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浪漫主义后期钢琴练习曲的发展研究




浪漫主义后期钢琴练习曲的发展研究

导读:练习曲是钢琴艺术中的重要体裁,因其篇幅相对短小,创作形式比较自由,是最能够体现作曲家真实思想和风格的一种钢琴曲。通过对练习曲变化和发展的研究,能够对某一个时期的钢琴艺术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肖邦、李斯特等人练习曲的分析,对该时期练习曲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和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本文原载《艺术教育》。


一、浪漫主义后期的钢琴练习曲的创作概况

 浪漫主义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了多位大师和多部巨作,可谓是继古典主义之后人类音乐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练习曲作为钢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浪漫主义前期和中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到了后期,经过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斯克里亚宾等人的创作后,才重新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

肖邦二十四首钢琴练习曲


(一)肖邦的练习曲创作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肖邦在钢琴创作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除了乐曲之外,肖邦还创作出了近30首练习曲。与之前的练习曲相比,肖邦的这些作品有着更强的音乐表现力。换言之,就是这些练习曲对技术练习和音乐表现进行了完美融合,通过一系列音乐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使练习曲开始了从技术性到艺术性的转变。如Op.20第七首,该曲主要练习的是三度双音的快速换指连接和准确地分解和弦大跳,有着十分活泼明快的听觉效果,让人们不禁想起了芭蕾舞蹈演员快速旋转时的舞步,所以又被称为是“纸上的芭蕾”。著名的《革命练习曲》,是肖邦在得知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创作的,乐曲以丰富和艰深的演奏技巧,表现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以及对祖国、同胞的挂念。而且这种对音乐表现的侧重,并不代表肖邦对技术练习这一本质目的的忽视。在其27首作品中,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较高难度的技巧,如八度远距离大跳、带和弦的半音阶跑动、三度双音连接等。所以说,肖邦对练习曲的独特贡献就在于,真正实现了练习曲中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赋予了钢琴练习曲全新的生命力。

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二)李斯特的练习曲创作

 与肖邦同时期的李斯特,素以高超的演奏技巧著称。所以他创作的钢琴练习曲也与众不同,其中,最大的贡献当属对钢琴音色的扩展。李斯特最先提出了“钢琴交响化”的理念,认为钢琴的音色完全可以媲美一个交响乐队,并在此基础上独创了很多新的演奏技巧,如远距离超八度范围的分解和弦大跳、长时间震音、颤音进行、快速炫技的华彩片段跑动等。正是在这种技巧运用下,表现出了一种气势辉煌的音乐效果,为李斯特赢得了“钢琴之王”的美誉。如6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就是一个典型。1831年,李斯特在观看了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被其丰富的演奏技巧所折服,并立志在钢琴上重现这种神奇的演奏效果。对此他用震音来模仿小提琴碎弓的宏伟,用轻巧的跳音来模仿小提琴的轻盈,加上双手连续八度的齐奏,超十度分解和弦的跑动等,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音乐效果,受到了帕格尼尼本人的高度肯定。与肖邦相比,李斯特的练习曲侧重于对某一种音响效果的追求,但是这种追求的前提,正是技术性和音乐性的融合,可以说是在肖邦创作基础上的一种丰富和深化。

内田光子演奏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



(三)德彪西的练习曲创作

 德彪西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一位个性音乐家,独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其《十二首练习曲》,正是在这种音乐风格追求上的最初尝试。该部作品创作于1815年,题记为:“献给令人钦佩的作曲家肖邦”,从这个题记可以看出,德彪西对肖邦的练习曲是十分推崇的,所以也将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视为一个创作的重点。从技术方面来看,12首作品中每一首都有着明确的训练要求,如五指练习、半音阶练习、装饰音练习等,可谓是面面俱到。从音乐表现来看,德彪西摒弃了传统的和声法则,通过对不协和的增减和弦、四五度的和弦、全音阶和弦的运用,使音色表现出了一种模糊性的特点。而且德彪西还偏爱使用中古调式音阶、五声音阶和全音阶,意在突出调性的模糊性和变化性。在具体的演奏中,德彪西也没有进行指法标记。在他看来,每一个人的手掌构造和对音乐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不标记指法,能够给演奏者以更加充分的演奏自由,可谓是对练习曲的又一次创新。


