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电商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未来如何Get新技能

城市电商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农村电商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未来的电商PK则会在农村市场展开。中国有着近8亿的农村常住居民,又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度,生产力和市场潜力不可估量。近年来,国务院不断出台一号文件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尤其今年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并且中央财政安排了20亿“红包”资金进行对口扶持,扶持力度可见一斑。“互联网+”风潮正向农村市场席卷而来,农业电商会成为又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互联网巨头总是先行一步,去年京东的“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和淘宝“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深入农村的刷墙广告红极一时,已经表明这两家在向农业电商领域布局,农业电商领域的“第二战场”即将开启。在具体模式上,京东更重视末端生产者,并且构建了双向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而阿里只承担了销售平台的作用,这和它们已有的发展路径是一致的,京东的模式会更重一些。

除了巨头进入之外,村村乐和一亩田算是农业电商项目的佼佼者。村村乐,起源于农村刷墙广告,在家电下乡政策中开始转型,不断深入扎根农村。创始人胡伟打造的“网络村官”(站长)管理模式增加了村村乐与农民之间的黏性,最终使它成为非常接地气的农村O2O电商平台,在今年被VC估值达10亿元。一亩田则是专注解决城乡信息不对称,从早期农产品的供求资讯深入到交易环节,与县域合作抢占农产品资源,先从公益入手再决定收益,在B2B模式上可以称的上是农产品领域的阿里巴巴。

农业电商才刚刚起步,初创公司若加快脚步指不定也能赶上农业电商这趟列车。本文整理了72个农业电商领域的初创项目,接下来会从初创项目的角度对农业电商行业进行初步的盘点分析。

从发展模式看:

1.类传统电商模式

此种几乎把传统电商B2BB2C模式照搬过来,做平台销售各类农产品,发展难点在农产品上游的采购和物流。常见的解决办法是依托于当地农产品收购商,不过要深入农村并了解农村情况,但通过农产品收购商得来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毕竟这些农产品多为散户种植培育。另一种就是自建农业基地,专门种植农产品,然而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物流方面,包括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都有一个共同缺点是成本太高,主要是因为农村道路交通不便。由于类传统电商的差异性不明显,未来此种农业电商之间竞争会比较激烈。此类电商模式有谷登农批网、旭农网、云牧商城、我是农民等农业电商项目。

2.产品细分化的垂直电商

该类模式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做为切入点,会围绕所销售产品展开。但垂直电商应是“少而精”,在产品上需不断推出新意。另一方面,可从服务方向着手,比如茶叶电商除过卖茶之外,也能向消费者提供泡茶讲解。长期发展上,还是要视农产品质量为发展资本。垂直电商的客户一般是在垂直领域有研究的人,因此垂直电商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素养必须过硬。农商友、谷登科技、珍药材和茶马网这类项目就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垂直农业电商。 

与综合类农业电商相比,垂直电商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高,然而其生存能力不如综合类电商。未来可能会有垂直电商像当当那样转向综合农业电商。

3.依托已有电商平台的特色品牌

由于自建平台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有些农业电商项目,尤其是扎根于农村的项目会选择现成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一般选择的平台以淘宝或者微店为主,这两个平台受众较广,而且有绝对的知名度和服务保障,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甚至比自建平台更便利。一般来说,采用这种模式的农业电商,基本是以贩卖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比如黔农谷,就是以罗甸的火龙果为卖点。比较特殊的是野谷地团队,在创造去年一周卖完90吨赣南脐橙、今年单日卖荔枝2万斤的销售奇迹,打响了名气,进行千亩富硒水稻田的众酬项目,微店商品也以多地特色农产品为主,比如兴十四村的杂粮,山西嘎啦苹果等。这种模式便利性强,然而在品牌的发展和扩张上会略显后劲不足。

