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四重奏再次荣登国际权威古典音乐杂志《The Strad》封面

上海四重奏再次荣登

国际权威古典音乐杂志

《The Strad》封面

      上海四重奏演奏蒋逸文改编的《瑶族舞曲》。

上海四重奏阵容

李伟纲

第一小提琴

       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 5岁起就跟随父、母亲学习小提琴, 14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为世界著名的上海四重奏创始人之一和第一小提琴,35年来他的足迹已遍及于30多个国家,演出过近3000场音乐会,灌录了专辑唱片35张。1983年李伟纲发起成立上海四重奏,该四重奏组合在1985年的第三届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比赛中一举获得第二名。同年,他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即与上海四重奏一起离开了中国赴美国的北伊利诺伊大学继续随维米尔四重奏学习。从1987年到1989年,李伟纲在茱利亚音乐学院随茱利亚四重奏学习同时担任助教。继而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和纽约巴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室内乐客座教授。自2009年起,他担任上海交响乐团的客席首席。

蒋逸文 

 第二小提琴

       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和良好的音乐教育。蒋逸文从三岁时就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7年,他以北京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7岁时在郑小瑛指挥下与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协奏曲》。1985年在麦道公司的赞助下赴美国留学荣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蒙特利尔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

李宏刚

中提琴

       1977年,李宏刚从千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文革后恢复招生后的首批学生。之后他又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女士,1984年毕业后留校开始教学。1985赴美留学,先后在北伊利诺也大学和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并担任助教。

尼古拉斯·萨瓦拉斯

大提琴

       作为上海四重奏成员里唯一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萨瓦拉斯拥有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位和纽约州立大学音乐硕士学位,之后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活跃于美国国内各大音乐节。

       图为上海四重奏再度荣登国际权威古典音乐杂志《The Strad》封面的致谢辞。

音乐的使者

——记上海四重奏

作者:夏洛特·史密斯

翻译:于晓星

       该文登载于国际权威古典音乐杂志《The Strad》。

       2018—2019年演出季,上海四重奏为庆祝建团35周年,以八套完整的贝多芬全套四重奏在世界各地进行巡演。艺术家们向《The Strad》杂志的记者夏洛特·史密斯讲述了当年乐团成立伊始,西方室内乐在中国如何尚不为人知晓,以及他们今天如何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听众和音乐爱好者热情推广这种艺术形式。

       “1983年,我们成立上海四重奏的时候,室内乐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乐团第一小提琴手李伟刚说。“西方音乐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传入中国,第一代的古典音乐家就包括我的祖父。他也是一名小提琴家,曾经和小提琴家——马友友的父亲(马孝骏)同台演出弦乐四重奏,直到马家搬去巴黎。然而,直至上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中国音乐家仍对这种美妙音乐的广度和深度一无所知。”

       我说这番话时,李伟刚正在上海2018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担任评委。当时上海四重奏的其他音乐家们也在场,为该比赛室内乐演奏部分提供了专业元素。李伟刚永远不会忘记斯特恩这个名字对他的重要意义。1979年,15岁的李伟刚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从东方伟人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中出现。对于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生的李伟刚来说,能拜见斯特恩、为他演奏并聆听他的教诲,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仅仅两年后,他就被旧金山音乐学院选中,参加了该校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项目。在那次令人大开眼界的旅行中,他结识了罗伯特·曼恩(Robert Mann)、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和亨利克·谢林格(Henryk Szeryng)。


