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一、草履虫(Paramecium 
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的纤毛纲,是一类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又容易采集和培养,是观察研究原生动物的好材料。草履虫种类很多,其中体型最大和最常见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1.采集 
草履虫通常生活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水沟、池塘和稻田中,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当水温在14~22℃时,繁殖最旺盛,数目最多、草履虫的这些习性,是确定采集地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1)到水沟、池塘采集草履虫。水沟和池塘是草履虫的主要生活场所。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到水质没有污染的水沟、池塘岸边,选择枯枝落叶多的地方,用广口瓶沿水面采集池水,这样的池水往往含有许多草履虫。为了更有把握,可在不同地点多采几瓶。采集后,广口瓶内要放置少许水草,瓶口不要加盖,以免草履虫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回到实验室后,要把盛有池水的广口瓶放在温暖、明亮、阳光又不直射的地方,使瓶中的革履虫迅速繁殖。三五天以后,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如果看到水中有许多小白点在不停地游动,很可能就是草履虫。这时,用吸管吸取一滴带有小白点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各种微小生物。如果发现有象倒置的草鞋一样的小动物,不停地螺旋运动,那就是草履虫,采集就成功了。 
(2)到稻田采集草履虫。在稻田灌水期间,寻找田中的旧稻茬,用广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随后放进几根旧稻草。这样的水中往往会有许多草履虫。返回实验室后,放在温暖明亮处,三五天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存在。 
(3)从新鲜稻草上采集草履虫。当环境变得干旱或寒冷时,草履虫能向身体表面分泌一层蛋白质的薄膜,虫体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这种状态叫作包囊。在稻田水抽干时,草履虫便形成许多包囊,附着在稻草近根部的几节茎上。因此,可选取新鲜稻草近根部的几节,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放入广口瓶中,注入清水,放在明亮温暖处,一周以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草履虫。 2.配制培养液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细菌。为了培养繁殖草履虫,必须配制含有大量细菌的培养液。培养液的配制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1)稻草培养液。取新鲜洁净的稻草,去掉上端和基部的几节,将中部稻茎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按1克稻草加清水100毫升的比例,将稻草和清水放入大烧杯中,加热煮沸10~15分钟,当液体呈现黄褐色时停止加热。这样的液体,由于加热煮沸,只留下了细菌芽孢,其它生物已均被杀死,为培养草履虫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防止空气中其它原生动物的包囊落入和蚊虫产卵,烧杯口要用双层纱布包严。然后放置在温暖明亮处进行细菌繁殖。 
经过3~4天,稻草中的枯草杆菌的芽孢开始萌发,并依靠稻草液中的丰富养料迅速繁殖,液体逐渐混浊,等到大量细菌在液体表面形成了一层灰白色薄膜时,稻草培养液便制成了。由于草履虫喜欢微碱性环境,如果培养液呈酸性,可用1%碳酸氢钠调至微碱性,但pH值不能大于7.5。 
(2)麦粒培养液。将5克麦粒(大麦、小麦均可)放入1000毫升清水中,加热煮沸,煮到麦粒胀大裂开为止。然后在温暖明亮处放置3~4天,便制成了麦粒培养液,此时培养液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细菌。 3.接种 
接种是指将采集来的草履虫转移到培养液的过程。接种草履虫时必须提纯,否则会混入其它小动物。这不但会影响草履虫的纯度,而且一旦混入草履虫的天敌水轮虫(Rotaria),将会使培养液中草履虫的数量急剧下降。 
