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诸弟:璞山之事,从今以后不特不可出诸口,而且不可存诸心

致诸弟  璞山之事,从今以后不特不可出诸口,而且不可存诸心

咸丰四年四月二十日午刻 长沙妙高峰军营

【解读】

此信第一部分说的是著名的“长沙整军”的情况。

靖港小挫,湘潭大胜,长沙解围。按理说,这是曾国藩交出的一份非常出色的试卷。他可以躺在功劳薄上先休息几天再说。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得意洋洋,他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究。自己亲自指挥的战役败得如此之惨,让他感觉必须严厉整顿。

他住在长沙城外妙高峰上,总结战斗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决定对军队来一次汰旧换新。

为什么刚打完仗就要换人呢?

绿营兵打仗,有一个老问题是“集而复溃,溃而复集”,就是说,敌人一来就溃逃,敌人一走,这些人再跑回来继续当兵,这样就越打越疲,越打越油,越打越没有战斗力。

曾国藩决心要改掉绿营这个习惯。从靖港之战中,曾国藩更明确了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作战重首在勇敢。湘潭之战为什么胜利?是因为塔齐布是员猛将,他身先士卒,带起了士气。所以曾国藩决定,凡是临阵脱逃的将士,不管你当时有什么理由,都立刻打发回家,永远不再录用。

湘乡知县朱孙诒,是曾国藩父亲的好友,因为在战争中临阵脱逃,被曾国藩断然逐出湘军。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葆一军在战争中表现不好,也在被裁之列,被曾国藩赶回家乡,曾国葆回到家乡后感觉无脸见人,几年闭门深居,足不出户。

经过这样严厉的整顿,湘军人马由一万七千人,一下子只剩下了五千人。

大员减员不怕,因为曾国藩除了罚,还有赏。曾国藩批准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的将领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部因此迅速扩充,湘军人数又恢复到万人以上。

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从此为湘军立下一条规矩:凡带头逃跑的败军之将,别混在湘军里立足。凡想在湘军有所发展,必须不要命。在湘军不可能像绿营那样滥竽充数,冒功冒饷。王岂运说:“湘军之可贵者,各有宗派,故上下相亲”;又说:“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岂所谓以利为义者耶?”

经过长沙整军,湘军实力大增,军纪更严。“规模重整,军容复壮矣”。曾国藩后来把长沙整军评价得很高,认为这是湘军建军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第二部分是叫曾国潢不必再来军营帮忙。

所谓“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曾国藩应命出山,由文转武,创建湘军。曾家兄弟也纷纷出山,做曾国藩的左膀右臂。在几兄弟当中,年纪较长的曾国潢、曾国华往来于省城湘乡之间,有时在省城帮曾国藩处理事务,有时在湘乡办理团练。较小的曾国荃和曾国葆则一直在省城帮忙。

在湘军创立之初,曾国潢曾帮了曾国藩很多忙。他为人实在,肯于负责,不惮劳苦,且有料理杂务之能。所以曾国藩在这封中表扬他说“自到省帮办以来,千辛万苦,巨细必亲,在衡数月,尤为竭力尽心,衡郡诸绅佩服,以为从来所未有。昨日有郑桂森上条陈言,见澄侯先生在湘阴时景象,渠在船上,不觉感激泣下云云。澄弟之才力诚心,实为人所难学。”但是他性格拙直,脾气火爆,能力有限,经常和人发生冲突,也给曾国藩添了不少麻烦。曾国藩创办湘军,千难万难,到处碰壁,处处与冲突。曾国潢“见我诸事不顺,为人欺侮,愈加愤激,肝火上炎,不免时时恼怒,盛气向人”,让矛盾更加激化。

曾国藩在他患病回家后,于咸丰四年四月十六日夜写的家书中说,“余近来因肝气太燥,动与人多所不合,所以办事多不能成。澄弟近日肝气尤旺,不能为我解事,反为我添许多唇舌争端。军中多一人不见其益,家中少一人则见其损。”这封信发出后,曾国藩感觉话说得太直,所以又在这封信中重点肯定曾国潢的表现。但是就要求他安居家中,不要再回来帮忙。

