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万三千余名舟山壮丁,近四十年的分离——去龙潭老街,回顾那段历史

几十年前,

一万三千余名舟山壮丁

被迫远离故土,

辗转到了台湾,

组成了舟山去台老兵

这个特殊的群体。

人,虽被迫远走;

情,却割舍不断。

几十年后的今天,

重新复馆的

舟山去台老兵史料陈列馆

继续诉说着当年的那段历史。

●新址所在的庄家大院

是那段历史的一部分

1950年,十多万人的国民党军队撤退到舟山负隅抵抗,后撤退至台湾,带走了一万三千余名舟山壮丁。

一头是干(石+览)西码头壮丁们离别的伤心地,一头是满载壮丁的船到台湾后停靠的基隆港,从此一湾海峡,隔离了多少骨肉亲情。舟山成了壮丁们思念故乡魂牵梦萦之地,也成了见证两岸血脉相连的纽带和窗口。

一个个去台老兵的故事,融入了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成了那段历史的有力见证,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珍贵史料。

为了纪念那段历史,2010年5月17日,舟山去台老兵史料馆正式在干(石+览)西码头落成并对外开放,这里也是全国首家去台老兵史料馆。但由于当时的场馆濒临海边,展品易受侵蚀,于是便闭馆计划迁移。

在原先展陈资料的基础上,十几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又花了两年时间,走访老兵、搜集资料,扩充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史料。

去年12月15日,舟山去台老兵史料陈列馆在干(石+览)龙潭街复馆,新址选在了庄家大院。

而庄家大院也是一个和那段历史休戚相关的地方。1949年前后,浙江、江苏等省的国民政府迁到了当时的干(石+览)乡,庄家大院也随之成了国民党警备司令部、宪兵队以及浙江省银行的办公地点。可以说,干(石+览)和庄家大院本身就是当年那段历史的一部分。

●照片诉说着沉痛的历史,

从此家乡成故乡

“最能反映过去那些故事的就是实物和照片。”在此次复馆工作中,学者团之一的吴顺珠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工作。为了找寻这些资料,她特意去了宁波、杭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图书馆。在杭州,她就待了一个月,从书店到图书馆,只要有希望找到与台湾相关资料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于是,透过一张张照片和实物资料,当年那段历史就这样缓缓铺开。

“这张照片里的金圆券是国民党在舟山发行的。”吴顺珠说,当时总数超过十余万人的国民党军队陆续撤退到舟山。海岛自给能力不足,物资本来就匮乏,再伴之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到来,导致物价飞涨。国民党新发行的“金圆券”没几天就一文不值,改发“银元辅币券”。当时老百姓为了购米,都要用一捆捆金元券来购买。“这张员工们在捆扎沦为废纸的金圆券的照片就印证了那段历史。”

“这几张毛主席关于舟山战役的批文,是在浙江省军区、舟山市人民政府编印的《东征——纪念舟山解放五十周年》画册翻印的。”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6次发电报,指示解放舟山群岛。在解放军猛烈的攻势下,国民党连连败退,撤守台湾,舟山得以解放。

1950年5月13日这个日子,从此深深地印在了舟山被抓壮丁以及从舟山去台湾的国民党士兵的记忆中。“烟波浩渺别定海,海天横渡来台湾。”在这天,近15万人分别从定海、普陀、岱山等地的码头陆续登船,从此亲人天各一方,成为许多人一辈子的痛。

据记载,舟山被抓壮丁有1万多人。干(石+览)乡是被抓壮丁最多的乡,定海克难码头(今西码头)是撤退人数最多的码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士兵从岱山、沈家门、三江等码头上船。从此,舟山,既是故乡,也是他们和其他十余万国民党部队在大陆的最后一站。

●故土难忘,

那些期盼回乡的老兵们

当宏大的历史落到普通人身上时,就有了一个个更加感人的注脚。在采访、搜集过程中,吴顺珠听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我坐在车上一路都在想,我家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一定要见到我妈妈……”这是舟山去台老兵姜思章回忆起自己在1982年回乡探亲时的话语。