接种时,先将含有草履虫的水液吸到表面皿中,再将表面皿置于低倍显微镜或解剖镜下检查,发现有草履虫后,用口径不大于0.2毫米的微吸管,将表面皿中草履虫逐个吸出,接种到培养液的广口瓶中进行繁殖。如果要培养纯系的草履虫,可按上述方法,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从表面皿中吸出一个草履虫,放入盛凹玻片中,上面再覆盖一片凹玻片,用以防止培养液干燥。待草履虫经过横分裂达到20~30个个体时,移到培养液的广口瓶中进行繁殖。 4.培养 
(1)将接种有草履虫的培养液的广口瓶,放在温暖明亮处进行培养,培养液的容器口要用纱布包严。大约1周后,就会有大量草履虫出现。 
(2)如果是长期培养,就要定期更新培养液。这是因为随着虫体大量繁殖,培养液中营养逐渐减少,而虫体排出代谢物却又不断增加,这就会引起草履虫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每隔3天左右须更新一次培养液。更新时,用吸管从广口瓶底部吸去培养液及沉淀物,每次要吸去一半培养液,加入等量新鲜培养液。这样可使草履虫长期得到保存。 

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1、采集  
地点:在比较肥沃、水不太流动的污水沟、河沟或池塘里,沟水较浅,淤泥黑色,泥表有一乳白色的薄膜。 
方法:用器皿轻轻刮取白膜,连同少许的水放于瓶中;或用器皿从表层取一些水,向光观察,如果发现其中有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在游动,这可能就是草履虫和其他原生动物,可以采回来。 2、分离 
       牛肉汁分离法  取载玻片平放在台上,先用清洁的吸管吸取牛肉汁,滴一滴在玻片左端;再用另一根小吸管吸取草履虫液,滴在玻片右端。用解剖针从牛肉汁一端引一条沟,把这两个液滴连接起来。草履虫对牛肉汁反应较敏感,它们很快经过小沟被引到牛肉汁一端来。待草履虫聚集后用吸水纸切断水线,用吸管吸取牛肉汁中的草履虫,接种到培养液内,就可培养出大量草履虫供实验用。 3、培养 
     牛奶液培养  将牛奶液搅拌均匀后,移入草履虫,温度保持在摄氏22度,二三日后,草履虫迅速繁殖,并且出现处于分裂生殖状态的草履虫。5日内虫体数量达到高峰,以后每隔2星期在原有的培养液内再加入牛奶液,可长期维持草履虫的生活。 1 草履虫种源的釆集  在无化学污染的湖泊、池塘、小河和城市公园内水域,用500ml烧杯取一些水,在水中取一些落叶放入烧杯,投入15粒小麦。20~28℃静置10d后镜检,可发现许多草履虫。另一种方法是取水体内水生植物在杯内洗,反复数次,用防蚊网过滤,滤下液静置5~8d,投入15粒小麦,水面附近有白色移动的水纹,取之可作为草履虫培养的种源。 
2 草履虫纯培养  常规接种方法,用微吸管在解剖镜下取一个草履虫移到厚凹玻片(1ml)内,反复用备好的培养液洗5次,再移入备有20ml培养液的试管内培养。1~2周后扩大培养。 3 草履虫短期高密度快速培养方法   3.1  培养液配方 
小麦粒培养液:将10~12粒小麦放入500ml湖水,煮沸5min,加盖冷却24h后接种。 蛋白胨培养液:1g蛋白胨融入500ml自来水,煮沸,加盖冷却24h后接种。 牛奶培养液:将鲜牛奶以1:200的比例调配(酸奶更好)后接种。 大米培养液:将10粒米浸入500ml自来水中,加盖放置24h后接种。 栅藻培养液:实验室培养的栅藻,稀释4倍后接种。 
湖水培养液:从无污染的湖中取水,煮沸,加盖放置24小时后接种。 
3.2  培养方法  培养初期,小麦粒培养液是最好的方法,在试管内放入1粒煮过的小麦粒,置于无太阳光直射的地方,2周后用100ml的烧杯扩大培养,杯内投入5粒煮过的麦粒,每天滴入1滴稀释3倍的鲜奶。使用蛋白胨和牛奶要注意加入的量不要过多;移入500ml烧杯后,每天加入1~2滴牛奶,十天左右可以得到高密度的草履虫种群,不需要进行种群**,即可用于教学实验;蛋白胨不能长期放置,会发臭,变质,利用蛋白胨培养草履虫比利用牛奶更难控制。牛奶和蛋白胨的投放量与草履虫数量成正比。初次操作,应把培养液平均5份,置于5只100ml烧杯,编号1~5;培养的第一周,在编号1~5的烧杯里分别投放1、2、4、7、12滴稀释10倍后的牛奶,每天观察2次;第二周饵料的投放量总结第一周的培养结果进行适当调整。湖水和栅藻培养液只能维持草履虫10~16天的营养,用于初期的少量培养比较好操作。大米培养液的水质较浑浊。 
培养期间,烧杯口需要用3~4层纱布封口,以防其他原生动物包囊进入培养液。另外,需要每天早晚2次进行检查,发现草履虫**于水底,表明溶液中养料不足,倒掉一半上清液,加入适量营养液;发现草履虫**在烧杯上部或水线以下的玻璃壁上,表明溶液中溶氧不足,原因是草履虫密度过高或是水环境恶化。应立即把草履虫移入新液或扩大培养;发现草履虫日渐减少,可能有吸管虫等草履虫天敌,此时应倒掉所有培养的草履虫,将器皿清洗干净,重新接种培养。 4  高密度草履虫种群的常年培养与管理 
4.1  培养  取带绿色的湖水200ml于250ml的锥形瓶中,投入10粒小麦,取4层纱布封口,煮沸5min,静置两天。接种数毫升已经提纯的草履虫,置于阴暗背光处。10~15d后准备3~5个1000ml锥形瓶,每个瓶盛湖水750ml,投入20粒小麦,纱布封口,煮沸5min。2d后每个瓶接种草履虫50ml。培养温度10~28℃(一年室内温度变化范围)。 
