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州的祠堂建筑(转载)
潮州的祠堂建筑
祠堂是潮州城乡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建筑。祠堂是中原家族文化的象征,从潮州各姓氏族谱可以查证,所有家族都是外地迁来。他们先后从中原地区迁徙到岭南,最先来到的人,就成了这一族的始祖。
历史上,祠堂是宗族议事、供奉祖先、继承传统、团结族人的重要聚集场所。
大宗祠是合族纪念始祖的场所,分支祠堂则是各房自立门户后的支系。
以前,祠堂是用来摆放祖宗灵位,祭奠先人的地方。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族中延师教读,也常在祠堂里设馆,开办私塾。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日喜宴,都在这里举行。一般从祠堂的规模和气派,便可看出该地村民的贫富、人丁的众寡。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农村的大祠堂多用作小学校址,在其宽敞的祭厅和两侧庑廊砌上墙体,即成为一间间的教室。其他祠堂或做生产队部,或做仓库,或长期闲置;城市的祠堂,则大多用作机关单位或学校之用,如潮州市区中山路的“李厝祠”,上个世纪20年代曾用作“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校址,以后屡作他用,市教育局也曾在此办公。
改革开放以来,潮州不少地方的祠堂都陆续修复,尽力做到“修旧如旧,创新更新,新旧合一”。祠堂,有厚重的历史人文传统和独特的乡土文化内涵,对于团结海内外乡亲起着重要的作用。
祠堂既是一个生活群落纪念其先祖和族亲会聚的场所,使用功能决定了它有别于一般的民居。
从建筑形制上讲,它主要看建大宗祠,还是各房自立门户后的支祠,某姓氏建祠时的人丁众寡、财力丰俭,综合决定祠的规模。
如果建大宗祠,一般参考“四点金”或“四马拖车”(如潮州市区中山路李厝祠)的建筑形制,进门的天井更为宽敞,天井两旁,原作民居用的“西厅”“花厅”等房间,则不立墙体,作庑廊使用。同样,大厅两旁的房间不立墙、门,大厅正向不置“闪门”,支撑大厅“檐下”的石柱则刻上歌颂先祖德泽的楹联,形成一处特别宽敞的、气氛庄重肃穆的地方,方便摆设神龛供列祖牌位,放置供桌等。
如果建的是各房自立门户后的支祠,一般是参考“下山虎”的形制,具体做法,也与上述情况相仿。
大中型祠堂属砖木石结构建造,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结构,多数采用彻上露明造以求建筑空间敞大,为了防潮、防洪和防白蚁,潮州民居一般采用石构柱础,而且比北方明显更高,因而将柱础雕刻成复杂的几何形状、造型饰样几乎逾百种。同时在梁架、照壁、额坊、柱头斗拱、雀替等部位大量采用彩绘、木雕、石雕、嵌瓷等装饰,形成气势磅礴、华丽繁缛、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也彰显了同宗族亲慎终追远的儒家传统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在潮州市域内,最著名的祠堂,当属位于市区铁巷的“己略黄公祠”和位于潮安县彩塘镇的“从熙公祠”,前者以木雕装饰出名,有“潮州木雕博物馆”之称;后者则以石雕、木雕等装饰的繁丽出名,其门楼肚上一方“牧童牵牛”的石雕中,牛索雕刻部位精细至极,民间甚且有关于负责施工的工匠因殚精竭虑而死于非命的传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汕文化考 之 潮汕建筑
潮汕的风水文化
潮汕的风水述评
宗祠:吉祥文化的象征
己略黄公祠:潮派建筑精致中的极致 | 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为什么很多的村落叫宗祠,极少数的叫祠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