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下利、腹泻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下利、腹泻

导读

大便在中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描述,其中下利又分为很多种寒会下利,热会下利,便秘也会下利心肺问题也会造成大便不规则。如何辩证?如何治疗?

【辩证诊断】

1热利的主症:手脚不寒、便臭、脉数(代表里面发炎了)。比如痢疾属于热痢。寒利下利清谷,比如霍乱、伤寒的下利。

2热利有屁而射远寒利无屁不射远寒利一日数次即危,不能数十次。

3眼诊:肾区大,肾阳不足,腹泻-->阳虚时阴会变大,水会反侮到土,所以容易腹泻。

4利者,泻稀粪也。大便滑溏,亦近乎利。清谷者,食谷不化,清粪中带有谷也。胃主容纳,脾主磨化。胃气降则善纳,脾气升则善磨。脾阳下陷,不能磨化食谷,中气凝滞,水不能由小肠化入膀胱,遂入大肠而为下利。无病之人,三焦相火、小肠丙火升于脾土之下,中气强旺,故脾经不陷。肝阳上达,疏泄之气畅,故小便通调,而大便不溏。此病虽脾经不升之过,而肝肾二经亦有连带之过。肝经之过,在不能疏泄水气,故湿停而脾陷。(温达肝阳。)肾经之过,在不能封藏相火,故火泄而脾陷也。(降胆敛肺,以藏相火。)如无他经关系,只温燥脾土。

5小肠不升分水难者,水谷入胃,脾阳消磨,经小肠丙火与三焦相火之热力,运动变化,水气渗入膀胱,谷渣输人大肠,是以大便干而小便利。土湿流通,中气健运,百病不生。丙火不升则陷,陷则化寒,寒则无运动之热力,故水与谷渣都入大肠而生泻利也。(温补中下。)小肠丙火,在中气之间。

6浊、带、遗、利,浊者,小便后有白物;带者,阴户常有水湿稠粘之物;遗者,梦中遗精;利者,天明腹泻之利。此四病皆下焦之气封藏不住,不能上升之故。但下焦之气封藏上升,必须先由上焦之气收敛下降。(清降胆胃,敛肺去滞,不宜温中,忌助疏泄。)胃经者,上焦气降之总机关也。胃经不降,故下焦不能封藏。至于胃经热而下利者,(泻热降胆,调中去滞。)则伤寒少阳、阳明热证有之,内伤少有。热则气动,动则下利也。此四病兼有肝木疏泄之过,宜兼调木。

7协热下利者,胆经上逆,火泄于外,下利之中,协有相火之热。(清降胆胃,温补中气。)

8痢者,大便时里急后重。而下红白也。此病五六月暑热湿盛之时,病者甚多。因热甚伤金,湿气下郁,肝经滞陷也。木气与金气俱滞,互为裹缠,故里急后重,日数十行,如误服补药,则滞气愈增,如误服下药,则下陷更甚。应参看脾经不升条。(温升肝脾,清降肺胃,去滞养中,补下皆忌。)

9肾经不升遗利寒,尻疼不寐坐不定者,皆肾中阳微也。遗者,遗尿,遗粪,尿粪已下,不自知也。惟遗精则因木滞者多,因肾寒者少。利者,下利也。寒者,足寒,背寒也。不寐者,但欲寐而寐不着。尻疼者。尾脊骨痛也。坐不定者,脊骨无力,坐则欲倒也。(温补肾阳。)此皆肾寒阳微,不能上升之故也。

10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11乙木不达,抑遏而生湿热。冲于胃口,则心中疼热,陷于大肠,则热利下重,郁于膀胱,淫于肌肤,则腹满身黄。

12留饮致泻者有五:

1一其正固虚,然必有留饮未去,故补其正,反助其邪,所谓虛不受补也。

2二则心下满痛拒按,是留饮结聚属实。

3三则口虽干不欲饮,属饮阻气化,津不上潮。

4四则身半以上自汗,属蓄饮阻隔,阳不下通,徒蒸于上。

5五则脉沉伏而左兼细滑,是伏为饮阻,滑为有余,里当有所除。

13肾阳虚者症见面色苍白无华,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早泄,或五更泄泻,尿多或小便失禁。舌体淡胖,边多齿印,苔白,脉沉迟。

