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越爱越焦虑,焦虑父母如何自救?



最近因为事情比较多,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写东西,孩子睡着的间隙浏览和回复了一下后台的留言。

甲妈妈曾多次留言:我真的是很尽心尽力,怕奶粉不好,我母乳到孩子2岁多。怕国内食品不好,我都是海外代购零食给孩子吃。我怕孩子孤单,给他办了所有游乐场的卡。怕孩子觉得受控制,我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跟他商量。怕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我每次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我都使劲压抑着自己的脾气。但是孩子还是不能体谅我,不能理解我。我就觉得很委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脾气。发完脾气又觉得很后悔、很内疚。

乙妈妈说: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我就一个孩子,我非常爱他,但是他不爱学习,成绩很差。我和他爸每次不得不打他,来逼着他学习。打他是为了他好,不然他以后怎么考得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没有。但是打了也没用,而且现在孩子慢慢长大了,越来越管不听了,我和他爸都快愁死了。

丙妈妈说:孩子学校布置了作业,要求家长回来听写生字。有一个生字,已经听写了很多次了,每次再提到这个字,孩子还是不会写。我尽量压着自己的急躁,但还是被孩子看出来了。孩子就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对我特失望啊?”孩子这么一问,问得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了。

丁妈妈说:想给孩子报早教班,但是市面上的早教机构多的数不胜数,五花八门,看来好多家都决定不下来,还有幼儿园,是该选择蒙氏教育还是传统教育,每天都在这些选择中纠结,焦虑,我只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孩子目前看来除了玩,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这是几个比较典型的留言,还有好多是细节上的。这些情形在很多家庭中都不是新鲜事。它反映着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都在焦虑的教养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父母还在不知不觉的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我国知名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说,来自父母的压力远远超过了来自教师的压力和升学的压力,是孩子们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都很焦虑?

从一怀孕开始,家长们还没来得及体会一下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就开始了焦虑的育儿之旅。补什么牌的叶酸和钙片,用什么牌的防辐射服,吃什么让孩子更聪明,顺产还是剖腹对孩子好。

孩子一出生,短暂的兴奋喜悦之后,紧接着就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感,为什么奶水不够,吃什么下奶,买什么牌纸尿裤,喂什么牌奶粉,用什么牌婴儿护肤品,孩子为什么总是哭,晚上夜奶好几遍怎么办?带孩子出门怎么喂奶?!(啧啧~公共场合孩子饿了,妈妈都得担心喂奶会被拍照上传,能不焦虑嘛!)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会走会跑了,焦虑感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要不要报个早教班,买什么绘本和玩具能提高智商和情商,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个子长的太高或太矮,吃饭过多或过少,性格活泼或文静,都是事儿

当孩子开始入园,紧接着就要考虑,要不要学个特长,马上就面临小学,得抓紧买个学区房,为将来小学入学准备。

上了小学中学,作业多怕累着孩子,作业少又担心学不好,孩子早写完作业担心孩子看电视,孩子写作业晚了又心疼孩子睡的晚,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关注每一次考试的排名……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家长无比焦虑!

  这并不怪我们这些家长,中国现实的教育状况、医疗状况、环境状况、安全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种种因素,确实让家长们不得不为此焦虑。以前只觉得高考有压力,前几天去北京一个朋友家里做客才知道,孩子上小学的压力已经非常大,升中学的压力已经到了全区大排名的境界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已经慢慢的渗透到了幼儿园、早教、刚出生,甚至产前。


另外,家长自身的家庭状况不稳定,家庭成员育儿观念不一致,父亲不参与育儿,家庭关系不协调,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还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价值观取向有偏差,对成功和幸福的认知有误区,盲目追捧所谓的育儿方法,家长总想让孩子“听话”,急功近利等等,也是造成家长育儿焦虑的重要原因。


家长焦虑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

孩子会传承父母的焦虑个性。《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容易焦虑的个性特质更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有些是无意当中通过心理模仿等多种途径,从其父母的个性中学习到的焦虑行为和情绪。

孩子不自信,抗压能力差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工作或是婚姻,都会认为自己是不行的,没有底气的,没有能力克服困难度过难关的。

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延缓孩子病愈的过程,相反,开朗轻松的心态会加速病情的缓解和治愈。有医学专家表示,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很强的心灵感应,家长紧张,孩子都会感觉到,无论孩子年龄多大,甚至是尚未出生的宝宝。国外研究表明:焦虑程度高的孕妇,生下的孩子在4岁左右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如过度活跃、无法集中注意力等。专家认为焦虑情绪是孕妇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异常,对胎儿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孩子通过母体感受世界,所以快乐的妈妈更容易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宝宝。

家长如何减少自己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焦虑?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往往不由自主地从外界找原因:工作压力大,同事不愉快,家庭不和谐,孩子不听话等等。很少有人知道,外界的因素仅仅是引起你焦虑的外因,你如何反应这些外界因素,取决于你的内因----你具有什么样的情感、认知、行为模式。