4.2  管理  每周观察一次,如果草履虫分布于锥形瓶底,上层分布很少或没有,应立刻煮麦粒加入。如果当天无时间煮麦粒,可先加入一滴牛奶;如果草履虫**在瓶壁或培养液上层,表明培养液缺氧或营养过剩,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滴加过多牛奶后的第2d,或加入过多麦粒后的3~4d,或培养液加入过多,水面上升,水面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变小而造成草履虫缺氧,应立即把上层的草履虫移到干净的锥形瓶,加入适量滤纸过滤的湖水。 
每2~3周更新一次麦粒,用13号水生生物网过滤一次培养液,网上物洗入大烧杯作为小型淡水涡虫的饵料或稀释后接种水蚤或轮虫。 
5  草履虫采集液、培养液和废弃液的综合开发利用  草履虫培养液和置换出来的废液将其稀释3倍后接种水蚤,2~3周后会出现许多水蚤;将其稀释2倍后接种轮虫(Rotaria),2~3周后会出现许多轮虫。草履虫是小达氏涡虫(Microdalyellia)、杰氏涡虫(Gieysztoria)等小型淡水涡虫的理想饵料,一只饥饿的中国小达氏涡虫(Microdalyellia sinensis)1min内能捕食20~40只草履虫。也是实验室人工孵化东方蝾螈、小型观赏或实验用鱼的开口饵料。轮虫是培养大口涡虫的优质饵料,一只饥
饿的管大口涡虫(Macrostomum tuba),5min内能捕食30多只旋轮虫【1】
。草履虫培养废液稀释3倍后倒入大瓷盘,实验室夜间开窗,不久有许多摇蚊幼虫滋生,取羽化前的摇蚊幼虫喂淡水三肠目涡虫,可以3~5个月不换水。在50kg容量的玻璃缸内注满清水,植入3~5条水草,并用剪草法控制水草数量,靠窗,3d后把废弃的草履虫采集液或培养液2000ml倒入玻璃缸,移入枝角类,2周后移入数条三肠目、大口虫目涡虫,可以维持水蚤、水螅、涡虫生长繁殖达3~5个月。水螅、三角涡虫、大口涡虫、草履虫、轮虫可以混养;水蚤被水螅捕食;水螅的排泄物和被水螅杀死沉于水底的死水蚤被涡虫摄食,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涡虫的排泄物被细菌分解,细菌和有机碎屑又被草履虫、轮虫和水蚤捕食;草履虫、轮虫又是大口涡虫的饵料。这种培养条件下,不必换水,水质清澈,玻璃缸壁不长青苔,保持一定水位高度即可。我们实验室数年来模仿自然生态,建立这种生态培养模式,节约许多人力和水资源,。并且在这种人工水生态环境下成功繁殖出一种淡水针海绵(见图)。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6  草履虫的收集、麻醉及其食物泡观察 
6.1 收集草履虫  采用冷冻法:把1000ml草履虫液倒入量桶内,放入100g冰块,待冰融化后,用虹吸法抽除上清液即可。草履虫遇冷下沉,是收集草履虫的理想方法。 
6.2 麻醉草履虫  一滴草履虫液滴在玻片上,加一滴5%的乙醇,1~2min后加盖玻片,草履虫渐渐停止活动,不变形,纤毛摆动非常缓慢,伸缩泡和纤毛的活动以及细胞核易于观察。5%的乙醇溶液需要用刚过滤后的水簇箱饲养水或新鲜池水临时配制,当天使用。 
6.3 食物泡观察  在100ml草履虫培养液内滴入0.5~1ml 0.01%中性红溶液或亚甲基蓝溶液,此时,草履虫培养液几乎无色,而显微镜下仅草履虫的食物泡呈鲜红色或蓝色,利用上述【6.2】的麻醉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食物泡的迁移活动。在这种染料浓度环境下,不会影响草履虫的正常生长。 
7 草履虫培养注意事项与小结  只要有水生动物生活的水域,以本文方法都可以轻易采集到草履虫。草履虫的培养材料是一个重要因素
[2~5]
,但不是决定因素。本文认为,培养液的浓度是关键因素。其浓度在培养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如,刚刚加入牛奶
或蛋白胨,第1d正常,第2~3d全部死完,这决不是饿死的,是高营养物质诱发细菌大量繁殖、耗氧引起水体恶化造成的。培养液内所需牛奶的浓度直接与草履虫的密度相关,培养期间需要每天数次观察草履虫的动态,根据草履虫的密度和分布动态,随时作出调整。本文的常年培养方法是每7~14d检查一次即可,其麦粒的投放数量是经过长期连续培养实验验证,不断调整得出的结论;麦粒过少,草履虫生长缓慢而使其它原生动物孳生,草履虫种群处于劣势而被淘汰;过多则使溶液中细菌过度繁殖,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引起草履虫大量死亡。第1次接种需移入大量的草履虫,促其尽快形成生,以此确保草履虫种群的纯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履虫(洄水)的培养
草履虫
金鱼的构造和习性
金鱼的养殖
微生物艺术形态博物馆
几种鱼类开口饲料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