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学笔记重点总结(总论)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涩属阴。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 ,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 ,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部分药生津。)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本草纲目·第一卷·气味阴阳》中引王好古之说:“本草之味有五,气有四。然一味之中有四气……有使气者,有使味者,气味俱使者,先使气而后使味者,先使味而后使气者……不可一途而取也。”

五味合化学说:辛酸化甘,咸苦化酸,辛甘化苦,酸咸化辛,苦甘化咸。

辨五苦六辛:

五苦:苦温,苦热,苦寒,苦凉,苦平,是对苦味的五种药性归纳。

六辛:辛温,辛热,辛寒,辛凉,辛平,(特殊的生附子,生川乌的大辛大热),是对辛味的六种药性归纳。

辛苦除痞(栀子干姜汤),咸辛除滞(大黄附子汤),甘咸除燥(调胃承气汤),酸甘除痉(芍药甘草汤),苦酸除烦(栀子豆豉汤)

附:芳香药性:1.辟秽防疫,2.解表散邪,3.悦脾开胃,4.化湿去浊,5.通窍止痛,6.行气活血,7.开窍醒神,

升降浮沉:王好古:“阳则升,阴则降;味者地也,辛甘淡地之阳,酸苦咸地之阴,阳则浮,阴则沉。”    

汪昂《本草备要·药性总义》云:“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本草纲目》说:“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以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十二经引经药: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络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胆经为柴胡、青皮。

《汤液本草》——“随证治病药品”:“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异使之行则可”

中药的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本草纲目》:“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十八反歌诀”金·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半夏、白及、白蔹;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歌诀”明·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芒硝)畏三棱,官桂(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用药是指毒性强的药、作用峻猛的药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马钱子、川乌、雄黄、砒石等。

妊娠慎用药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异滞药、药性辛热的温里药以及性质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枳实、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服药禁忌:《本草经集注》说:“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生菜。服药,不可多食诸滑物果实。服药,不可多食肥猪、犬肉、肥羹及鱼臊脍。”

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及蜜反生葱、柿反蟹

剂量:1市两(16进位制)=30g1=3g1=0.3g1=0.03g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幼儿用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用量。

除了毒性大的药,泻下、行气、活血作用峻猛的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10g,部分质地重而无毒的矿物、贝壳、甲壳、化石类药常用量为1530g,新鲜的动植物药常用量为3060g

用法: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及消食药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驱虫药、攻下药宜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截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2小时服用;安神药治疗失眠多梦时宜在睡前服1次;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1次;缓泻通便药宜睡前服,以便于翌日清晨排便。

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采用鼻饲给药法。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清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步先二九、关于药性之悖论
中药学 | 总论(药性理论、配伍、用药禁忌等)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116种3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讲026:苏子、白芥子、甘遂、大戟
第一章 解表药
中药配伍的“十八反”、 “十九畏”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