要把洗澡时间变成上英语课的时间。)我当时都呆住了,感到又高兴又可气:为了弄个圈套让林克“跳进去”学英语,现在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魔力句子二:Let’s set a time limit.(我们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吧。)????
   我们约定,她写完作业后想看电视或玩游戏时,只要她说:Let’s set a time limit(我们定个时间限制吧),我就会同意她。刚学会这个句子时,林克几乎做什么事都要用一下,比如:写作业、整理书包、吃饭,甚至上洗手间。因为啊,这样很容易就能凑足每天要说的十句英语,得到一枚小贴画。?
   
    魔力句子三: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ant to sleep late. Don’t wake me up.(明天是周六,我想睡个懒觉,别叫醒我。)?
 我鼓励林克周五晚上睡觉前和我说这句话,第二天早上她就可以睡懒觉,当然也要set a time limit(设定时间限制),不能睡个没完。特别要说的一点是,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会将sleep late误解为“睡得很晚”,其实,是“睡到很迟”,即“睡懒觉”的意思。孩子在这个特定语境的帮助下,就不会对sleep late产生那样的误解,等长大后学到这个词组时,也就不用再去死记硬背了。?
 
    魔力句子四: May I keep the change?(? 找来的钱可以归我吗?)?
 林克替我去小卖店买完东西回来,总想把找来的钱据为已有,这时,她只要说May I keep the change? (我可以留下找回来的钱吗?)就能如愿以偿,当然也要set a limit(设定一个限度),比如:You can keep five jiao. (你可以留下5角钱。)?
 
    现在,这些魔力句子,对于长大了的林克早已失去了魔力(除了May I keep the change?以外),但它们最初在帮助林克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确实曾经起到过很大的作用。那些不爱开口说英语的孩子家长们,不要着急,要学会把英语穿插到日常生活中,并想办法鼓励孩子开口说,等有了这样的习惯和信心之后,孩子会说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

    值得提醒的是,孩子开口说英语,应该尽量早些,而小学阶段无疑是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他们爱开口、没有顾忌、模仿能力较强的这个年龄段(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也许会稍纵即逝),引导他们开口说英语。?
附上林克最喜欢的日常生活口语话题1:做作业(Doing the Homework)的视频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38efc0100o443.html?tj=1
L 11楼 宝贝bu哭 2010-12-28 12:55
孩子学英语,有一条弯路不能走


林克学英语也走过不少弯路。我们曾多次更换教材,也曾上过没有效果的英语课外班,但是,有一条路我们走对了:坚持“听说领先”。这种坚持让林克在英语学习上“花时少、效率高”。

   然而,很多孩子恰恰选择了一条弯路:重读写,轻听说,在“听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读写”。

   听说读写、自然拼音、单词拼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每一个家长在孩子开始学英语之前,都应该对此有个清楚的认识。

一、“听”是“说”的基础,即:听 → 说

   只有听多了,有了足够的“入耳量”才能有“出口量”,即英语口语的表达。试想:“哑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聋哑”总是联系在一起呢?那是因为耳朵不好,听不见,才导致了哑巴,并不是声带坏了。那么,英语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不听、听不够,或听无效材料(“无效材料”指完全听不懂的内容),那么,日后肯定就是“哑巴英语”。

二、“听”还是“阅读”的基础,即听懂 + 自然拼音 = 阅读?
   
    “听”是“说”的基础,这点人人都知道,但是“听”,还是阅读的基础,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试想,听不懂句子的孩子,即使教会孩子每一个单词的意思,也不见得能进行正确的阅读理解。

   比如,孩子如果听不懂What’s wrong with you? 和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你怎么了?哪儿不舒服?)这句话,即使每个单词的意思、拼写都熟记在心,那么,当他看到这两个句子时,他会理解为:“你哪儿错了”、“和你在一起,有什么错?”等等。

   就像那个笑话说的:你如果背会了how(怎么)、are (是)、you(你)、old(老)四个单词,但如果听力不好,听不懂,阅读时就会理解成:How are you?(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由此可见,孤立地记忆单词意思和拼写是多么无用甚至害人!
   
