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到神仙居,凡人亦若仙

  仙居,地处浙江东南,台州西部,建县之初名乐安,五代时改为永安县,北宋景德4年,真宗赵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名仙居。它东连台州市临海、黄岩两区,南邻温州市永嘉县,西接丽水市缙云县,北靠金华市磐安县和天台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仙霞岭延伸至缙云分叉,绵亘本县南北边境,成钳形对峙,其间有大小不等、错落相间的谷地和盆地,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77.9%。

永安溪


   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横贯仙居全境。西起安岭,东下灵江,至椒江流入东海,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灵江-椒江的源头。全长141.30千米,流域面积2704平方千米。现已开辟漂流河段7.68千米,炎炎夏日,着一叶竹筏顺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越险滩,远离都市的繁杂喧嚣,品味田园的清秀幽美,多么舒心惬意!

溪畔的黎明静悄悄


  仙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晚唐著名诗人项斯、宋代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作者陈仁玉、元代大书画家柯九思等的故乡,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逢人说项”等成语典故的发生地。境内有距今7000多年的下汤文化遗址、华东第一龙型古街——皤滩古镇、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送子求学的桐江书院等,更有名扬四海的神仙居。


山间的日光好温柔


  神仙居,国家5A级风景明胜区,位于仙居县白塔镇,与皤滩古镇毗邻,距县城20千米。它古名天姥山,又称韦羌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就是此地奇幻美景。这里地质构造独特,为世上最大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峰崖相对高差多在百米以上。山峦、石峰、峡谷、草甸、泉瀑、崖洞等别具一格,形成“观音、如来、天姥、云海、飞瀑、天书”等自然奇观;又陆续建有“索道、桥梁、栈道、电梯、亭台、摩崖”等人文景观。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奇高,平均达2.1万个/每立方厘米,最高处达8.8万个/每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所用航拍图均由友人提供)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幻仙境竟与神仙居的山水云海离奇吻合,吸引了八方来客,迷醉了万千众生。


  神仙居我已来过多次,有金秋,有初夏;有晴日,有阴雨。每次来都有新变化,主要是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带动了新景点的开发。这次是初春,云雾迷蒙,视觉更美;又多了好几座桥、好几个新观景台,可以少绕好多路、多看好多景——喜欢随拍的我当然求之不得。

未入天门,仙气扑面


  游客中心在北门,与南门间有景区交通车来回接驳。一般走大半个环线,北进南出看犁冲夕照,或南进北出观东海日出。如果时间充裕体力足够,则可走大环线,北进北出或南进南出。2020年10月前的经典路线是:北门—北海索道—菩提道—般若道—因缘道—观音道—南天桥—飞鹰道—无为道—南天索道—南门,神仙居新八景都看可看到,全程7个多小时。7.9千米的旅程均在百米以上的高空栈道上行进,深谷险峰千迴万转,清溪飞瀑奔流直泻,绝壁天坑比比皆是,奇岩怪石处处成景,云海雾涛仙佛隐现,丛林草坡蜂蝶翩跹。真可谓移步换景,风光无限,来到神仙居,凡人亦若仙!

景区导游图


  2021年春节后来神仙居就可看到很多新景观:如意桥、圆梦桥、卧龙桥、鸿蒙桥、莲花台、凌虚台、南天顶、自动电梯、新南天索道。北进南出的路线是:北门—北海索道—如意桥—圆梦桥—卧龙桥—凌虚台—鸿蒙桥—莲花台—南天桥—南天顶—自动电梯—新南天索道—南门,反之亦然。

       这次初春之行我还是选择北门进南门出,因为有纵横交错的众多新桥,少走很多弯路,全程细细游完尽情拍照也只花了4个多小时,而且看到了很多新景观,老景观也比原来视角更多,视野更宽,拍出来的效果更好。当然也有美中不足,有的景点没走到,有的景观天际线变得零乱,不如原先和谐自然,有得必有舍,凡事总难全。我有老照片,正好补缺憾,下面我就以北进南出的顺序记录3次到神仙居的观感。


山神迎客,白象甩鼻


  东天门,两座山峰相对而立,相距百米,形成一道天然石门。中有石柱,高约20米,像仙猴拜山,如神龟望岳,又酷似男性阳具,人称羞女峰。当地民谣有云:“男人见了笑哈哈,女人见了羞答答,小孩见了问妈妈”。


  进北门,行不多远,一座秀巧的石拱桥赫然眼前。桥下小溪悠悠,清可见底;桥身由无数卵石砌成,石缝间长出蕨类植物,葱绿清雅,籿得小桥愈显古朴;桥洞的弧线同流水一样柔和优美,刚毅的石头温柔地将溪流轻揽入怀。问桥仙何处?近仙情更怯!


