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夕节,一封写给自己的修道情书

 


人生是一场修行。


每一个爱你的人,每一个恨你的人,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恨的人,无论是爱之深,抑或是恨之切,他们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成就你。


修行是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更何况「修行」这个概念本身就足够痛苦了。


因为它意味着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种种「不愿意去接受」的局,并咬牙去接受,经历拷打,完成自我的升华。


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者也没有成功者,只有一段又一段各式各样的人生。无论哪一段,都足够绚丽多彩,亦是苦乐参半。


七夕节到了,让我们给自己写一封「修道情书」,倾听内心的话语。



亲爱的自己,从今天起,让自己平平淡淡地活着,学着爱自己,你是独一无二的,做个最真实、最快乐、最阳光的自己。


亲爱的自己,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用最佳心态面对一切,因为世界就是这样,往往在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会显得没有价值。


亲爱的自己,永远不要为难自己,比如不吃饭、不睡觉,难过或是自责,因为这些都是傻人做的事。


亲爱的自己,如果不开心了,就找个角落或者在被子里哭一场,哭过之后一切从头再来,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可怜,从零开始,开始开心生活。



亲爱的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谁都不欠你的,所以你没有道理跟任何人随便发脾气、耍性子。


亲爱的自己,你不要老是想依赖别人,更不能奢望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毕竟谁也都不是谁的谁。


亲爱的自己,这个世界,只有回不去的,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亲爱的自己,好好对待陪在你身边的那些人,因为亲情、友情都是一辈子的事。



亲爱的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随随便便招惹别人,也不要让别人随随便便走进你的世界招惹你。


亲爱的自己,别人对你好,你要加倍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还是应该对别人好,那样才说明你足够好。


亲爱的自己,不管现实有多么惨不忍睹,你都要持之以恒地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短暂的黑暗而已。


亲爱的自己,不要抓住过去的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



亲爱的自己,全世界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你,就算没有人懂得欣赏你,你也一定要好好爱自己,放轻松,做最真实的自己。


亲爱的自己,用心做人,用爱待事!忘记昨日所有的烦恼,今天依然是初升的太阳!



























2000年10月15日这一天,天比往日蓝,云比往日白,北京白云观内更是彩旗飞扬,喜气洋洋。白云观修缮竣工典礼活动在四御殿前隆重举行了,那盛大庄严的庆典,给海内外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道教宫观,在二十世纪末呈现在世人面前。


北京白云观始建于唐代,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1200多年历经沧桑,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焕发出蓬勃的青春。为使这座千年古观在新千年里更加辉煌,中国道教协会主持了这次对白云观的修缮工作。两年中,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给予了有力支持,海内外道众广为捐助,古建专家、古建工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次修缮是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祖庭'白云观又一次沐浴在重光的庆典之中,这是新生对古老的抽枝吐绿,这是古老迈向年青的又一次起程。


白云观门外巨大的影壁,被一遍遍地粉饰,使那'万古长春'四个绿色大字,更显得苍翠夺目;高大的牌楼又一次重新彩绘贴金,似乎向过往的人群宣示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这里已经得到全面执行和充分地体现;道教徒宿舍的翻建和装修,也预示着道众生活的改善和政府的关怀;道教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社会也在为道教创造美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一尊尊新雕塑的神像,一方面接受着信徒的祈祷膜拜,一方面也向游人展示了道教文化的艺术魅力。一切都变得焕然一新,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每一座殿堂,每一尊神像,每一件器物,都融进了道教文化的底蕴和氛围之中了。历史悠久又弥足珍贵的神像,还配置了精美巨大的神龛,德量宽宏的神仙面对道教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也会为修缮过后的白云观而欢喜怡悦吧!殿堂告别了昔日的青灯,如今殿内是灯火通明,令天尊、祖师更加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护佑着一切善良的人们。道教在历史上曾一度在自然科技领域里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今现代文明和科技又给予道教宫观最好的回报。


庭院进行了美化绿化,并铺上了整齐墩厚的方砖,这不仅是方便游人香客的甬道,而且通过这条'道',还沟通了海内外炎黄子孙之间的深情道谊。他们寻根祭祖、朝拜祖庭,谁说这只是一种信仰、一种朝拜、一种旅游,而不是一座连接民族感情的桥梁。

新世纪是一张考卷。在同一张考卷面前,大家是平等的,道教也不例外。新世纪这张考卷,道教答得好不好,能不能令人民满意,关系着道教的兴衰成败。我知道,道教界和有关各方面的人士都在思索这张考卷。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召开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暨道教文化笔会,不仅自己思索,而且礼贤下士,广开言路,敞开宫观大门,请教外人士一起来讨论。这也是一种智力引进,通俗地说叫作借脑办事。美国科技界就借用了不少中国人的大脑。中国道教界内界外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当然更可以借用中国人的大脑。借用别人的大脑,并不是自己不聪明,恰恰相反,是很聪明。因为,第一,开放才能集思广益,封闭只能孤陋寡闻;第二,借脑办事见效快,经济上也很划算。另一方面,被借脑的人也很愿意借,一是乐意为道教事业尽绵薄之力,二来也很想向高道们当面讨教,互相学习。当然,大主意还是道教界自己拿,没有人能够喧宾压主、越俎代庖。


中国的道教现在主要面临的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是世界新兴宗教潮流对国内的冲击,是民间信仰的活跃等等。道教作为传统宗教,同样面临重大挑战。