14风痢:因内伏风邪,伤于脾胃所致。有先泻后痢,肠鸣腹痛,或纯下鲜血而有后重感,脉沉细而弦等症。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至肝强脾弱。肝木亢盛,故见肠鸣漉漉有声;脾阳受累而腹痛滞下,症见先水泻,后便脓,舌苔白腻。阳虚阴盛,故脉沉弦而软,小便清长,四肢微冷。

15太阴、少阴、厥阴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的程度有深浅。如果自利不渴,就知道病在太阴、寒湿在上焦;如果自利而渴者,是少阴、寒在下焦,引水自救,所以会有口渴。

16腹泻不渴为太阴病,腹泻而渴为少阴病。

【辩证治则】

1治疗一般下利最好的方子就是生姜泻心汤,也是最常用到的方子,心下痞,呕、恶心、腹痛、肠鸣。肠鸣下利,肚子里面都是水就是标准的生姜泻心汤证。

2肾阳不足饮一溲一。饮一溲一并且容易腹泻八味肾气丸症,六味地黄丸大部分是足后跟痛,吃桂附八味丸可使腹泻改善但痔疮更坏,所以便秘的人不要吃。

3血痢久不愈者,属阴虚。四物汤为主,凉血和补血。

4老年腹泻多为肾阴虚,可以用山药100克、糯米100克煮粥。

5每食面条肠鸣腹泻,泄泻日久,呈脾虛不运而湿阻,水液紊乱而偏渗之机。据李浩澎教授经验:本证泄泻剧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车前子、伏龙肝;

1腹痛甚,加延胡、乌药;

2腹胀明显,重用厚扑,并加炒莱菔子;

3虛证者,重用人参;

4加干姜、官桂;

5加黄连、黄柏。

此外,若在方中少佐防风、白芷、羌活等疏散之剂,效果更佳。

6下焦寒湿腹泻是指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之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是寒湿之邪侵于下焦所致。症见腹泻,多年不愈,伴有腰以下冰凉者,可用甘姜苓术汤加猪苓、泽泻治疗。用甘姜苓术汤暖中焦以胜水寒,加猪苓、泽泻以分别清浊。中焦暖,水邪驱,清浊分,其病自愈。

7、小儿头身手足均发烧热,腹泻不食,舌无苔而有黑黄色者,此为难治。须用手指按其舌心,如舌冷不热者,此内火将灭,凉药慎用。此病难治。

8、权依经:腹泻治法,仲景有三:一理中焦,二固下焦滑脱,三利小便。党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甘草9克,赤石脂12克,茯苓12克,小腹胀加肉桂3克,6-->2,为三法合用,故用之获效甚速。余于临床中,对虚证之腹泻缠绵难愈者,常屡用屡验。

9、(1脾经之病,如水泻,乃脾气不温。血痢,乃过于燥热,而成此症也。

2水泻,用白术一两,车前五钱,二味煎汤,服之立效。水泻者,乃一时水气侵脾,故倾腹而出。用白术以利腰脐之气血,用车前以分消其水势,此正治之法也。

10痢疾与水泻不同:

1水泻者,脾泻也。痢疾者,肾泻也。

2脾泻最忌滑,肾泻最忌涩

3肾泻:肾水得邪火之侵,肾欲利而火阻之,肾欲留而火迫之,故后重。肾水宜补而不宜泻也,故必用当归以下润其大肠。大肠润而肾水不必来滋大肠,则肾气可安,大肠有所养,火散而痢安。当归为下痢必用之药也。

