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唐代的边塞诗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但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同样出类拔萃。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便出自于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当时李白初入长安供奉翰林,胸中所怀有的正是满腔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塞下曲》
李白〔唐代〕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的大意是: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但愿带上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盛唐时期,西北游牧部族与唐王朝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写当时天山一带戍边将士,抗敌卫国,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首联戍边将士远离家园来到天山,本是酷暑的五月,而天山虽没有漫天飘舞的雪花,却仍有寒气逼人的积雪。
这里虽只说五月积雪,却不言而喻地表明天山地势高峻,四季皆严寒,气候恶劣。
“无花”二字语含双关,是说天山既没有纷纷扬扬的万里雪飘,更没有满山遍野烂漫的春花,极言塞外边地的苦寒。
颔联写戍边将士身处苦寒的塞外边地看不到一丝春色,只能从笛子里吹奏出来的古曲 《折杨柳》 里,感受到 “杨柳依依”“春日融融”的气息。
颈联极力烘染戍边生活的紧张和辛苦:白天将士们与敌人激战沙场,夜晚为了提防敌人的偷袭也不能安睡,只能怀抱马鞍打盹儿,时时刻刻准备着,一有战令即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晓”、“宵”两字,概括了将士们日日夜夜紧张的战斗生活;不用“枕玉鞍” 而用“抱玉鞍”,更渲染了战斗的紧张气氛。
尾联写诗人报国的决心。尽管环境艰苦,战士们仍愿“剑斩楼兰”,实现杀敌报国之愿。
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斩楼兰”典故出于此。在这里,“斩楼兰”泛指消灭侵扰的敌人。
诗人借戍边将士之口表达了他内心渴求为国杀敌,建立不世之功业的强烈心愿,具有一种令人激昂奋发的气势和鼓舞力量。
诗的前部分着力形象地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战斗的紧张,从而鲜明有力地衬托出戍边将士们意志之坚强、士气之高昂、爱国热情之强烈。
末尾典故的使用画龙点睛、雄快有力地表达了将士们豪迈的爱国激情,鲜明地突出了主题。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