       1983年,文化部宣布将为全国各主要音乐院校的学生举办一场室内乐比赛,获奖者将有机会参加1985年的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即今天的韦格莫音乐厅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此时,李伟刚马上意识到他绝不能放弃这个大好机会。“我当时只是一个上海音乐学院三年级的学生,我的哥哥李宏刚也是学小提琴的。”他解释说,“我们找到了另外一名中提琴手和一名大提琴手,决心刻苦练习一年,目标就是参加人生的第一场国际比赛。我们当时并没有组建专业组合的雄心,我们只是希望有机会去英国住上三个星期,因为我们之中谁也没有去过那里!我们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准备,所以就抓住每一位来过我们音乐学院的老师,向他们求教。渐渐地,我们对这件事情越来越上心,以至于每天都要排练五到七个小时。我们特别注重音准的练习,因为我们发现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协和。到最后,我们只得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对。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当时的确很疯狂,但那时我们确实无法得到任何最基本的指导,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对音乐的直觉和相对出色的敏感力。”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上海四重奏不仅赢得了中国的选拔赛,还在朴茨茅斯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什姆埃尔·阿什肯纳齐是当时的评委之一,后来他成为我们北伊利诺伊大学的老师。他评论我们演奏的莫扎特是最棒的。一个来自中国的四重奏组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上超过了欧洲人,他的评价着实让我受宠若惊!我们一点都不介意获得第二名,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因为如果赢得了第一名,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里有55场音乐会排进日程,而我们当时并没有做好成为专业演奏家的准备。赢得第二名对我们回到中国之后的发展却大有裨益。一夜之间,我们上了各种报纸和杂志,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赢得过室内乐的奖项。况且,那时的中国人仍然在把音乐与体育运动混为一谈。”

       时至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四重奏不仅是中国室内乐领域里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世界舞台上也广受尊敬。他们已经出版了30多张署名专辑,与之合作的唱片公司包括Delos、Camerata、Naxos、BIS和Warner公司等业界大腕。此外,上海四重奏还擅长与当代作曲家们密切合作并因此而享誉音乐界,例如他们跟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和谭盾的合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能够十分从容地跨越东西方音乐的鸿沟,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二小提琴手蒋逸文的作曲和编曲能力。到目前为止,上海四重奏最成功的专辑便是Delos唱片公司于2002年录制的《中国歌》,是由蒋逸文根据中国传统流行民歌专门为弦乐四重奏所改编的作品。其它出版的作品还有贝多芬全套弦乐四重奏的六张专辑,由Camerata唱片公司录制于2005年和2009年之间,以及舒曼、德沃夏克、勃拉姆斯、莫扎特的专辑等。

       2019年2月在伦敦韦格莫音乐厅举行的年度杰奎琳·杜普列慈善音乐会上,听过上海四重奏演出的观众们都感到大饱耳福,音乐家们精湛的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自成立至今,上海四重奏的阵容已有所变化:李氏兄弟仍然活跃其中。李宏刚现在担任中提琴手,他在1994年蒋逸文加入上海四重奏的时候开始坐这个位置;乐团唯一的非华裔成员、美国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则于2000年加盟上海四重奏。四位演奏家以令人钦佩的合奏感阐释着海顿、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他们甚至在海顿相对轻快的作品里也融入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这方面,李氏兄弟起到了某种平衡作用。他们用一种更轻盈、更细腻的音色在萨瓦拉斯的大提琴那深沉的泥土气息之上吹起一股凉爽清新的微风。这一特点在《中国歌》专辑的三首精选乐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些曲目中,改编者让旋律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间以一种迷人的、从容不迫的方式回旋传递,此起彼伏,展示出绚烂斑驳的色彩。

       成立30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四重奏继续扮演着中西音乐风格之间的大使角色,韦格莫音乐厅的听众对民歌编曲的热烈反响正说明了这一点,而他们在乐团成立庆典之际到世界各地巡演,则更是实至名归。他们演出的地点,包括几个尚不太了解室内乐的中国城市,演奏的曲目则是多达八套的贝多芬室内乐作品全集 。“我们以前在上海和北京都演奏过贝多芬,”李伟刚解释道,“那里的观众对西方古典音乐相对更熟悉。他们成长得非常快,对高质量演出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然而,当天津、武汉和长沙这样各有300万或400万人口的二线城市也对演奏贝多芬表示接受时,让我感到非常吃惊。十年前,除了上海和北京,我们不可能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安排演奏这样的曲目。更令人惊讶的是,到目前为止,在这些地方的城市举行的每场音乐会,听众人数都达到至少1000人,这要比在美国的任何一场标准演奏会上所面对的听众都多。”