11痢疾与水泻不同。

1水泻者,脾泻也。脾泻最忌滑,不用当归。

2痢疾者,肾泻也。肾泻最忌涩。肾水得邪火之侵,肾欲利而火阻之,肾欲留而火迫之,故有后重之苦。夫肾水无多,宜补而不宜泻也。若下多亡阴,肾水竭而愈加艰涩矣。故必用当归以下润其大肠。大肠润而肾水不必来滋大肠,则肾气可安。肾气安而大肠又有所养,火自不敢阻迫于肾矣,自然火散而痢亦安,此当归所以宜于下痢而必用之也。

12下利如休息痢,无脓血,惟水泻,时或自止,止则腹胀,泻如爽然,然日羸惫,面色蒌黄,恶心吞酸,有时腹自痛,当与半夏泻心汤,没有拉血,拉出来都是水,停止没拉,肚于就胀起来,拉完后肚子就舒服了,面色就越来越疲惫,又恶心又吐酸,东西吃不下去。

13半夏泻心汤加川椒、乌梅而成,用于因蛔虫症而致的恶心和腹泻。

14少阴下痢、头晕、脸色戴阳,就只剩一口气了,大剂四逆汤,用两计(一两十钱,一钱3.7克)。

15腹胀痛或脐下痛、拒按、苔白厚粘腻,为寒实内结,即使会泻下清稀,当属于寒实旁流,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16肾中命门之火寒,则脾气不固,至五更痛泻者(寒泻),必须补骨脂,以温补其命门之火,而泻者不泻矣。

17湿注太阴所主之腹部,则腹为之满。湿流于胃,胃不能受则。湿停中脘,则食不下。湿渗大肠,则自利益甚。寒湿在下,故腹时痛。此证腹满自利腹痛,皆四逆汤

18怀孕期间上吐下泻,援土固胎汤

19、秦皮性寒而涩,最清木热,下焦不收宜之。白头翁,寒能凉血分苦能坚下焦,与秦皮合用,故治热痢

20伤寒下利,每日十余次,下多亡阴,宜脉之虚矣,今不虚而反实,非脉之正气实,乃脉之邪气实也。正虚而益见邪盛,不亟补正,则邪盛而正必脱矣。论此症,亦死症也。于死中求生,舍人参实无别药。宜用人参一二两,加茯苓五六钱同服,庶正气不脱,而水邪可止也。

21酒湿作泻,经年累月而不愈者,亦止消用白术一味,一连数服,未有不效者。而且湿去而泻止,泻止而脾健,脾健而胃亦健,精神奋发,颜色光彩,受益正无穷也。

22太阴之利,寒热皆有。寒症不渴,热症则渴。寒宜理中丸,一面温寒,一面除湿培土。热宜猪苓汤,一面除湿,一面养津清热。寒热皆兼腹满。寒之满,为土气不能运化。热之满,为木气之热凝于湿中。太阴病热,乃木气之热也。

23病人正饮食之间,置著而欲者,属半夏泻心汤证。

24下利肠鸣很严重的,嗳气食臭,生姜泻心汤

25心下痞硬,邪气未去,下利但是没有肠鸣,可按其心下,觉欲呕者,即为甘草干姜汤证。

26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缠绵不愈。若他药又无效时,用理中丸加赤石脂、茯苓,以理中焦、固滑脱、利小便。中焦得理,滑脱得固,清浊得分,则诸症自愈。

27如泻病,止用车前子一两饮之,即止水泻是也,不必更加别药,以分消之也。

28自利者,里有热,属阳也,若自利不渴,则为里有寒,属阴也,温里用四逆汤

29、少阴症,寒利严重(下利、里寒),但是皮肤温热,脉细微,通脉四逆汤

30寒热辩证

1自痢不渴者,属太阴寒也。下痢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此以渴辨寒热也。

2小便黄赤,秽气稠粘者,皆热痢也。小便清白,澄彻清谷,皆寒痢也。

热痢

1热痢有表证,轻者升麻葛根汤,重者葛根汤汗之。

2有里证者,量以三承气汤下之。

3无表里证,轻者宜黄芩汤,重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清之。

寒痢

1寒痢宜理中汤温而补之。

2若服理中汤不应者,此属下焦滑脱,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涩。

3仍然不应,此为清浊不分,水走大肠,宜五苓散猪苓汤利之,可瘥也。

31妇人在妊娠的时候,下利凶急后者血痢很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32、(1大肠不通,口渴而小便黄者,阳明之燥结也。宜加味承气汤。

