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顿第100号交响曲军队交响曲
userphoto

2022.12.25 北京

关注
G大调第一零零交响曲,Hob.1.100,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作于1793-1794年,又称《军队交响曲》,这是海顿在成熟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倒数第五首交响曲。
创作背景
1790年年底,海顿启程前往英国。1791年元旦后到达伦敦。由于海顿在欧洲已经具有相当知名度,所以他的到来带来了轰动!他在这里也体验到了与自己以前不同的工作氛围。他面对的不再是少数皇亲和贵族,而是大批大批慕名而来的音乐会听众;另外伦敦庞大的音乐舆论在当时的欧洲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些都让海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因为在这里海顿不再过多约束,能尽情地发挥音乐理念。在伦敦前后数年,海顿总共创作了12首大型交响曲,其中就包括《G大调第一零零交响曲》。这些也是其音乐生涯中最后的交响曲作品,堪称巅峰之作!
此曲曲名来自有军乐风格的第二乐章,由海顿自己命名。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出征队伍

海顿《军队交响曲》


海顿第100号交响曲军队交响曲
一票难求的海顿音乐会
1794年3月的最后一天,海顿的一首“新的宏伟的序曲”(当时的报纸喜欢把交响曲叫做序曲)在伦敦的汉诺威广场音乐厅首演。这是约翰·彼得·萨罗门组织的一系列音乐会中的第八场。萨罗门第一次把海顿带到英国是在1791年,并说服他于1794年再度前来。英国人热爱海顿,崇拜他的音乐。的确,自亨德尔以来还没有一个音乐家如此深受英国人的欢迎。萨罗门的音乐会不仅有包括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乔治四世)在内的“高官显贵”的赞助,并且得到伦敦富裕阶层的支持,因为票价是非常昂贵的:预订整套十二场音乐会,票价是五十几尼,一张海顿义演音乐会的票价是半几尼,这在当时是四个人一顿美酒佳肴的价格。
讲述战争的音乐会
海顿的前几部交响曲非常受欢迎,其中几部已是家喻户晓,诸如《惊愕》(作于1791年的第九十四首)。但是他的新序曲一瞬间就成为海顿的最伟大的成功之作,世纪末的伦敦人趋之若狂,百听不厌。萨罗门拥有海顿所有新交响曲的出版权,他出版了一种家用版,把这部交响曲改编成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声部起“伴奏”作用(在海顿自己所写的后期钢琴三重奏中小提琴声部也是这样的)。带有“军事性”的打击乐(三角铁、钹、低音鼓)的第二乐章是每次必然重演的,有一种说法也许是我们难以想像的:公元1794年的听众不仅发现这部作品非常华丽(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听出乐曲的这一特点),而且感到恐怖。它向人们概括地叙述了一般的战争,特别是刚开始的拿破仑战争的恐怖性。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战争画作
海顿的新交响曲触动了每个热爱音乐的人的心弦:一位作曲家对于群众的需要能如此了若指掌,实属罕见。这几部交响曲被公正地称之为“萨罗门”交响曲,用以称颂这位为它们的存在作出过贡献的伟大经理人。所有的“萨罗门”交响曲在它们首演的当夜就已成为保留曲目。海顿的音乐和初次听它的社会完全成为一体:群众在一首伟大音乐作品首演时就能彻底理解和欣赏它,这在音乐史上也许是最后一次了。从贝多芬到施托克豪森,从舒伯特到贝里奥,他们的作品都有许多是身后才为人所知的。
十八世纪末的伦敦有一份畅销的报纸,定期向读者介绍萨罗门音乐会和“海顿博士”的新交响曲。这部距初演不到一个月就获得《军队交响曲》之名的作品于1794年4月7日在萨罗门的第九场音乐会上重演。伦敦的主要报纸《每日晨报》对这场音乐会的评论如下:

虽然他的作品带有古老的法国学派的特点,然而它们丰富、统一和宏伟。在我们看来,它们远远胜过那些一味追求现代音乐的时髦舞曲。我们并不敌视现代音乐,它作了许多重大的改进,但它也有不少根本的缺陷。海顿所写的另一部新交响曲作了第二次演出,它的中间乐章(即第二乐章)再次获得了纯粹是喊叫的喝彩声。从每个座位上响起了'再来一遍!再来一遍!再来一遍!’的呼声,连贵夫人们也无法自制。它描述的是战事的进展:人们的行进、炸药的隆隆声、震耳欲聋的进攻声、武器的铿锵声、伤员的呻吟声,这些完全可以称之为战争的地狱般的呼啸声,逐渐达到一个极端恐怖的高潮。如果说别人也能构思这一高潮的话,但能写出来的唯有他一个人而已,至少到目前为止只有他一个人实现了这样的奇迹。

1794年海顿赴伦敦时,已带着这部交响曲写在意大利纸张上的小步舞曲乐章草稿(海顿在奥地利使用这样的纸张),而第一和末乐章则是写在英国纸张上,在开始处签名并标明1794年。令人遗憾的是著名的“军队乐章”的手稿遗失了。
  • 第一乐章

慢板序奏转快板,G大调,序奏后半转入g小调,主部为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以两支双簧管伴奏下的长笛独奏开始,以弦乐进行反复。经过部10小节维持主调,然后进入转调部,由二支双簧管伴奏的长笛再演奏第一主题,导出属调。
第二主题以d小调属和弦出现,以第一小提琴与长笛互相承接。展开部以低了大三度的降B大调始,突出第二主题。终结部庞大而实际成为第二发展部。此乐章的表现最后是为第二乐章的出现而推向高潮。
  • 第二乐章
稍快的快板,C大调,三段体。有军乐风格。主题8小节,由长笛伴奏的小提琴呈示,单簧管伴奏的双簧管反复小提琴和长笛应答。中段为c小调,加入了打击乐器。再现部再C大调,弦乐拨奏后分别由双簧管、长笛小提琴、打击乐、长笛、双簧管、圆号、木管组一一呈示,最后是全合奏。
  •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中板,G大调。小步舞曲强调对比,后半部是主题的发展与反复,中段主题以轻快的节奏为特点,以长笛双簧管与三度相叠而移动的两组小提琴旋律相叠。
  • 第四乐章
终乐章,急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分为两部分,前半以弦乐表现,是发展与再现。第二主题附有装饰音节奏,展开部顺序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再转为第一主题动机的发展,其中富调性变化。第二主题再现再次出现第二乐章军乐型打击乐形态,最后形成打击乐器群的强奏,推向高潮,其中有三角铁、钹、大军鼓的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滑稽的“佐料”
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海顿《告别交响曲》第四乐章◆8.26 巴伦博伊姆
海顿《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
德沃夏克如何把诗歌变成交响曲丨聆听百部伟大交响曲(16)
德沃夏克 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第四乐章
夜幕下的光影魔术:马勒第七交响曲“夜之歌”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