    反之,如果一个句子孩子能听懂,且掌握了自然拼音,当把这个句子写出来时,孩子是可以读出来,并准确掌握其所表达意思的。这点,我曾在林克身上实验过、验证过无数遍。比如,她能听懂下面的对话:
—How shall we get there? 我们怎么去那里呢?
—Let’s take a bus. It’s difficult to park downtown. 坐公交车吧,市中心不好停车哦。??

    虽然林克当时还没有见过difficult、downtown等词,但当我把这两句话写出来时,她根据自然拼音法,在difficult, downtown这些较长的单词上停顿片刻,很快就读了出来,读出句子的同时,完全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反之,如果孩子不会自然拼音,他们对没有背过的单词就难以准确读出发音。哪怕读对了,如果听不懂,也会因为不理解其中的句型、短语、以及某些单词的正确含义而无法进行准确、快速的理解(如这里的park不是“公园”,而是“停车”的意思)。

   所以,听懂 + 自然拼音 = 阅读,当然要提高阅读能力,还需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即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自然拼音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瓶颈,对于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突破了这个关口,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三、口语是写作的基础,即口语 + 单词拼写 = 写作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作是在口语基础上产生的,口语对写作有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把句子“说”对了,才有可能“写”对。因此,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敢说、会说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口语要成为写作,还需有单词拼写。那么,单词拼写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是“自然拼音”和“阅读”。
   
    四、自然拼音 + 阅读 = 单词拼写
   
    自然拼音(即英文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可以帮助孩子们不用刻意去记,就能熟记数百个完全符合发音规律、而且是最常用的英语单词,像bike, name, hole, fat, sad, use、lamp等等。对于那些不完全符合发音规律的单词,孩子在进行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会逐渐熟悉其不符合发音规律的地方,直到记住为止。这种在阅读过程中,被自然而然记住的单词,孩子是不容易忘记的,而且,单词的意思、用法也就一起记住了。???
   
    五、 图表总结

   注意上图中的两个等号和三个箭头指向,从中可知:
   
    1、“听”是“说”和“阅读”的基础,“说”又是“写”的基础,那么,“听”,是所有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就是重中之重。
   
    2、“单词拼写”(也就是“背单词”)处于图表的最末一个环节,而且是可以在学会自然拼音、并在阅读过程中迎刃而解的。
   
    3、自然拼音是阅读、单词拼写的基础。自然拼音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L 12楼 宝贝bu哭 2010-12-30 13:37
“英文三字经”,让女儿举起自信的小手


林克在小学三年级前很不自信,上课从来不主动发言。在学校开的示范课上,几乎全班同学都举手了,只有林克不举手。在一次课上,老师问:“做对的同学请举手”,我没有看到林克举手。这位风趣的老师又接着问:“做错的同学请举手”,我还是没有看到林克举手。

我很看重孩子上课是否举手发言。上课爱发言的孩子,肯定思想集中、紧跟老师思路,学习成绩基本不用担心。而且,上课发言,给孩子提供了展现自己、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宝贵机会。所以,对林克在课堂上的沉默,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但是,有一次,快下班的我,突然接到林克的电话。放学回家的林克,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妈妈,我今天上英语课发言了!”我问孩子:“你回答老师什么问题了?”林克说:“老师问同学包含igh字母组合的单词有哪些?我举了sight(视力)和fight(打架,奋斗)”。

这件在很多家庭里再平淡不过的事,在我们家,则成了一大新闻。我迫不及待地给她爸爸打电话,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与他分享。

回到家里,我又仔细地问林克到底是怎么回事。林克说:“今天英语老师上到high这个词,讲igh的发音规律,让我们举哪些单词里有igh。妈妈,你教我背过的‘英文三字经’真管用。眼看同学们把right, night, light, bright全给举了,我心里很着急,这些我也知道啊,可我就是不敢举手。最后,老师表扬我们说:你们真棒,把igh的单词举得这么全面。妈妈,我不服气,因为还有sight和fight没有举,所以,我忍不住就举手了。”

原来,在教女儿自然拼音的时候,为了让她记住igh的发音规律,我曾给她编过下面的“英文三字经”:
    到了night (夜晚)                      方法right  (正确的)
    打开light (电灯)                      坚持fight  (奋斗)
    保护sight (视力)                      前途bright (光明的)

渐渐地,林克上英语课变得越来越爱发言了,有一次,女儿和我说:“妈妈,我只有在英语课上才能找到自信!”