第一,家长们要了解一个心理学的真相:一个孩子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他们都有能力朝着社会期待的方向去成长,并且会成长的很好。人生来就有求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是愿意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不刻意跟别的孩子比较,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支持。不必纠结一次偶然的发脾气或者夫妻吵架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天大的伤害,这只会让家长更加焦虑。控制不了情绪固然是不好的,但是,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没有没受过创伤的人。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创伤。我们不可能没有经历过父母吵架,老师批评,同学同事矛盾等等,正是因为这些个“创伤”,才促进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成长和成熟。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多元化的,只要没有经历极端的伤害,一个人,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他的潜意识里总会找到向上的力量让他继续向着好的方向前行。

第二,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家庭教育,首先是家庭,其次才是教育。当一个家庭有良好的氛围,有统一的价值观,有爱,也就无需专门的教育方法。而且,所谓的家庭教育方法,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准确的说,更应该是家庭教育观念。父母怀有正向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有情趣的生活品质,愿意相互包容,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恩爱的家庭氛围,比任何的教育都有用一万倍。父母愿意注意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做到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们不必焦虑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法。

第三,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孔子还是柏拉图,都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适合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标准模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和天赋特长,尊重孩子本身的发展需求才是关键。除非你想把孩子刻画成一个呆板的木偶。别人的兴趣班,别人的成绩,别人的优点,别人上了重点学校,都不是拿来要求和约束自己孩子的标准,更不是引发自己焦虑的理由。

第四,我们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我们内在的那个没有完全长大的小我,在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些容易焦虑的家长,其实心里都住着一个没有完全长大的自我。比如有的爸爸迟迟不能适应自己的爸爸角色,会觉得妻子因为照顾孩子而冷落了自己而无所适从,这是因为他内心对于母亲或者类似于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妻子的依赖性太强。再比如有的妈妈不能冷静的处理孩子的捣蛋,动辄就大发雷霆,其实就是她内心的小自我没有长大,还跟个小孩一样,遇到不顺心就大哭大脑,坐地打滚儿。所以说,很多时候,孩子反倒是我们的老师,看到孩子的行为,就能反观到自己的问题。自己不能接受什么,不能控制什么,往往就是我们内心没有长大成熟的那一部分,需要不断的自我修炼。

第五,活到老,学到老。如果父母自身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焦虑和恐慌。多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自信来面对教养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当然,这里说的学习,绝对不是盲目追捧现在泛滥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这些只能参考,因为教养自己孩子的最好的专家就是母亲自己。因为你的孩子是什么特质,只有你最了解。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掉入知识本身,我今天读了什么教育书籍,听了什么教育微课,参加了什么育儿讲座,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让自己拥有平常的、不杞人忧天的精神状态。就像你不必每天纠结吃什么会让孩子聪明,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孩子发烧了要不要吃药,要不要给孩子报特长班,孩子在幼儿园不爱表现怎么办,家里来客人了让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他扭扭捏捏怎么办,孩子上小学了还不爱学习怎么办,将来孩子考不上重点学校怎么办,学的专业不好找工作怎么办......了解更多的知识和观点,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淡定和成熟的,而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加焦虑和纠结的。


现在有一个提法很有趣,“穷养男孩,富养女孩”。说是男孩就应该节俭、坚强、有毅力,女孩就应该有见识、才不会被轻易诱惑。难道女孩就不需要节俭坚强有毅力吗?难道男孩就不需要有见识吗?无论男孩女孩都应该培养好的品质和格局,物质的富养,教育的富养都不是关键,心理的富养才是核心。孩子心理层面富足了,以后他自然会做出最适合他的选择。

第六、不较真儿。很多时候,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你太较真儿。之前读过一篇文章,说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妈妈选择只让孩子跟那些跟自己教养观念一致的家庭中的孩子玩。这不光是较真,还是天真。社会是个大染缸,谁能保证从幼儿园开始,一个班里这30几个孩子的家长的育儿观念跟你的都一样!所以,差不多就得了,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别动辄就上纲上线,放过自己吧!


第七、真正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而不是考虑自己的心理需求。父母对孩子的很多期望,其实是一种心理投射。很多家长焦虑,是因为自己停止了成长,面对逐日剧增的社会竞争倍感焦虑。但是他们不努力让自己去学习去成长,而是将压力全放在孩子身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转嫁焦虑的行为之前的文章曾经写过一句话“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与所有的家长共勉。

总之,让自己焦虑的原因很多很多,只要你愿意选择焦虑,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理由来说。让自己减少焦虑也很简单。你只需明白,你内心的焦虑减少了,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也就减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费力养“高分数”孩子,不如养“心理阳光”积极的孩子,值得收藏
当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有哪些,很多大可不必,不知有你吗?
教育的8个目标之七:让孩子远离流行文化
#心理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走偏,其实那是家长自己的焦虑! #家庭教育 #焦虑
问题父母教育出问题孩子,导师型父母培育出优秀孩子
高三家长要关注家庭心理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