  这里峡谷清幽,崖瀑峥嵘,奇峰兀立,溪流婉转,是古刹西罨寺所在,宋代雪崖禅师驻锡之地。明嘉靖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时来是白塔镇厚仁村人,曾在此寺发愤苦读,每天挑灯夜读到深夜,累得吐血。终于在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考中进士,官至二品,以弹劾奸相严嵩而名留青史。


  寺侧巨峰摩天,如一叶风帆, 慈航普渡,故称“西罨慈帆”。仙雾飘渺凌风去,翠浪簇拥向蓬莱,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此峰又名鸡冠岩,海拔703米。从不同角度看有5个不同形象,分别为金鸡报晓、一帆风顺、神笔画天、天马行空和仙翁祈福。从这里看过去,恰如天生石鸡,昂首向天。


  仙翁祈福,高耸林梢拱手立,虔诚朝拜亦成仙。


神笔画天


  西天门:两座高约300米的孤峰相距百余米,对峙而立,气势雄伟,如高敞的门户。


  将军岩,酷似一位戴盔攒缨的将军头部,眼、鼻、唇、脸惟妙惟肖。将军闭目翘唇,你这是要干嘛?


  溪边有一片树林,每棵树的树干都一分为二,人称情侣林。


  与将军岩隔着情侣林的对面山峰,像不像一位依岩闭目的睡美人?


  巨岩为枕,手置小腹,膝盖微曲,眼、鼻、口、下巴甚至睫毛都清晰可见。美人酣梦未醒,将军请别偷吻!


遥看瀑布挂前峰


  象鼻瀑,神仙居水量最大的瀑布,高约30米,常年不绝。喷珠泻银气势如虹,瀑声轰鸣震耳欲聋。此瀑所在山体从侧面看酷似一头大象的脸部,瀑布刚好从象鼻位置飞流而下,故名象鼻瀑。


  飞天瀑,神仙居最美的瀑布,高102米,直落而下。如果风大,瀑布飘荡,便成S形曲线,愈加漂亮。


  坐缆车上山,既可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鸟瞰波澜壮阔的峰峦、清丽翠绿的溪谷。北海索道的每节车厢可容纳45人,其下站可赏飞天瀑,上站可观佛祖峰。

远峰似泰山压顶,近坡如惊涛扑面


赭壁急速后退,翠浪倏忽消散


  大大小小、或急或缓、或高或低的瀑布成群密布,形态各异,号称11泄。在索道缆车上鸟瞰,感觉最佳。


  天池飞瀑,就在飞天瀑顶上,高达130米,水势较小,飘洒如雨。若是冬季来,还能观赏到冰瀑和冰水花——因为这里海拔很高,瀑布及落入潭中溅起的水花在冬天也能结冰。


  出北海索道上站,左转是960米长的般若道,为一个大的环形道,有“佛海梵音”等景观;右转是610米长的菩提道,是一个小的环形道,有“画屏烟云”等景观。


  我们先走菩提道,前行5分钟便到观海台。眼前豁然开朗,令人目不遐接——近山巍峨远峰隐约,莽林如海溪流若带,村舍散落依稀可辨,泉瀑有声不见其形……。


  正前方一座巨崖拔地而起,酷似旌旗招展,也像风帆飞扬——“一帆风顺”,多好的寓意!这是神仙送给我们的见面大礼,堪称移步换景之经典杰作。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熔岩上有岩浆流动的纹路,经地壳抬升,断裂切割,崩落垮坍,风化剥蚀,形成叠峰、石门、锐峰、独柱、洞穴、峡谷和瀑布等景观。眼前岩群重叠,横无际涯,峰谷葱郁,崖壑峥嵘。


  雨后初霁最难得,画屏烟云又重现,正如苏东坡《行香子·过七里濑》所唱:“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栖霞亭,栖霞涵翠,诗意盎然