看来,利用这种方法让林克记字母的发音规律,效果真是不错。受此鼓舞,我便把小学阶段孩子们要掌握的自然拼音都编成这样有趣的“英文三字经”。比如,在教林克er和ea的发音规律时,我为她编写了下面的“英文三字经”:
一个driver(司机)                        一颗pea  (豌豆)
掉进river(河)                           掉进sea  (大海)
生命over(结束,完了)                    泡壶tea  (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这种方法学自然拼音,在记住发音规律的同时,还顺带把单词拼写和中文意思也记住了。

当然,只记住单词拼写和中文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单词,于是,我又把“英文三字经”里出现的单词,编进日常生活中,以解决单词的运用和听说问题。

比如,针对下面两首“英文三字经”
为了honey(宝贝)                        身体weak(虚弱的)
节约money(金钱)                        爬上peak(顶峰)
                                          无力speak(说话)
    我举了下面两组日常口语:
—Honey, you are burning money. 亲爱的,你在烧钱呢。
—What do you mean? 你是什么意思呀?
—You smoke like a chimney. (你像烟囱那样冒烟,即)你抽烟抽得太厉害了。
     (只要爸爸爱抽烟,这个对话就可以每天说。)
   
—I feel too weak to speak. 我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You need to get something to eat. 你要吃点东西了。

    通过“听”上面的对话,林克在学会自然拼音的同时,“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了确保每一个句子都是地道准确的英语,我还特意让远在大洋彼岸的一美国教师家庭帮我仔仔细细地审阅每一组对话。   

为了让林克对原本枯燥的字母发音规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我还把魔术和脑筋急转弯融进了“英文三字经”中。比如:在教sh发音规律时,我为林克举了下面两首“英文三字经”:
心中wish  (盼望)                       飞机crash  (撞毁)
钓到fish  (鱼)                         烧成ash   (灰烬)
做成dish  (菜肴)                       损失cash  (现金)

林克在读完上面的“英文三字经”后,我问她:哪个字母能“点石成金”?并告诉她答案就在上面的“英文三字经”里。林克又读了几遍“英文三字经”,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告诉她:能够“点石成金”的英文字母是c,因为c把ash(灰),变成了cash(钱)!

我为女儿找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神奇的字母:
           哪个字母可以喝?       
           哪个字母可以吃?
           哪个字母最快乐?
           哪个字母最勤劳?
           哪个字母最好学?
           哪个字母能让公牛消失?
           哪个字母能让墨水变色?
           哪个字母是奇妙的助听器?
           哪个字母是神奇的建筑师?
           哪个字母爱美的女生最喜欢?
           哪个字母爱美的女生最害怕?
           ……

    林克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开始积极主动地向我“求”学。在女儿眼里,英语不是面目狰狞的“背单词”、“记语法”、“做选择题”,而是她所喜欢的童谣、魔术和脑筋急转弯……

在教女儿学英语的全部过程中,其实我只是努力地在做一件事:如何让英语变得趣味无穷,让孩子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做好了这件事,我就做好了一切!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和英语这个神奇的魔法大师交朋友,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和女儿一样,从《英文三字经》中找到快乐和自信。愿英语学习,成为孩子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8 13楼 shutianmei 2011-1-12 17:00
孩子就应该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对英语的兴趣
乐知英语不错啊,只需一台电脑在家就能上课了,省时省事又省心呢
上课家长可以全程旁听,随时帮助回顾课程内容,加强学习效果
老师都是外教以及海外归课的,口语当然是很地道的啦。
可以很好的纠正孩子的发音,让你可以说出一口纯正、流利的English。http://www.hiknow.com/children/sessions.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英语的魔力
“英文三字经”让女儿举起自信的小手
英语学渣的逆袭之路,看林克妈妈怎么说
在家学《英文三字经》常见问题
九月开学,很多孩子都偷偷尝试这个英语学习小工具
读读这些趣味英语小知识,真长见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