第三部分是要求兄弟们处理好与王錱的关系。

王錱字璞山,湘乡县人。他也是湘军当中一个以秀才带兵的典型。他十四岁时,曾在家中墙上刷字:“置身万物之表,俯视一切,则理自明气自壮量自宏。”后受业于罗泽南门下。《王壮武公传》云其人“体貌清癯,目光炯炯射人,声大而远,好为议论。同门侍坐,辞气湓涌,他人莫能置喙。泽南徐哂曰:‘璞山盍少休,让吾侪一开口乎。’ 錱亦自笑也。”

咸丰二年(1852),王鑫与罗泽南一起办起一支一千人的团练武装,以抵御太平军。曾国藩创建湘军后,归署于曾国藩名下。曾国藩本来对他非常倚重,曾说:“王璞山忠勇男子,盖刘琨、祖逖之徒也。”但王錱不欲久居曾国藩部下一营官,请扩兵至3000人,并直接向巡抚骆秉章请械,流露出独树一帜的倾向,曾国藩颇为不满,认为他不该向巡抚请饷、请械,这样会丧失湘军的民间性和独立性。

王錱因此与曾国藩渐渐疏远,与骆秉章日益接近。曾国藩在给骆秉章的信中抱怨说:“璞山不谅我心,颇生猜嫌,侍所与之札饬言撤勇事者,概不回答。既无公牍,又无私书。曾未同涉风波之险,已有不受节制之意。同舟而树敌国,肝胆而变楚越。”曾国藩听说“王璞山回乡招勇,出入鸣锣摆执事,乡人为侧目。”又感觉“璞山……近日意气盈溢,话涉夸大,恐其持心不固,视事太易。”所以他给王錱写了封很严厉的信进行“详明规劝”。

曾国藩说:“察足下志气满溢,语言夸大,恐持之不固,发之不慎。将来或至偾事,天下反以激烈男子为戒,尤不敢不忠告痛陈。伏冀足下细察详玩,以改适于慎重深稳之途。斯则爱足下者所祷祀求之者也。” “近日在敝处攻足下之短者甚多,其来尊处言仆之轻信谗谤弃君如遗者亦必不少。要之,两心炯炯,各有深信之处。为非毁所不能入,金石所不能穿者,别自有在。今欲多言,则反以晦真至之情,古人所谓窗棂愈多则愈蔽明者也。”

曾国藩在给骆秉章的信中解释他写这封的动机说:“王璞山自兴宁归来,晤侍于衡,见其意气满溢,精神上浮,言事太易。心窃虑其雄与谋大事。”又云:“璞山血性可用,而近颇矜夸。恐其气不固,或致偾事,特作一书严切规之。” 然而这封信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咸丰四年(1854)九月,太平军入湘,“国藩亲督水陆万人自衡州东征,而秉章檄錱前驱。连克湘阴、岳州,疾进至羊楼司,而太平军大至。一接而败,退守岳州。”

曾国藩以王氏“言大而夸,持之不固,发之不慎,气骄已盈,必以偾军也”,断然要求王鑫裁汰军队,只许保留3营。但王鑫在巡抚骆秉章和左宗棠的支持下,拒不执行曾国藩的命令,从此正式脱离曾国藩,自成一军,号其军为“老湘营”,以有别于曾国藩统辖的湘军。这就是王錱后来自己说的“自远于阁下(指曾国藩)也,肇于加募之初,而成于败衄之后。”

后曾国藩被困江西时,王錱不计前嫌,主动与曾国藩和好。他曾致书胡林翼说:“涤公心事如青天白日,而刚正之性,不可屈挠。其行之通塞,系世之否泰。”随后又去信给曾国藩说:

“世固有迹似终睽,而实神交于千里之外者,此不特难以见谅于流俗也。即一二有识之士,亦多泥其迹,莫察其心,夫岂咎人之不相知哉!生平读书论古,窃见夫贤豪者流,或于其志同道合之人仍有龃龉,自负昂藏傲岸之概,不肯降心。君子谓其所执者隘,而所亏者多也。乃匆匆焉而躬自蹈之,不亦伤哉!錱之受知于阁下也,甚于壬子之冬,而极于癸丑之秋。自远于阁下也,肇于加募之初,而成于败衄之后。其中离合远近之故,未始非彼苍之默为颠倒位置。而疏狂之罪,在而无可辞矣。数年来,徬徨奔走于岭表洞庭之间,欲求如衡州抵掌之一日而不可得。呜呼,茫茫天壤,同志几人?觌面构交,知心谁是?此錱所以情不自禁,而欲一献言于阁下之前者也。”