  佛祖峰,神仙居3座奇峰之一。风化剥蚀后的崖面呈现出人脸轮廓,犹如佛祖闭目颔首端坐莲台,宝相庄严,望之肃然。


  观天国胜景,荣辱皆忘,听佛祖诵经,心神俱宁。


接着转入绕崖修筑的般若道


这里有难得一遇的U型路


  听经台,奇特的火山流纹岩,秀美的草木滴翠被。远远望去,分不清哪是人行栈道,哪是火山留纹。人云群佛列坐,讲经说法,山风拂叶,佛海梵音;我看帅哥并肩,靚女环立,顾盼生辉,眉目传情。


  此处又名逍遥峡,锯板岩、弥勒开怀、梦笔生花……,请你一一辨认。


  昼遇阳光耀眼,夜迎月辉照人,正是太白所云“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左侧崖前兀立3座石峰,人称桃园三结义。


  明镜台,这种玻璃观景台已成各大景区标配。


  这里视野开阔,赭崖壁立,翠谷幽深,苍穹辽远……,最宜观日出、看云雾、揽月亮、摘星星。


  伫立台上,恍惚中秋晴夜。举杯邀月,对影三人,碧空如鉴,皎月似轮,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思“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从这里看过去,结义三兄弟又成沙僧、悟空、猪八戒。


悟空探路,沙僧荷担,八戒偷懒


仙雾飘渺,更像西天取经路上


  春夏之交,雨后初霁,千崖滴翠,万壑生烟,薄雾缭绕,虚灵若梦。绵延重叠的山峦明暗相间,虚实相生,远峰有势,近岩见质。正应了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川训》中所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间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九思亭,为纪念元代诗书画三绝的柯九思而建。柯九思,字敬仲,元奎章阁学士,家住天姥山麓柯思岙村。元代诗人虞集和柯九思系同僚兼好友。当年柯因受猜忌和诽谤不得不隐居家乡,虞写《风入松·寄柯敬仲》曰:“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曲表达了对老友的深切思念,也表明了对世态的鄙弃和归隐山水的情怀。“飞燕语呢喃”“杏花春雨江南”,千古传唱至今。


  走在1500米长的因缘道上,犹如置身山水画廊,花树繁茂,鸟鸣婉转,上下左右,步移景变,虽有陡坡亦不觉疲累。沿途建有不少亭阁,既能休憩,又可观景,本身亦成景观。


  拐角处有清乾隆年间何树萼题刻“烟霞第一城”,意即云蒸霞蔚,仙人所居,景色秀美,天下第一。书法沉稳大气,笔力雄健刚劲,颇有颜公风韵。何树萼祖籍江苏,时任仙居知县,喜爱这里山川秀逸,风景独好,欣然写下这5个大字,后人刻于崖壁。


     述古亭,为纪念北宋理学家陈襄而建。陈襄(1017-1080),字述古,福建人,曾任仙居县令,首播文教,著《劝学文》,对后世影响很大。


  微信亭,此微信非现微信。亭名出自“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丹丘阁,名字寓含道意。继续前行就是830米长的观音道,是又一个环形道。左转通往南天桥,过桥就是南天索道站;我们先下右边台阶去看“犁冲夕照”。


  合掌向群山,慈悲观世音。这是神仙居最著名的奇峰,景区名副其实的标志景观,海拔高度919米,相对高度200多米,号称世界最高的天然观音。亭亭护佑松,长伴菩萨岩。祈愿台边这棵古松亦是神仙居著名景观,同观音峰千年对望,相映成趣。


  观音峰近旁有岩形如铁犁,犁梢高耸云霄,古人名曰犁冲。


  云雾从谷底缓缓升起,天、地、人浑为一体。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大士慈悲,普济众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夕阳西下,草木柔黄,余晖照岩,金光闪耀,是谓犁冲夕照。落日渐沉,暮霭四起,倦鸟归林,光影迷离——正是北宋诗人王禹偁《村行》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意境。


  2020年国庆新亮相的如意桥,就在般若道和因缘道交界处。双曲线造型,乍一看有点像“天空之眼”,如波浪,似彩虹,美不可言。


  桥身由三条交错起伏的流线桥面组成,无论是两侧镂空的桥板,还是中部透明的玻璃,对于走过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它凌空高悬于相距百米的东西两峰之间,海拔600多米,相对高度140多米,犹同空中玉如意,又若仙女银丝披,刚柔并济的造型与周围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


