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成祖朱棣珍藏的书法,被专家痛斥“馆阁体”,网友:他们这是羡慕嫉妒恨!

我们讥讽一个人写字死板,往往会说他的字是“打印体”“印刷体”,久而久之,这两个原本中性的词汇就成了贬义词。比它们更高级的是“馆阁体”,但在今天它也成了专家评委批评某些楷书作品的常用词。有人说“馆阁体就是古代的印刷体”,事实当真如此吗?

“馆阁体”是明代兴起的一种官方字体,也被称为“台阁体”,它深受文人士大夫喜爱,参加科举的士子几乎人人都练。正因为写得人多了,“馆阁体”作品也就出现了三六九等,那些水平一般的无疑拖了后腿。其实最早的“馆阁体”更强调作者的身份而不是书法风格。

一般认为,“馆阁体”的创造者是明代的沈度,这两位是顶级书法家,水平前可追古人,后不逊于董其昌、梁诗正。沈度父子深受明成祖朱棣赏识,他们的作品还被收入内府,供众皇子临摹。朱棣称赞沈度为“我朝王羲之”,试想一下,当代有谁能达到他们的水平呢?

沈度字民则号自乐,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沈度因书法绝佳入选翰林院,当时朝中敕令、诏书皆出自他手,楷、行、草、无所不能,尤以一手行楷书称绝于世,现藏北京故宫的《敬斋箴》《谦益斋铭》是他的经典作品。

沈度行楷书取法“二王”、欧阳询、米芾、赵孟頫、宋克等名家,其字精谨雅秀,凌空取势、尖锋入纸,行笔中侧并用,笔画主次分明,提按顿挫、转折勾挑极具美感,举重若轻,刚健而不失俊逸。结字舒展端庄,四面开张,字间牵丝引带,一气呵成,将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和赵孟頫小行楷完美融合。

《敬斋箴》《谦益斋铭》两部作品书写得一丝不苟,法度严谨、笔笔精到,哪怕是不懂书法的朋友也会觉得赏心悦目,这种雅俗共赏之美,书法史上能做到的不多。《敬斋箴》全卷19行、181个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谦益斋铭》共12行、136个字,单字大小约2.5厘米。

沈藻是沈度之子,他继承家学并兼收晋唐宋元诸家笔法,在父亲的基础上,他又融入柳公权结字特征和赵孟頫的笔画技巧。《楷书桔颂帖》是其代表作,共16行、161个字。此作圆笔为主,行笔流利,出锋自然、略带行书笔意。结字宽绰大气,有“柳楷”风采,但转折处圆转为主,刚柔并济。

沈度父子的字端庄秀丽,筋骨丰足、骨肉停匀,既有古意又有个性,董其昌称赞:“文、祝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也就是说即使是文徵明、祝枝山,水平也不及沈度。这也难怪网友看到专家批评“馆阁体”时,反驳“他们写不出这么好的字,所以羡慕嫉妒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度楷书《千字文》,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誉为我朝的王羲之
他被明成祖朱棣称为“我朝王羲之”,也是“馆阁体”祖师爷!
“馆阁体”在明朝被称为“台阁体”,鼻祖是当时的书法家沈度,他书法自成一家,写出严谨工整,极具法度的书法,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明成祖赞誉他是“我朝羲之”。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从大明王朝的王羲之,馆阁体的祖师爷—沈度说起,馆阁体前世今生
中华书脉·台阁体,此处为巅:沈度
沈度《千字文》,曾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称其为“我朝王羲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