社会文化分为两层,一层是大传统,一层是小传统。评判道教是否答好新世纪考卷,主要看道教的义理是否在大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否很好地回应了来自社会和国外的重大挑战,同时也要看道教能否继续慰藉信徒的心灵,教化信徒的言行,还要看道教文化艺术能否不断创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儒家和道家,究竟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学者们还在争论。不管是不是主干,道家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很深,这是不容置疑的。道教是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拥有道家思想是道教义理的一大优势。面对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面对物质生活丰富与精神生活贫乏的矛盾,道教可以道家思想参与当代世界哲学问题的讨论,可以就战争与和平、对话与宽容、宗教与民族、环境保护、老龄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法制与道德、竞争与社会保障、文化思想的统一与多样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很好的意见。道教只有在有力地回应来自社会和国外的不断挑战中,才能在大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


功利性祈祷,是中国民众信仰需求的一种特色。民众有需求,道教理应给予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信徒们会产生新的苦恼,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会提高。因此,除了管理好宫观、作好经忏以满足信徒功利性祈祷之外,道士还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在宫观里向信徒讲经。讲经应当通俗,将深奥的道教义理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经应当结合实际,解决信徒的思想问题。讲经应侧重道教伦理观、人生观和社会观中的积极的内容,鼓励信徒充满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处理好追求物质生活与保持清心寡欲、追求个人发展与尽社会义务的关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新世纪里,人们对生命的长度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使社会对养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道教在医药养生方面曾经做出巨大贡献,在养生理论和方法上具有优势。社会有需求,道教有优势,可以说一拍即合,何乐而不为? 如果道教将擅长养生方术的道长组织起来,加强研究,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推广道教养生思想和方术,相信会受到欢迎。在推广中,道教应同时对古老的养生思想和方术加以改进与发展,使其更科学,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经过政府和道教界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十年浩劫'中全国被破坏、占用或关闭的宫观,基本上得到修复、归还和开放。据1998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开放宫观已达1600余座。众所周知,宫观既是道教诸神的殿堂,也是道教艺术的博物馆。道教艺术门类众多,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可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道教界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贡献给全国以至全世界人民。道教可以多办一些展览,多举行一些活动。道教更应当培养出自己的杰出的建筑家、雕塑家、美术家、书法家、服装设计家、园林艺术家、音乐家等等,培养出一定数量的职业匠人。


只要保持并不断充实'正教'的内涵,能够满足文化素质越来越高的信徒的信仰需要,道教就可以自然融合或主动'收编'一部分民间信仰。


要做到上述几点,弘扬道教教义是关键。弘扬教义重要的方式是注经。道教本有注经的传统。河上公注《老子》,发挥养生思想,正是两汉黄老道流行之时。张鲁将《老子想尔注》作为道众的必读经本。六朝隋唐不少道士注《老子》,掀起了重玄学,发展了道教的教义。《周易参同契》、《黄庭经》、《悟真篇》也都有不少注,言人人殊。近现代陈撄宁先生注释诸经,建立仙学。弘扬教义的另一重要方式是著书立说,如《太平经》、《抱朴子内篇》等。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事。当代道教也在这样作。任法融副会长撰写了《道德经释义》、《黄庭经释义》、《阴符经释义》等,张继禹副会长写了一部《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值得赞赏。我写了一篇题为《当代道教对道法自然和清静为正思想的解释》的文章,就是介绍他们二人的著作的,已经于今年8月2日,在'海峡两岸'世纪之交的宗教与人类文明'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弘扬道教教义,都不能偏离道教最基本最核心的信仰,同时还必须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推陈出新。《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教深知万物皆化之理。偏离道教最基本最核心的信仰,是对道教的背离。同样,拒绝推陈出新,食古不化,把教义看成僵化的教条,同样是对道教的背离。这就是说,弘扬道教教义,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弘扬道教教义,还要处理好世俗化与神圣性的关系。宗教都有世俗化的一面。只有世俗化才能与社会同进,才能拥有广大信众。但宗教终究不能等同于世俗社会,总还有它的神圣性的一面、出世性的一面,总是要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对社会的弊病有所批判。宗教的世俗化正是以神圣性为基础、为前提的。如果丧失了神圣性,宗教本身也就不存在了。北宋道教的世俗化就走过了头,变成了腐化堕落以及庸俗化,于是有全真道起来纠偏。新世纪道教在世俗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道教神圣性的一面。


如果有人要归隐山林,要避世清修,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呢? 他们的作法对社会和他人并没有危害。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不信仰宗教。他们安身立命主要依赖信念和道德。这可以说是理性的信仰是道德的信仰。知识分子中的思想精英,尤其如此。他们更偏爱哲学的、道德的、科学的、艺术的或政治的思维。我相信,新世纪里,这种状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要说的是,中国的思想精英可以不信仰道教,但道教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精英。道教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精英努力继承与发展教义,解答现实问题,《道藏》就是死的,道教义理就等于不存在,道教就无法回应全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新兴宗教潮流的冲击和民间信仰的活跃,道教就有降格为民间宗教甚至沦为邪教的危险。那样的话,'五大宗教之一'的称号对道教来说将名不副实,道教作为合法大宗教的地位将难以为继。


新世纪在呼唤当代的葛洪、陶弘景、陆修静、寇谦之、司马承祯、陈抟、张伯端、王重阳、丘处机、张宇初、陈撄宁。道教思想精英的出现,主要靠有志的道士们,勇于承担弘扬道教义理、迎接世纪挑战的重担,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刻苦钻研经典,努力学习理论,博学精思。另一方面,道教自身也要下力气培养自己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比如说,培养研究生,送到大学去代培,送到国外去留学,请老道长传授,减轻学问道士的行政事务负担,担任领导职务的道长学会抓大放小、挤时间读书,多组织学术会议,为道士的学术著作的出版提供资助,办好道教刊物,多购置图书等等。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明末东大乘教的研究
道医|加强道教教义思想的研究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从《病科学》说起
浅析宗教思想与世俗化的关系
世界四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道教研究简述
与西汉相比,东汉社会也出现了那些许多新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