站在玻璃桥面仰望,高拱的桥身气势如虹


隔着玻璃往下看,心惊胆战腿发软


  惊险之余更多的是对脚下及周边壮美景色的震撼。谷底溪流如带,杂树丛生,色彩斑斓,美胜画图。


  四周奇岩雄瀑,翠峰幽谷,蓝天白云,雾海林涛,令人惊叹,让人留恋。


  桥上是观赏“一帆风顺”和“画屏烟云”的绝佳点位,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


春花秋叶色有别


运近高低各不同


  诸峰林立,群壑峥嵘,折折叠叠,明明暗暗,石壁千仞,画屏天开,云雾上下,烟霞往还,仙境何如,静穆辽远——恰似宋代诗人蒋晋《翠屏列画》所云:“青峰如屏高插天,悬崖积翠生云烟。”


  如意桥正红火着,卧龙桥、圆梦桥、鸿蒙桥、莲花台、凌虚台等又于2021年春节粉墨登台。这些横跨山巅、高悬云间、造型别致、气势恢宏的空中桥梁和观景平台已经成为神仙居的崭新亮点。打心眼里佩服景区管理者的远见卓识与投入手笔,佩服建设者的创意匠心和精湛技艺。

跨越2道深渊的圆梦桥


  看完如意桥,回头转入叉道走5分钟,便到圆梦桥,它与前方的卧龙桥只隔着一条不长的弧形栈道。平直朴实的桥梁如巨龙横卧3个山头,既遂了山民“天堑变通途”的千年宏愿,也圆了游客轻松快捷肆意纵目的春秋美梦。


  原以为这又高又长的桥走上去会摇摇晃晃,实际走来竟如履平地,稳当得很。


  卧龙桥,距圆梦桥不到百米。桥体为弧形钢桁架结构,长87米,宽4至6米,悬空高度120米。波浪型的桥身充满动感,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远看像蛟龙卧波,若彩虹跨渊;钢筋铁骨的桥身竟也可以如此优柔灵动、轻扭曼舞,真令人叹为观止。


俯瞰如峰峦起伏,似清波荡漾


  迷彩铺设的桥面,最宽处达10米,感觉比较安全;但桥中央是拱起的,似有一定弹性,同行的一位小伙作势欲蹦,吓得女游客们纷纷闪避,匆忙下桥。


  卧龙桥、鸿蒙桥和南天桥分别与无为道、飞鹰道、南天顶和观音道相接,沟通景区东西南北。


  从南天顶观景台放眼望去,南天桥雄风依旧;鸿蒙桥崭露头角;莲花台闪亮登场;飞鹰道环绕山颈。


  从飞鹰道看525米长的无为道,颇具仙风道骨,向远处的卧龙桥婉转延伸。


  两座石峰拔地而起,中间仅有青天一线。右峰有梯道直上顶端,这便是神仙居最陡的路段——青云梯上段,其下方即为无为道。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此时此刻,才真正领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情画意。


  梯道并不是很长,一口气就爬上来了。回望来路,群峰尽在脚下。


  建在峰顶的八卦台,地处景区最南端,可环顾神仙居全貌。


台上有幅太极八卦图,故又名太极台


  站在台上,可远观对面的天书蝌蚪,它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千仞绝壁上,是一宽约40米,长约50米的长方形崖面,布满了类似日、月、虫、鱼等形状的图纹和符号。据明万历《仙居县志》和清光绪《仙居县志》载 :东晋义熙年间,一位姓周的廷尉曾“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后来郡守阮录和县令陈襄亦“携众以观”,终因崖高路险,“云雨晦暝”,未得结果。陈襄还留诗感叹 :“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2017年,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摄制组带领地质专家前来仙居考察,通过攀岩、岩降等手段近距离拍摄蝌蚪崖上图案,并对仙居的其它岩石群落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初步判断“蝌蚪文”其实是一种地质演变的石壁纹理。崖上的蝌蚪状凸起是天然形成的,而周围的长方形边框则是古人有意所凿,希冀后人破解这天书之谜。


