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临床的治疗思路 何树槐教授

临床思路的4个方面, 以部位为本,以经络为纲,以穴位为目,以刺灸法为手段。

1.   确定病位为本

所谓“定病位为本”,即是针灸辨证论治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意思。确定病位即是诊断病变的位置,并参照脏腑经络理论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病症属于哪一个脏腑,哪一条经络。因为针灸治疗遵循的原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具体方法:

(1) 根据疼痛的部位确定病位

举例说明,如项背痛位于属于太阳经,因为足太阳经“下项,寻肩膊内”。

肩关节疼痛,若肩部疼痛的部位在肩关节的前内侧,应定位于太阴经,因为手太阴经脉和经筋循行和分布在肩内侧;

若肩部疼痛的位置在肩关节的外侧面,应定位于手阳明、少阳经,因为手阳明、少阳经及其经筋分布在肩关节的外侧面;

若肩痛的位置在肩关节的后面,应定位于太阳经,因为手太阳经及其经筋出肩解,绕肩胛。

若胁肋部疼痛多属于厥阴经或少阳经,因为足厥阴经属肝络胆布胁肋等等。

仅仅根据患者的主诉并不能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还需要进行肢体检查。

2)根据肢体的活动障碍进行定位

疼痛的病人往往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检查肢体活动障碍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定位诊断。

如颈项痛,头项前后活动障碍者,病位于太阳经和督脉,因为太阳经和督脉循行于头和颈项部的后面。

头项左右转动受限者病位于少阳经,因为少阳经分布在颈项的两侧。

肩关节疼痛,上肢后伸障碍,肩关节的前内侧疼痛加重,病位于太阴经,因为太阴经及其经筋分布在肩关节的前内侧。

上肢外展障碍,肩关节外侧疼痛加重,病位于阳明经和少阳经,因为阳明经和少阳经及其经筋循行于肩关节的外侧。

若上肢内收障碍,肩关节的后面疼痛加重,病位于太阳经,因为太阳经及其经筋分布在肩关节的后面等等。

下肢或其他部位的检查,参照以上举例。

在进行肢体活动障碍检查时,当出现明显障碍时,病人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部位或显著的痛点,这个部位和痛点即是经络定位的部位,也是针灸治疗的部位。

3)根据触诊确定病变部位(阿是穴):

《灵枢·刺节真邪篇》:“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指,视其应动者,而后取之下之。”就是说必须通过检查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

触诊的方法:

主要是采用按、压、推、摸、揉等方法,寻找阳性感觉、阳性反应物、阳性形态,这些变化有人叫做反映点、激痛点、压痛点、敏感点、良性点等,从广义上讲统称为“阿是穴”,阿是穴的部位既是诊断的部位也是治疗的部位。

寻找阿是穴(反映点)的方向:5个方面

在病变的区域或附近寻找。

在病变的对应区域寻找,即根据经络理论的整体性和取类比象法(生物同息论法)寻找病变的反映区或反映点(阿是穴)。其内容可分为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对称三个方面,如左肩关节与右肩关节,左髋关节与右髋关节;左肘关节与左膝关节,左腕关节与左踝关节;左肘关节与右膝关节、左腕关节与右踝关节等。

择自金观源教授《反映点针灸的理论与临床应用》

在病变部位所属的经络寻找:局部病变常常通过经络反映到远离病变的部位,尤其是肘膝以下部位,举例如下:

例如颈椎病的反映点多以阳经为主,如曲垣、天宗、天宗、手三里等。

肩痛的反映点多以阳明经为主,如巨骨、手三里等。

肩胛下肌损伤多见于手太阴经,如尺泽附近。

腕管综合征属于手厥阴经,在郄门、间使的区域有反应点;

腰痛的反映点多见于于太阳经,如委中、跗阳、飞扬等区域。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反映点多见于足少阳经,如居髎、风市、中渎等区域。

按神经节段寻找:

如上肢病痛在颈椎、下肢病痛在胸椎、腰椎、骶椎等夹脊穴或背俞穴可触及阳性物或阳性感觉。

根据肢体活动障碍寻找:

筋骨疼痛的患者往往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当某一个姿势或某一活动发生障碍并出现疼痛时,这时的疼痛最显著的点就是确定经络归属的部位。

根据触诊的结果确定病变反映的部位或点,然后再根据病变反映的部位和经络的关系,确定病变的经络。

4)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进行定位:

上面谈的同一症状或体征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按经络的循行部位进行定位。若相似的症状发生在同一部位,此部位又有数条经络相联系,这是就要结合其它兼症进行定位。