咸丰七年王錱病死于军中,“老湘营”后编入左宗棠部。

【原文】

澄、温、植、洪老弟左右:

十七、十九接父大人十三、十五手谕及澄弟两函,具悉一切。兹分列各条于后,祈诸弟禀知父大人,兼禀叔父大人:

一、水勇自二十四五日成章诏营内逃去百余人,胡维峰营内逃去数十人。二十七日,何南青营内逃去一哨,将战船炮位弃之东阳港,尽抢船中之钱米帆布等件以行。二十八日,各营逃至三四百人之多。不待初二靖江战败,而后有此一溃也。其在湘潭打胜仗之五营,亦但知抢分贼赃,全不回省,即行逃回县城。甚至将战船送入湘乡河内,各勇登岸逃归,听战船漂流河中,丢失货物。彭雪琴发功牌与水手,水手见忽有顶戴,遂自言并册上姓名全是假的,应募之时乱捏姓名,以备将来稍不整齐,不能执册以相索云云。鄙意欲预为逃走之地,先设捏名之计。湘勇之丧心昧良,已可概见。若将已散者复行招回,则断难得力。衡、永之水勇不过五月可到,亦不甚迟迟也。

一、广东水师总兵陈大人带广东兵一百、洋炮一百,已于四月初六日到郴,月内可到省。广西水勇亦五月可到。衡州造新船,省城整旧船,皆五月可齐,不至延到七月始行也。

一、澄弟自到省帮办以来,千辛万苦,巨细必亲。在衡数月,尤为竭力尽心。衡郡诸绅佩服,以为从来所未有。昨日有郑桂森上条陈,言见澄侯先生在湘阴时景象,渠在船上,不觉感激泣下云云。澄弟之才力诚心,实为人所难学。惟近日公道不明,外间悠悠之口,亦有好造谣言讥澄弟之短者。而澄弟见我诸事不顺,为人欺侮,愈加愤激,肝火上炎,不免时时恼怒,盛气向人。人但见澄弟之盛气,而不知实有激之逼之使然者也。人以盛气凌物诮澄,澄以盛气伤肝致病。余恐其因抑郁而成内伤,又恐其因气盛而招怨声。故澄归之后,即听其在家养息,不催其仍来营中。盖亦见家中之事,非澄不能提新宅之纲;乡间之事,非澄不能代大人之劳也。并无纤介有不足于澄弟之处,澄弟当深知之,必须向大人膝下详禀之。

一、王璞山之骄蹇致败,贻误大局,凡有识者皆知之。昨在家招数百乡勇,在石潭杀残贼三十人,遂报假胜仗,言杀贼数百人。余深恶之。余与中丞、提军三人会衔具奏一折,系左季高所作。余先本将折稿看过,后渠又添出几段,竟将璞山之假胜仗添入。发折后,始送稿来画,已无可如何,只得隐忍画之。朱石樵在岳州战败逃回,在宁乡战败,逃奔数次。昨到省城,仍令其署宝庆府事,已于十八日去上任矣。是非之颠倒如此,余在省日日恼郁,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曲徐图。昨当面将朱石樵责备,渠亦无辞以对,然官场中多不以我为然。将来事无一成,孤负皇上委任之意,惟有自愧自恨而已,岂能怨人乎?怨人又岂有益乎?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白黑不分。诸弟必欲一一强为区别,则愈求分明,愈致混淆,必将呕气到底。愿诸弟学为和平,学为糊涂。璞山之事,从今以后不特不可出诸口,而且不可存诸心。

一、我二十四都之长夫不耐劳苦,好穿长衣鞋袜,不敢远行,时刻思归。余拟在此另雇长夫。其本境长夫止留三四人在此,以便送信归家。

一、率五病故,我绝不知信息。季弟何以并不告我?前澄弟信中有半句,我始骇然。昨葛十一来,乃实知之。刻下已搬柩还乡否?若尚在省,急须写信来,我当设法送归也。其如何病,如何没,季弟当详告我知。

以上数条,望诸弟细心体贴,缕禀堂上大人为要。

国藩字

“UC独家连载名家精品,值得你的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白话文《曾国藩家书》007致诸弟:劝诸弟学为和平,学为糊涂
彭玉麟
湘军最能装将领:打仗猛,学问高,总结经验时一句话顿显装逼本色
曾国藩的用人术研究综述
刘蓉年谱(七):咸丰三年
曾国藩: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