  远处崇山峻岭,绵延重叠,长空云海波涛汹涌。近前悬崖峭壁,刀削斧劈,高山草甸绵延不绝;飞鹰道如带萦绕山巅,道旁莲花台依稀可辨。


  群峰怀抱,云梯陡峭,下方是绿树掩隐着的官坑峡谷,下行可观天姥修道。


  眼前奇峰突起,为典型的丹霞地貌,酷似道教中的“天姥”,长袍宽袖,风帽披肩,襟袍及地,双足不露。若有夕阳残照,更是灵动飘逸。

       李太白缘仙景梦吟,天姥峰因诗仙荣耀。据说最先是进山的樵夫发现天姥偶象,作为乡间传闻,闲暇谈资,后来渐成高人名士纵情山水怀古遣兴的好去处。


  换个角度看,又如擎天巨柱兀立山巅。峰顶古木参天,山泉潺潺;两侧山峻岩险,飞瀑直垂;谷底潭深流急,人烟稀少。传说天姥峰上古有石室门窗,春深雾重之日,樵夫曾闻箫鼓,疑有仙人往来。


  新建的凌虚台,就在天姥峰对面山顶,与八卦台隔谷相望。


  台为玻璃钢架结构,高悬峭壁之外,造型优美,视觉更好。周围绝壁千仞,台下是人迹罕至的“薜萝深处”。


  元代诗人倪瓒 《寄张贞居》云:“不但入城踪迹少,南邻野老见犹稀。狂歌衰凤聊自慰,旧学屠龙良已非。苍藓浑封麋鹿径,白云新补薜萝衣。羊君笔札谁能继,欲读灵文一扣扉。”读来仿佛看到诗人沿着狭长小道行向烟霞深处,前不见故人后不见来者,繁杂尘事烟消云散,诗兴大发慷慨高歌,留下这千古绝唱。


前方层峦叠嶂,峰线纵横


  流水沿山体崩裂后的岩隙切割,形成纵横交错的天然嶂谷、石巷,山石坠落叠加其上,构成了神仙居100多处洞天石扉。景区吸引了无数户外运动和登山攀岩爱好者,已经连续举办过多届国家级、世界级的体育赛事,像全国攀越丛林挑战赛、中韩登山大会、飞拉达世界杯之夜、全球高空扁带挑战赛等等。


  离开凌虚台,我们经鸿蒙桥去飞鹰道上的莲花台。


  鸿蒙桥是2座桥的组合,分别由无为道沟通飞鹰道和南天顶。连接飞鹰道的这一座为T字形铁桥,横跨两峰之间,中部有一根巨大的铁柱高踞石峰顶端支撑桥梁。


  桥两侧都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惊险至极。


  空中鸟瞰十分壮观,栈道萦绕峭壁,桥梁横架峰巅,云雾飘浮脚下,竹木簇拥幽谷。


  连接南天顶的这一座是结构新颖的索桥,由钢索托起钢架再支撑桥梁。


  桥面中间是钢丝网上铺设玻璃,两边靠近护栏处则铺木板,看起来比较安全可靠。如果走在中间铺着玻璃的镂空部位,就有点慌兮兮的感觉;谁要是撼动几下,赶紧逃往护栏边。


  全长550米的飞鹰道萦绕山巅,惊险至极。人在峭壁走,云在脚下飞,空中花园,一览无余 。云出岫无心,山涵翠有意,如老僧入定,似佛陀说法,念天地悠远,闻梵音隐约。文天祥过台州时诗云:“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风摇春浪软,礁激暮潮雄”。


  莲花台就在观音峰近旁,与如意桥并称神仙居“人气姐妹花”,引来很多游客祈福、拍照。


  从峰林间向外“生长”的莲花,盛开在群山环抱之中,花形圣洁,莲心不染。


  这里最适合朝观音峰祈福,也是和观音峰合影的绝佳点位。


  来到神仙居,必游南天顶。离开莲花台,我们走南天桥去对面的南天顶。


  南天桥,是神仙居资格最老的悬空索桥。全长120米,就架在海拔800米的悬崖之间,桥下是100多米深谷。此桥为悬索上铺设木板,看似平整,极易晃动。


  从飞鹰道来不来台上看横跨南北的南天桥,四周群山环列,云蒸雾绕,有奇峰峻岩、流泉飞瀑、密林秀竹、山花野果……。不知怎的,忽然想起宋代诗人秦观的名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神仙居就是天上织女的居所,这摇摇晃晃的索桥不正似银河上的鹊桥?时隔多年,我们又风尘仆仆来到这里,不正像赶赴佳期的牛郎?


