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治胃溃疡、胃胀痛的方子!两千年老方,重获用武之地,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中华民族,面临伟大的复兴。

既然是复兴,那复兴什么?

仅仅是经济上的复兴,显然不够。我认为,还需要有文化上的复兴。

而文化复兴的前提,必然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文化里有太多的精髓和珍宝。中国的传统医学文化,就是其中的代表。

你相信吗?迄今有两千年历史的老方子,依然有它的用武之地。

比如说,我想跟你聊的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它能干啥呢?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一个人,如果胃部胀痛满闷,既有寒证也有热证,用这个方子来治。

这么说,给人的感觉太玄奥了。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1岁。

早在三年前,他的胃部就经常出现胀满、疼痛的现象。

后来,这个事儿越来越严重,他就到医院去检查。

这一查,确诊为胃溃疡。

既然是常见的胃溃疡,那咱们就好好将养吧。

结果,有这么一次,因为饮食不节,他的胃脘再次不舒服。怎么办?他决定看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胃脘部位发胀,疼痛,整个人面色萎黄,口干,尿黄,还有点怕冷畏寒。细问得知,大便不成形,没有规律可言。当时,患者还做了化验,发现大便潜血。

看舌脉,发现脉弦细,舌有瘀斑,舌苔黄白相间。

这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见——

清半夏10克,党参15克,黄芩10克,黄连9克,干姜6克,甘草10克,大枣12枚,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3克(另包兑服),白及粉15克(另包兑服)。

这个药,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各取药汁150毫升,混合以后,每次服用100毫升,分3次口服。

你猜怎么样?这个患者前后服用5剂之后,疼痛渐渐消失。接着,原方再用20剂,诸证悉平。原方加减又调理半年,胃镜检查,发现患者胃病痊愈了。

这张验案,曾经刊载于2008年的《山东中医杂志》。它是比较典型的,利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常见胃溃疡的案例。

接下来,我想帮你剖析一下,它背后的意义。

你跟住我的思路啊,它说起来有一点麻烦。

你看见没?这个患者,最初主诉是胃胀痛。

记住了啊,这个胃胀,中医叫“痞证”。形成痞证的原因之一,就是寒热错杂。

你看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就很典型,属于寒热错杂。既有寒邪,又有热邪。寒热交织在一块,中焦气机郁滞不通,患者就胀满。

怎么知道有寒?他畏寒怕冷,大便溏薄,脉象偏细,面色萎黄,这算不算寒?

怎么知道有热?他口干、尿黄、舌苔发黄,这算不算有热?

读者朋友,你记住,这种寒热错杂的状态,在多年病史的胃溃疡患者身上,是多见的。其中,虚寒之象是主要的,热象往往是次要的。也就是说,这个热,常是由患者中焦脾胃之虚,使得气机郁滞不散,久而久之形成的热邪。

当然,就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来说,他还有淤血的问题。此人舌有瘀斑,提示淤血。大便潜血,说明淤血引发出血。

这时候怎么办?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患者寒热错杂的现象解决。这是一团乱麻。这团乱麻不解开,病就好不了。

怎么解开?有寒就散寒,有热就清热,有虚就补虚。我们看看当时医案里用的配伍——

清半夏10克,党参15克,黄芩10克,黄连9克,干姜6克,甘草10克,大枣12枚,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3克(另包兑服),白及粉15克(另包兑服)。

这个配伍,我跟你说,就是半夏泻心汤的化裁。

你把白及粉、三七粉、延胡索和枳壳去掉,剩下的,就是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我前面说过,源于《伤寒论》,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功效就在于平调寒热。中焦寒热错杂的局面,用这个方子来解决,常常见效。其基本构成,就是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你不是有虚寒吗?党参(常用于代替人参)、大枣、炙甘草、干姜来补虚散寒。你不是有热邪吗?黄芩、黄连来清热。你不是胃胀吗?半夏降逆消胀、散结除痞。

这是最简单、最笼统的方义解读了。

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医案中患者大便潜血,所以加入白及粉和三七粉。白及粉能生肌止痛,三七粉可以活血止血。枳壳和延胡索行气活血,缓解疼痛。

你看,这一搭配,患者胃部的寒热错杂、淤血出血之态,是不是就都解决了?

这就是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的例子。你看懂了吧?

按说,这胃溃疡,病程较长的人,往往容易出现此类寒热错杂的局面。为啥?你病了那么久,脾胃能不虚吗?脾胃虚了那么久,气机郁滞,能不化热吗?所以说,寒热错杂,是胃溃疡患者较为多见的症候特点。

这个时候,若患者主诉胃胀胃痛,用半夏泻心汤化裁应用,是科学的。凡是学过中医的人,没有不会用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借鉴、参考。如果你也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学习者,或者从业者,不妨从我的这些文字里,吸取一些启发。非专业读者,你最好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做合理的加减。

最后,我想说,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中文化的复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医的复兴,又实在依赖于全体中国人,能虚心学习中医、感受中医。为此,文老师一个人讲医案故事、说中医验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一起努力。其实,不用别的,你的这一次细心的阅读,就是在为中医的复兴,做贡献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景两千年前留下的老方!治胃溃疡、胃胀痛!
胃不通,就睡不着!一张传统方子,打通胃气,治好失眠,又献丑了
张仲景平衡阴阳的经方!治胃胀、失眠、口苦,值得学习
建议保留:治萎缩性胃炎的方子!化解口苦胃胀,隐痛怕凉
泻心汤类方在胃肠内科的应用
张仲景一挥笔,留下“护胃神方”!调和阴阳,化解胃胀便溏,请你留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