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肉种鸡的脱毛原因与预防措施
    肉种鸡在产蛋期由于饲料利用率高,不仅容易出现胸肌大、脂肪少、产蛋率下降快等现象,还常常会在产蛋中后期(早的35~36 周、晚的45~46 周)出现脱毛问题,给养殖户生产带来许多困扰。下面将肉种鸡脱毛原因和预防措施加以分析,以期减少损失。


1. 脱毛的原因
1.1 鸡场均匀度低
    一般的肉种鸡场育成期均匀度都较低,有的在24周时均匀度低于75%。到产蛋期后,鸡群采食速度较快,易发生鸡只采食不均,导致鸡个体大小不一,引起个体变小、体况不好的鸡只脱毛或断翅。

1.2 饲养密度大
    种鸡场往往按照饲养管理指南或设备场家提供的饲养密度来引种,殊不知我们过去饲养的白羽肉鸡是常规系,要求的饲养密度为4.8只/m2。而现在饲养的宽胸型鸡,要求的饲养密度更小,所以现在肉种鸡生产中的饲养密度一般都较大,鸡群采食环境差,鸡只之间的竞争加大,容易引起脱毛。

1.3 舍内湿度大
    肉种鸡饮水量多、饮水时间长,易造成垫料潮湿,舍内湿度较大。冬季鸡群会感到阴冷还会引起脚垫问题,如果再加上供热量条件不足,舍内通风量不够,氨气排放不出去会刺激鸡发生啄羽现象。

1.4 舍温低
     当舍温较低时,鸡体采食的饲料能量多用于产热以维持体温,导致用于增重和产蛋的能量不足,从而产生体况下降、脱毛或断毛现象。鸡的羽毛主要由含硫氨基酸组成,即赖氨酸和胱氨酸组成。粗蛋白的消化和吸收都需要能量,而当能量不足时,就会影响粗蛋白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羽毛的合成。另外,在淀粉或脂肪供能不足的情况下,粗蛋白也需要产热供能,鸡体对粗蛋白的需求就更加得不到满足,从而进一步导致鸡只脱毛。

1.5 对应激敏感
    相对于蛋鸡来讲,肉种鸡对一些应激比较敏感(如:免疫接种、温度变化、氨气浓度超标、湿度较大等)。当发生应激时,鸡体会产生抗应激因子来保护自己,而抗应激因子的产生需要蛋白质,饲料的营养部分用于产生“抗应激因子”,导致鸡体的维持需要和生长需要受到影响。

1.6 饲料分配不均匀
    饲料分配不均会导致部分鸡出现营养不良。若正值产蛋期,鸡的采食速度快,加剧采食量不均,一些鸡就会发生营养不足,体况下降,引起脱毛。

1.7 栖架较高
    肉种鸡体重比较大,如果栖架高度超过30~40 cm,鸡只上栖架难度加大,容易产生脱毛或断毛。所以垫料应该铺15 cm左右,有利于鸡群上下栖架方便,减少对羽毛的损伤。

1.8 性成熟不同步
    肉种鸡饲料转化率高,有的鸡群在24周时由于胸肌多、脂肪沉积少,也不能适时开产。而此时公鸡的发育成熟,所有成熟的公鸡会主动找少数的母鸡进行交配,容易发生交配过度而踏伤母鸡背部,引起羽毛脱落。

1.9 产蛋率下降快
    肉种鸡受减料幅度、温度变化、各种应激的影响,产蛋率下降较快,而此时若不减少公鸡数量,将会造成母鸡交配过度、背部羽毛脱落。

1.10 其他
料箱接头剩料、料位不足等原因,均会促使鸡只争抢饲料,引起鸡只的踩踏,造成踩踏脱毛。


2. 解决措施
2.1 饲养密度合理
    肉种鸡在鸡育成期密度为4.5~5.0 只/m2 为宜,产蛋期公鸡和母鸡相加不超过4.5只/m2。这样才能给鸡群提供一个舒适的饲养空间,减少鸡只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体况下降引起的脱羽。

2.2 保证体重达标
    育雏期时通过刺激早期食欲促使鸡群尽早达标,最好在前四周超标30~50 g。育成期时每周称重,确保体重及时达标或略超标准2%~3%。

2.3 提高均匀度
    公鸡母鸡应分栋饲养,通过分栏、调整鸡群、限饲等措施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并提供适宜的料位和水位来保证鸡群尽量不发生分离,在第24 周末时保持均匀度达到90%~95%。

2.4 控制开产前料量
    如果鸡群规模小,小鸡栏要在第24 周末混群,但需控制小鸡料量,否则基础料量过高(超过120 g),会引起开产后到高峰前胸肌发育过大、鸡体超重和双黄蛋比例、腹膜炎死淘率过高的现象。

2.5 保证合理的通风量
    肉种鸡饮水量高,垫料易潮湿,为了控制脚垫的产生,应保证鸡舍温度,尤其在冬季也要保证最小通风量。或者因群制宜,将小栏鸡安排在场区内温度较高的鸡舍,切勿使每个鸡舍都采取相同的温度和通风量。

2.6 控制温度
    肉种鸡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如果不能及时增加饲料来补充能量(非理想措施),鸡群体况会变差发生掉毛或断毛现象,鸡只一旦掉毛就会停产,用于产蛋的能量就会用来增加肌肉,引起鸡只超重,最终导致产蛋率下降过快。

2.7 油苗预温
     产蛋期经常会用油苗来免疫,免疫前要将油苗预温,一般预温到37~38 ℃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油苗对鸡体造成的应激。

2.8 提供舒适的采食环境
     在饲料分配时要做到快速、均匀,鸡只之间的间距和料槽之间的距离都要合理,防止个别鸡只采食少(如果争抢严重会缩短净槽时间),保证每只鸡都有一个舒适的采食环境,尽量减少个体之间的差异。

2.9 关注羽毛覆盖情况
     在生产中应密切关注羽毛覆盖情况,当覆盖指数达到1 或2 时就应及时查找原因,如环境条件差、营养不平衡、应激较大等,避免覆盖情况向严重方向发展。如果羽毛覆盖较差,应及时补充饲料,尤其时在冬季,如果补料不充足引起体况变差、鸡只掉毛,这也是产蛋率下降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2.10 及时调整饲喂量
    如果鸡舍温度低,应及时补充饲料。每与21℃相差正负1 ℃时应增减1%料量(实际情况是每相差1℃增减0.5%料量)。养殖户可根据鸡群体重和蛋重情况,合理使用产蛋2 期料,一般在37 周左右才开始使用。在产蛋率达到70%~75%时加到高峰料,34~35 周龄开始减料,且减料一定要缓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肉种鸡生产中的羽毛管理
催鸡脱毛为产蛋
肉种鸡产蛋高峰期添料方法
养鸡技术|肉种鸡产蛋高峰料量的添加模式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提高种鸡成活率均匀度,提高产蛋率
白羽肉种鸡(母鸡)产蛋后期的管理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