远看更惊险


日出景更美


  行走其上犹如漫步空中花园,南海飞渡,心旷神怡。游客们纷纷拿着手机频频拍摄;更有爱热闹的年轻小伙故意在桥上顿脚摇晃,吓得身边的姑娘花容失色,尖叫连连,扶着栏杆不敢移步……。


  向前看,南天顶壁立万仞,新建的镂空观景台正对着观音峰。


  回头望,青山四合,栈道入云;有情人比肩而立,携手同行,两心相印,情定三生。


转向北,如意桥和风帆石一目了然


  最美大清早,“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桥北端的餐厅旁还有个邮局


  沿悬崖边栈道婉转走向南天顶观景台,鸟鸣山静,谷深林幽,风清气畅,心神俱旷。


这里是神仙居景区的制高点


也是离观音峰最近的观景台


  圆柱形的三层楼,游客们可以在楼上轻松观景,也可以稍作休憩,品茶发呆。


  镂空观景台,高悬海拔869米的峭壁顶端,系单塔斜拉悬挑双层钢梁,上面覆盖玻璃。塔高30米,悬挑45米,悬空400米,悬挑面积1000余平方米。


从空中俯瞰,就像一艘太空飞船


放大细看,晶莹剔透,薄如蝉翼


从正面看,又似一艘透明的游轮


两侧都有登台的阶梯


  玻璃平台分为游览观光层和运动体验层,设有平步青云和步步惊心两大高空体验项目,2021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行,尖叫指数极对百分之百,有点恐高的我根本不敢尝试。


  踏玻璃,临深渊,扶着栏杆还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站在台上犹若凌风云端,飘飘欲仙,视野无比开阔,心情无比舒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眼前悬崖陡峭,峰柱怪异;远处峰峦起伏,连绵不绝;天边云峰相接,浑然莫辨。


  远山近峦重重叠叠,郁郁葱葱,绿意流转,轻烟淡彩,疑似水墨画卷,恍若海市蜃楼。


云中列仙,参拜观音


  峰崖巍峨,烟云缥缈,明明暗暗,虚虚实实,犹如众仙环立。看浮云过隙,悠哉悠哉;想流水逝年,太急太急。


  云海蓬莱,山岛竦峙,天路仙阁,欲辨忘言。


  离开南天顶,乘新建的自动电梯一路下行,即可到达新南天索道上站。


  虽然梯道陡长,因为无须动腿,所以不觉太险,须臾便至新南天索道上站。


回看自动电梯,确实好陡


  新南天索道,为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8人吊厢索道,是国际流行的先进款式,具有运行速度快、运量大、运输效率高、乘坐舒适等优势。索道水平距离923米,上下站高差536米,平均坡度58%,单向最大运力为2400人/小时,是原南天索道运力的7倍。


缆车上回看鸿蒙桥和南天桥


回望南天门和南天顶


  随缆车凌空飞渡,惊险刺激的同时,还可俯瞰奇峰云海密林飞瀑,奇景幻像尽收眼底。


两侧是悬崖峭壁,苍松翠竹


  淡竹听泉,内连天姥修道、蝌蚪摩崖等官坑诸景,外通淡竹休闲谷,直至景区南门。


  山刚强,水灵动,刚柔相济,钟灵毓秀,犹若世外桃源。


  从南天索道下站到景区南门还有1000米左右山路,正可欣赏峡谷飞瀑,淡竹幽泉。


  吴昌硕的真迹“太白梦游处”,这里是神仙居南线登山步道的起点,由此而上直至青云梯顶端,共2850级台阶,全长约2千米。


惜别神仙居,做回凡间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仙居​:是不是李白的天姥山不重要,仙居诗意才是核心
仙居寻仙,三天两晚轻松遛娃之旅
神仙居|新年打卡我国十大诗意地标之一(附游玩攻略)
神仙居: 人在南天顶,心在无垠间
神仙居AAAAA级景区
神仙居南天顶玻璃观景台将于“十一”期间开始试运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