       2018年9月的一天,蒋逸文在纽约肯尼迪机场与同事们一起等待着飞往北京的航班时。他在电话采访中对我说,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们去做。“当我们第一次在中国演奏贝多芬时,感觉完全就像是一部新作品的首次公演。我记得有一位中国作曲家,在我们表演结束后来到后台叫到:“天哪!这音乐太美妙了!我简直觉得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贝多芬之后再作曲了”。这些音乐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使我们想到应该借助这次的35周年庆典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影响,我的理念就是向世人介绍伟大的贝多芬。当然,西方音乐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起飞,但我仍然认为真正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和哲学的人还只是极少数。大家至今仍然偏爱那些表面的富丽堂皇。每场演出都必须是一个场面巨大的盛会,比如一场大型歌剧或者有一位星光灿烂的艺术大师登场。但是,人们真正能从中得到什么呢?如果你不知道贝多芬的四重奏,怎么能说你懂得古典音乐呢?”

       怀着这样的想法,作为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上海四重奏的音乐家们正履行着参与培养新一代中国音乐家的责任。同样在机场接受我电话采访的李宏刚也表示,项目仍在积极筹备之中。他说:“东、西方学生对室内乐训练的反应不尽相同。我们几位同时也是新泽西州蒙克莱尔州立大学的教授和特约艺术家。那里的学生即使没有高水平的乐器演奏能力,却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室内乐演奏意识。而在中国,有时你会遇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演奏高手,但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在室内乐队里进行合作交流。当然,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新一代中国学生都非常聪明,他们对自己想得到什么有着直接的诉求,”蒋逸文插言道。“他们很清楚自己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缺少什么并渴望吸收一切。但他们同时却都想成为独奏家和超级明星,他们只知道一个字:“赢”。他们需要明白的是,即使作为一个独奏者,在演奏每个乐句的时候,如果你有演奏室内乐的背景,那么你就会对音乐的质地、颜色与和声有更好的理解,这将为你的表演锦上添花。”

       大提琴家萨瓦拉斯接过电话并对此表示同意。他说:“在美国,有一种欣赏室内乐的文化。这种文化通过在美国音乐院校里占主导地位的第二维也纳乐派的积极推进下而得以传承。在中国,虽然室内乐是学生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有独奏家参与的大型管弦乐音乐会仍占居主导地位。就未来职业而言,演奏室内乐也不被看作是一个真正的选项。日常见到的大多数专业室内乐团通常都是隶属于某个音乐院校的小团体。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的确看到一些小种子正在萌芽,特别是在观众的兴趣爱好方面。在规模较大的音乐学院里,学生们已经开始懂得成为一名优秀室内乐演奏家所带来的价值。但还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让室内乐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音乐形式。”

       这种对待室内乐态度的转变在上海交响乐团及其指挥余隆的带领下而发轫。余隆在他执棒的乐团里,积极推进和上海四重奏的音乐家之间建立了正式的合作伙伴关系。自2009年以来,上海四重奏的所有四名成员每年都会担任乐团的客座首席四至六周。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扩大上海四重奏成员们的音乐经验,更重要的是为那些全职管弦乐手们的演奏风格培养一种对室内乐的感觉。“我们会和他们一起演奏整场的管弦乐音乐会,也会与弦乐和管乐声部的成员一起演奏小型室内音乐会,”萨瓦拉斯解释道。“我们甚至与弦乐部的乐手一起举办过无指挥的室内音乐会,这非常令人兴奋。我认为余隆心里非常明白,如果管弦乐演奏者能有优秀室内乐演奏家的那种思维,其价值将无与伦比。一位演奏者越擅长室内乐,他在管弦乐队中的表现就越好,因为交响乐其实就是大型的室内乐。”