2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气凝结也。宜加味理中汤。

3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经寒湿气也。宜加味胄苓汤。

4大便溏泻,其色浊垢胶腻者,肠中之湿热也。宜清热涤肠汤。

5大便溏泻,必在五更时分者,肾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6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热而暴注也。宜泻肺止利汤。

7便泻赤白,下部逼胀难通者,湿热郁为痢也。宜加减芍药汤。

8便痢纯赤,或见口渴溺赤者,热结在血分也。宜地榆白头汤。

9下痢纯白,但见里急下重者,热郁在气分也。宜膏芩清痢散。

10下痢禁口,其人饮食不纳者,邪热伤中气也。宜人参开禁汤。

11大便久痢,诸药不能禁止者,寒热之错杂也。宜姜连四神丸。

33、(1胃寒:干姜三钱 吴茱萸五钱

2吃饱想吐却吐不出,变成下利,就是吴茱萸干姜证。

3饿时胃痛,饭后不消化,属胃寒:吴茱萸干姜

4每次饭后胃都很难过。因为食物堵在胃里面,把胃里面压压,压得更低,胃就更难过,也是吴茱萸汤

341紫参用于肺癌疼痛。紫参五钱 ->肺痛下利。紫参攻阴实时可能会让病人的胸痛增加,就像显影剂,痛的地方就是阴实的地方。

2肺癌病人肺痛下利,同侧寸脉附骨,燥热。

35下利不止(太阴证吃了大黄,导致下利):

1脉微弱(阳虚),心下痞硬,表热里寒之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

2脉促(阳盛),喘而汗出,表里俱热之表里不解,葛根黄芩黄连汤

36下利清谷又有表症的时候,一般用真武汤,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37胆源性腹泻的特点是腹泻伴厌油腻黄芩汤。如果伴有呕吐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40一考试就下利乌梅丸证。胃有寒水,心包有痰,心包为相火,主欲望。一紧张,寒水下排,就下利。

41乌梅丸可用于蛔虫症、胃酸过多症、胃溃疡、肠绞痛、慢性腹泻等。此外亦用于上热下冷之厥阴病证。

【辩证比较】

1、(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用半夏泻心汤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2桂枝人参汤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

1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是寒利在用的,胃里面也难过,心下痞鞭,有表证也有里证。

2桂枝加人参汤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

3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

4、(1甘草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四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2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3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4黄连汤: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5、(1少阴初症:脉微细、但欲寐,或手足寒、背恶寒,但必有下焦虚寒之症;

2少阴病的下利时痛、便脓血属中下二焦病;

3少阴的咽痛、胸满心烦皆由下焦虚寒而气血上迫所致,肚脐旁少腹为腹诊之本。

6、(1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按之硬而不痛,呕而肠鸣。 其肠鸣有如雷声,且响且行,故又叫雷鸣。雷鸣为热邪激动其水气,多从胸中到中脘脐上之间,肠鸣痞痛,继而大便泻下,谓之热泻。

2附子粳米汤下脘以下,绕脐周及胁下、腰间,雷鸣且痛,或呕或泻,此属寒疝。必腹中腰间觉有冷气,且无心下痞硬,是其特征。

3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见心下痞硬,水气转鸣。但其证不呕不利,似有水气而非有水气,为冷气游走所致。

7桃花汤黄连阿胶汤同为少阴病的方子,应用刚好相反:

1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热就是发炎坏死的东西

2如果热往下走就是桃花汤,造成病人下利带血

8、(1协热痢,误下以后出现热痢,不恶寒,脉促,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2协热痢,误下以后寒痢,心下痞硬,脉微弱或沉迟,桂枝人参汤

3下利,脉有力,甘草泻心汤

9有表症的下利:

1太阳、阳明并病,下利,葛根汤

2太阳、阳明并病,下利加呕吐,葛根加半夏汤

3葛根黄芩黄连汤用于热利,一定要有太阳表证,或纯热利没有表证也没有腹痛;肠炎、肠病毒;

4寒利加表证,桂枝人参汤

寒利:

1寒湿引起的下痢,甘草干姜汤

2寒利不止白通汤

3五更泄:为肾阳虚。用肾气丸

4下利清谷时,如果你遇到病人有表症的时候,一般用真武汤,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厥阴下利清谷,干姜附子汤

6厥阴寒利严重时,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

7下脘以下,绕脐周及胁下、腰间,雷鸣且痛,或呕或泻者,此属寒疝,必腹中腰间觉有冷气,且无心下痞硬,是其特征,为附子粳米汤证;

8如果一到考试就下痢,舌苔黄湿,乌梅丸。心包是热的,肠胃是冷的。胃有寒水,心包有痰,心包为相火,主欲望。一紧张,寒水下排,就下利;

9如果一直止不了利,从小便里走,否则人会虚掉。止利药里加猪苓、泽泻;

10厥阴下利便脓血是阳气不够,食物转化成血就直接被排出去了。

热利:

1黄芩汤的热利一定有肚子痛;

2热利有小腹痛兼有呕吐,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白头翁汤是纯热病,里急后重,没有血;葛根汤是一般的肠炎下利、比较浅的热痢,很严重的一天几十次、里急后重,用白头翁汤

4如果病人有时下痢有脓血,有时没有脓血,可以用桃花汤白头翁汤一起;

5下利谵语、或者阳明热症,大承气汤

6黄连作用在小肠里面。那如果是在胃里面,一定要用黄芩。胃炎啊什么的,黄芩一定要用

寒热并结;

1下利肠鸣很严重的,嗳气食臭,生姜泻心汤

2吃完就拉肚子、腹痛肠鸣:半夏泻心汤

3因为肠胃虚寒、脾胃升降不舒,形成上热下寒,用半夏泻心汤

4休息痢(时痢时好、精神萎顿)用半夏泻心汤

5干呕而下利: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6黄连汤的热利一定是寒热并结的,黄连汤是真正的胃痛、发炎;

7乌梅丸主久利。

便脓血:

1便脓血(大肠炎)、热利不止桃花汤,里寒时的热痢,有脓血、少阴症,更加虚弱。

2少阴之便脓血,为水寒血败,故方治宜桃花汤。厥阴之便脓血,为阳回血热,故独宜白头翁汤。不惟脉之微细滑数,大有径庭,而少阴之昏昏欲睡,厥阴之多言善怒,情形正自不同也。

10、(1桂枝人参汤的下利是寒利,没有腹痛,没有病毒,不臭,白水很多,食物都没有消化,所以加很重的白朮去湿,干姜温肠;

2如果拉出来热利,大便很脓稠,

A肚子不痛,就是葛根黄芩黄连汤,也不是真正的病毒

B拉出来会绞痛的,也是很热的就是黄芩汤。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像肠套迭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

桂枝人参汤的时机是太阳表征兼有寒症下痢。

【针灸】

1奇穴用肠关肠关不管是大便不通或下利,都可以用。

2寒利可以隔盐灸肚脐,热利的时候针曲池合谷天枢关元三阴交

【辩证针灸】

1下利时,针天枢天枢便秘时也可以针天枢。所以中医是一个平衡的状态,慢了天枢让你加快,太快了,天枢让你慢一点,他会有调节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胃炎?医圣张仲景一千古名方,健脾益气,清热又散寒
中焦瘀堵,总是调不好的脾胃虚,试试这个打通中焦的方子~
第8讲:上热下寒体质的调理。这种新时代的难缠体质到底怎么调?
证因方论集要5
化解胃酸、胃痛、胃胀,张仲景留有一专方!
身体里有寒还有热,张仲景一个经典名方,学会了你就是半个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