如慢性腰痛,腰部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自觉疼痛部位较深,若伴有尿频,其病位在肾经;若腰痛静卧时疼痛,股部麻木,由卧位变坐位时即刻疼痛,腹股沟下内侧压痛,属于髂腰肌病症,位于督脉和脾胃经。再如会阴部疼痛,与任、督脉、厥阴经、阳明经有关,若伴有小便灼热,带下色黄,则病位在脾胃经;若疼痛与精神状态有关,则病位于督脉和厥阴经;若伴有夜尿频繁,排尿乏力,则病位于少阴经。

2.   以经络为刚

经络体系贯通上下联系内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人体发生病变必然反映到经络上。经络在人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当某个部位发生病症之后,即表明其所属的经络发生病变。

如肱二头短头肌腱疼痛,属于手太阴经,起自肩胛骨喙突,其肌腱止于桡骨粗隆。肱二头长头肌腱损伤,属于手阳明经;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止于桡骨粗隆。

如肩背肌病症:

肩痛:肩关节外展时疼痛明显,病变位于冈上肌,属于阳明经,因为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其功能使肩关节外展。

肩痛:肩关节外旋是明显,病变位于冈下肌,属于太阳经,因为冈下肌起自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其功能使肩关节外旋。

肩痛:肩关节内收旋内时疼痛,病变位于大圆肌,属于属于太阳经,因为大圆肌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侧,止于小结节嵴,其功能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损伤,属于手太阴经;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竖直肌病症属于太阳经;起于骶骨的背面和髂脊的后部,向上沿脊柱两侧止于颞骨乳突。

髂腰肌病症属于督脉和阳明、太阴经;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两肌向下相互结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和髋关节的前内侧,止于股骨内侧的小转子。髋关节被动内收试验阳性。

会阴部疼痛伴有精神异常者属于厥阴经等等。

3.   以腧穴为目

确定了病变的经络之后就要选择病变经络上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选择穴位的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治疗穴位的原则:

一是“循经取穴”,根据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二是兼顾阴经和阳经以及上和下,即阳经的病症,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阴经的病症以阴经为主,阳经为辅;上部的病症以上部穴位为主,下部穴位为辅等,以调节阴阳趋向平衡。

选择穴位的方法:

1)遵循三大规律,即局部取穴、邻近取穴、远端取穴。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老一辈中医大家总结了数千年的经验得出出的规律,时至今日仍有极大的实用性。

2)五输穴,尤其是五输穴中的“腧穴”与“合穴”,对筋骨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为“俞主体重节痛”,“合穴”经气旺盛,有强有力的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3)阿是穴,在检查获得的阳性反应物、阳性感觉、阳性形态点。

4)生物全息论根据病变的部位结合生物全息论的方法选择穴位,人体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都包含着人整体的信息。

如手指末端部的井穴、十宣穴和手腕部相当于头脑部,可用于头脑部病症的治疗。

手腕部相当于头脑部,在此的穴位神门、大陵、太渊均可治疗脑神的病症。

掌指关节后的三间、落枕、中渚、后溪,相当于头项部,可用于头痛、项背痛的治疗。

其它穴位举例:太冲位置的改变可治疗上中下三焦不同的病症。

四缝穴位于手指的中部,相当于中焦的部位,所以可以治疗胃的病症。中魁位于中指的中部,相当于中焦,所以可治疗呕吐、嗳气、反胃等。这样的穴位很多,了解这一点对理解腧穴的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4.   以刺灸法为手段

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的不同手法和艾灸的不同方法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中经气的作用,疏通气血、调节虚实,促使阴阳相对平衡,促进人体的自愈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灸的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灵枢·经脉》),以及“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九针十二原》)

目前针灸临床针刺的方法很多,有浅刺法、深刺法、细针法、粗针法、精准针法、多针法,虽然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刺的穴位或多或少,但补虚泻实,调节阴阳平衡依然是遵循的原则。

今天为意大利中医药学会成立作为针灸治疗概要的讲座,之后将陆续讲授更具体内容的讲座,如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应用、背俞穴的临床应床应用、八脉交会穴的应用、筋骨疼痛的针灸治疗、忧郁症的治疗、头痛的治疗方法、浅刺法的临床应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扭伤
【浮刺漫谈之七 - 关于浮刺穴位的再讨论 】何树槐教授。 纽约中医论坛
【浮刺针灸疗法概述 】文/ 何树槐。纽约中医论坛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穴方法的文献回顾
病理反应点的寻找方法及临床意义
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