4.结合线下农场的生鲜配送O2O

这类模式一般都是商家建立自有农场或者与农场达成长期合作关系,配送的主要产品以蔬菜瓜果为主,从产品生产、储存、销售、运输、配送等全方面着手,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类农业电商的卖点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迎合了现在人们的实际需求,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这类模式在北上广等城市较多,农场多在郊区,便于运输,而且toB toC都有,比如卖菜先生就是专为饭店菜馆提供原材料,而五百家是专门针对家庭和个人,甚至征求大家意见进行蔬菜种植。其他还有开鲜农场、农夫公社等项目。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项目并不是真正的农业电商,因为它的重点是迎合城市人群的需求,而商家和传统农村并没有深入关联,只能算是一种“非主流”的农业电商模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分析初创型农业电商项目,以期对这个领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发展时间看:这里整理的是从2007年到2015年的项目。从成立时间看,图中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点,2010年之前只有4个农业电商的项目,发展几乎是停滞的,而2010年之后,不仅整体数量增加,而且有一个明显的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初创项目共达31个之多,几乎占了总项目的一半。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政策对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增长幅度上也能看出农业电商成为当前互联网+领域的重头戏,所以前仆后继的人也越来越多。

从地区分布看:一方面,农业电商在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搜集到的初创农业电商项目来看,以华北22个农业电商项目为最,占去了农业电商总数近三分之一,然而而华北涉及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五省中北京农业电商项目有21个。最少的则是西北,为4个,但全部坐落于陕西。北京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加上白领人群居多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原生态的农产品就有市场需求,因此,北京的农业电商多围绕着生鲜食品、有机农业的主题。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的农业电商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华北华东地区明显比西北要发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华北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于西北,北上广的的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互联网创业相对容易,因而电商的发展程度要比西北高。

2.华北华东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而西北地广人稀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支撑农业电商发展,以地理因素来说更适合做产出地。

3.西北地区的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够强,导致农业电商的推广速度迟缓。

从经营范围来说:明显可以看出生鲜食材是创业者们更愿意去涉及的一个领域,占到了所有项目的35%,主要是因为针对城市用户,并且所处区域以北上广等发达城市为主,生鲜食材更能满足用户需求。从信息整理中可以看出,这类电商多是自有农场,或者是整合城市周边的农场资源,进行规模化合作,很少有真正意义上从农村出来的。排第二位的是各类农产品,综合性较强,但大部分几乎照搬传统电商网站,定位模糊,没有明显的农业电商的风格。第三位的是土特产,这也是最接地气的经营内容,具有地域局限性,但如果好好经营又易于形成地域特色。其他值得注意的,还有土地流转这一块,由于去年新的土地政策出来,土地流转处于全面提速阶段,而农业电商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因而土地流转说不定会是农业电商领域的下一个热点。

农业电商是以农产品为中心展开的,农产品就是农业电商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农产品要进过种植、培育、采摘(挖掘)、分拣、质检、储存、包装、营销、干线、配送、售后等环节,所以各个环节都是农业电商发展可参考的方向。不过,农产品受地域的影响,差异性非常明显,未来农业电商的地方特色会逐渐显现出来。然而,一些巨头电商公司也会出现,但始终不能完全称霸农业电商行业。这与城市电商发展规律基本一致,看上去相同的电商企业,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差异性,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简单地说,农业电商真正繁荣的时候还没有到来。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落后,有成功经验的人不是很多,两大巨头也才刚下海。投资农业风险过大,统计的项目中只有一亩田和云农场拿到基金投资,当前投资者还处于观望状态,投资农业的热情不高。凡是有点名气的农产品想走互联网模式都在做众筹或者认捐,依托的是传统的大电商平台。只有农村的基础设置完善,容易进行物流和产业链架构,农业互联网化会真正繁荣。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代价不是一个阿里巴巴能解决的,这是国家政府真正考虑要做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有价值的农业电商运营案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做法及启示
张志成:农村电商要走“合作社”路线
【农业互联网的投资和创业机会在哪?要么“进城”,要么“下乡”】
根治农庄经营的困局:“共享农场”理念问世!
可视农业为何火不起来?太商业、缺大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