(四)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创作

 斯克里亚宾和他的钢琴作品,是19世纪到20世纪一个独特的现象。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的创作风格先后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在他的练习曲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其早期的练习曲中,创作理念还是较为传统和单纯的,多使用三和弦与七和弦,以大小调式为主,给人以优雅和诗意的感觉,被誉为是肖邦练习曲创作的最佳继承人。中期的斯克里亚宾受到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开始追求一种神秘的感觉。音乐创作手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9部作品中,调性全部都是模糊的,多用高置和弦和副属和弦,营造出了一个神秘和超凡的境界。晚期的斯克里亚宾已经成为了一个神学者,每天都在渴望着与上帝进行沟通,他经过潜心研究后,独创了“神秘和弦”,彻底突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并减弱旋律对整体音乐风格的影响,音乐色彩也从神秘变为了诡异。其短短的一生中,在创作风格上却有着三次明显的变化,这在钢琴创作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二、浪漫主义后期练习曲变化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9世纪末,欧洲各国普遍完成了工业革命,在获得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原有的生产关系也随之破裂,并爆发了多种社会矛盾,甚至演变为一场场惨烈的战争。如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武装起义、1905年俄国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等。在这种社会形势下,音乐家是难以独善其身的,他们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这一点从肖邦和德彪西、斯克里亚宾三人身上表现的十分明显。德彪西对肖邦的练习曲十分推崇,但是其表现出来的内容和情感却截然不同。肖邦的作品蕴含着他对祖国和民族的深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而德彪西却从来都“不问政事”,而是将情感寄托于大自然中,执著于对大自然光影的描绘。斯克里亚宾所在的俄国,各种革命相继爆发,整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中,所以其才会追求一种神秘风格,以此来逃避现实。可以看出,时代和社会对于音乐家的创作影响是十分直接的。   

(二)文化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各种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层出不穷,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并从客观上推动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德彪西的作品为例,德彪西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而在美术史上,也有一个印象派,两者是有着极深渊源的。德彪西和印象派绘画的代表莫奈、马奈是挚友,经常在文化沙龙上讨论艺术创作,印象派绘画对大自然光线变化的展现,引起了德彪西的极大兴趣,并开始在自己的钢琴创作中追求一种模糊、飘渺之感,逐渐形成了音乐上的印象主义风格。斯克里亚宾则是受到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才会在作品中追求一种神秘的气氛。因为艺术本身都是相通的,所以在当时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状况下,音乐创作受到其他艺术创作的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个人原因

 创作者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如肖邦,天生忧郁,在创作中经常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特别是自己的祖国波兰屡次遭到外族的入侵,使他逐渐将这种忧郁转化为了一种悲愤。而李斯特则比较开朗,性格外向,所以追求一种宏大的音乐效果。德彪西因为童年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怪异和自卑的性格特点,所以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钟情于大自然。至于斯克里亚宾,因为从小就被视为是音乐神童,所以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音乐风格的频繁变化也就不足为奇。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个性乃是决定作品风格的最根本因素。

 中国有句俗语,“窥一斑而知全豹”,意思是说通过对豹子一小片花纹的观察,就能够对整只豹子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钢琴练习曲无疑也是具备这种特点的,相对于其他体裁的作品来说,其受到时代、社会、作曲家个性等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练习曲的变化就是钢琴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在练习曲的研究和演奏中,不能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感悟,除了能够为练习曲的演奏打下良好基础外,还能够获得多方面的认知和体验。这正是练习曲的艺术特性使然,也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有哪些区别?
最好的古典钢琴:肖邦,德彪西,李斯特,莫扎特,贝多芬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钢琴水平?
钢琴教材使用顺序!
中读
冬の歌 |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