当时光退回到四十年前,船缓缓靠近沈家门码头,梦中的家乡在眼前渐渐清晰,码头边的栏杆上,母亲焦急地等候着,一看到姜思章的身影,就不住地招手。船刚一靠岸,姜思章第一个冲了上来,母子两人紧紧抱在一起,未语泪先流。姜思章到家后,几十里外的人都赶来打听被抓走的亲人情况,并请他带信。望着挤满院子的乡亲们,听着一声声“阿拉××好吗”的询问,姜思章深受震撼。回到台湾后,他便主导发起了返乡运动。

在搜寻当年的资料时,吴顺珠不止一次为这些老兵们动容:“我印象很深的是,姜思章等人站在台上高歌《母亲你在何方》的视频场景。”那是在1987年,姜思章等老兵在“想家座谈会”上合唱《母亲你在何方》,在台上唱歌的已是一群头发渐白的老人,却用稚子般的口吻唱着“母亲呀,我要问您天涯茫茫您在何方”,台下坐着的大多也双鬓染霜,台上台下哭声连成一片。

吴顺珠也不止一次为老兵们的经历感到遗憾:舟山去台老兵陆阿江从香港辗转回到舟山时,却得知期盼多年的父母已相继亡故,听到妹妹说娘在断气前还念叨着自己,他跪在父母墓前,流泪下拜……

●一朝圆梦返乡,

桑梓情怀报故里

“午夜梦游故里,衰年病滞他乡,何时统一息阋墙,好买归航。”经过无数次抗争,去台老兵曹永湘写下的这句诗终于有了答案,去台老兵们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987年10月15日。这一天,台湾当局准许民众赴大陆探亲。

远在异乡几十年,一朝梦得圆。怀着对故土的一腔深情,去台老兵们纷纷踏上了回乡探亲的路途,乃至回乡定居。

陈列馆里有一张幸福的五世同堂合影,这是去台老兵丁高友一家的合照,旁边还写下了他的一句话:“现在生活幸福足嘞。”

另一位百岁去台老兵应亚蒋在台有妻子和儿女,但他唯一的心愿就是百年之后安葬在故乡。为此,他与妻子分居两地,久住定海西园新村,只为了能落叶归根,魂归故土,葬在父母身边。

身在他乡心系故里,回到家乡后,这些老兵更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发展,热心公益事业。

原籍岱山的於凤池在台湾退伍后蹬过三轮、摆过摊、当过厨师,1991年回故乡定居后,平时种些瓜果蔬菜杂粮到市场上卖掉来补贴家用。即便如此,他仍决心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家乡做些实事。他捐款并亲自参与挑土、抬石,改造了磨心岭下半山腰通往山顶景区的小路,后又陆续建造凉亭、广场、公共厕所。

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设立了“贝有添奖教奖学助学金”的贝有添;多次捐资助学“廷佐小学”的许氏三代人;捐建小沙公园、小沙文化礼堂的陈慧庆……据定海区台办统计,从1988年到2020年,去台老兵及舟山籍台胞捐赠定海社会公益事业总额达4324万元。

“采访时,台湾同乡会的老兵们都很支持,他们还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实物。”吴顺珠说,对他们来说,舟山去台老兵史料陈列馆就是另一个家,记录着他们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撤退台湾”将成为一个旧词,尘封在历史中;“去台老兵”也将作为一段记忆,留存在故事里。

(部分图片来源:舟台微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老兵终于回到家乡,拿出5000美金和1双棉袜,妻:还不如不回
一个“壮丁”的回忆:新兵吃饱饭有技巧,班长亲自操刀动手术
寻找逆水村国民党老兵
国民党军营里,“女壮丁”屈辱的血泪史
(转)老兵朴石20200113
日军投降后偷埋炸药,日本老兵良心不安,59年后回中国指认地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