       萨瓦拉斯表示,作为长期演奏室内乐的音乐家,上海四重奏的成员们非常感谢能有这样“大开眼界”的机会,参与各种曲目齐全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演出,可“向出色的指挥家及其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学习”。同样令人振奋的是,上海四重奏在成立庆典之际与贝尔J & A Beare 国际小提琴协会达成了伙伴合作关系,为支持他们的贝多芬全套巡演以及之后的演出活动,该协会已将一批价值不菲的精美乐器租借给四重奏组。目前,李伟纲使用的是一把1714年的“Kneisel Grun”斯特拉迪底里小提琴;蒋逸文用的是一把1769年的“G.B.”瓜达尼尼小提琴;李宏刚用的是1700年的“Matteo Gofriller”中提琴,而萨瓦拉斯用的是一把 1710年的朱塞佩“Filius Andreae”瓜奈里大提琴。

       对于通常会用美国和中国的两种当代乐器进行演奏的萨瓦拉斯来说,二者之间的差别十分震撼。他说:“我认为一把中古琴具有很多优雅之处,它们往往有一种很特别的音色,这种经过时间打磨而来的优美音质并不总是能被新乐器所再现。虽然我觉得我可以用这把琴创造出更多的色彩,但我同时仍然非常喜欢现代的乐器”。李伟刚对此表示赞同:“这把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的音色很清澈,我很少能在其他小提琴上体验到。那不就是你一直想寻找能表现出音乐家最喜欢而又无法找到的小提琴的音色吗?它就在这把琴里呀!它让我能够用并不太大的音量就切入到四重奏的纹理之中。”

       目前,这些琴的租借期已经被延长并将于2019年12月结束。但就今天而言,在这些闪烁着那些伟人姓名光辉的著名乐器帮助下,上海四重奏的演出正吸引着大批观众前来聆听。特别是在中国,萨瓦拉斯将它们的吸引力比作“乘坐一辆豪车的感觉”。

       上海四重奏未来将走向何方?他们或许会与室内乐唱片公司签约,出版巴托克套曲专辑;他们或许会与当代作曲家们进一步合作;最近(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蒋逸文编曲的38首中国民间乐曲的四重奏乐谱,其中包括来自《中国歌》的曲目。这意味着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弦乐演奏家们现在都可以通过古典音乐的形式来接触这些流行曲调。如果说有哪个团体能够让这样的作品流行起来,那就只能是上海四重奏了。正如萨瓦拉斯指出的:“我们既能跨越中国民间音乐的方言,又能传达西方古典音乐的语言。无论从音乐还是从听觉上来说,这都是我们之间的一份共同财富。”

       此外,上海四重奏仍在努力地、毫无怠慢地或自我成见地致力于整理和推广许多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一旦你把自己置于作曲家之上,你就完蛋了,”李伟纲说。“观众可能会听到一部演奏得体的音乐作品,但那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坚信为作曲家服务的理念,甘当一个向观众介绍伟大作品的媒介”。这是一种与“明星崇拜”直接相悖的艺术哲学,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种“明星崇拜”还一直在中国的古典音乐界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艺术哲学一直贯穿在上海四重奏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随着上海四重奏的影响力持续显现,新一代的年轻演奏家很可能会追随他们的脚步继续向前。


演出信息

《上海四重奏》

演出嘉宾

李伟纲,第一小提琴

蒋逸文,第二小提琴

李宏刚,中提琴

尼古拉斯·萨瓦拉斯Nicolas Tzavaras,大提琴

演出时间:6月15日19:30

演出地点:青岛大剧院 音乐厅

票价:280/180/80

*1米以下儿童凭票入场

曲目单

贝多芬 - G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8 No.2

贝多芬 - f小调弦乐四重奏 ,Op.95

(中场休息)

贝多芬 - C大调第九弦乐四重奏,Op.59 No.3

*演出曲目及顺序以现场为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演艺|全新室内乐组合!上海女子四重奏'成团'了@上海交响乐团
无可挑剔的默契与品味:上海四重奏在波兰演出的贝多芬
在“老友记”中邂逅贝多芬的弓弦曼舞
天才与死亡
走进弦乐四重奏的音乐世界 | 直播
那些最著名的弦乐四重奏乐团(扫盲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