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中供热现状分析与发展管理对策

摘要:本文围绕城镇集中供热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未来供热模式建立和实施对策措施,以及供热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和应用,进行了综合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了优化供热生产链条的一些建议措施,希望有益于供热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应用。 

关键词:供热  管理  应用  探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全球城镇化建设理念带给我们更多的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挑战。其相关城建公共服务产业的优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保障,尤其事关民生生活保障的集中供热发展与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和保障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更能够促进城镇化产业链条的优化与发展。从前两年北京举办的中欧供热大会传导的信息,更多地传递出城镇化发展以及城镇集中供热优化与发展的重要管理理念,国内外供热行业管理专家学者,对城镇集中供热发展趋势和未来供热模式优化与管理进行了探讨交流,提出了优化未来供热生产经营与服务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对于促进城镇化建设以及供热行业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针对当前能效利用与发展服务之间存在的普遍现象,以及集中供热区域环境、热源生产、经营服务、用户群体和监督管理等环节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结合集中供热现状与未来供热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优化供热管理与服务的建议和措施思考,希望能够促进集中供热产业的优化和实施。


1供热管理现状分析

现有供热以及较早前上马的供热形式,由于迫切于当时热力市场的占有以及民生工程的紧迫需要,在城镇供热热源生产形式和供热形式以及用热形式三个环节,较大多数是各种形式并存,对于热源侧热源生产模式和节能降耗应用、供热侧机组换热形式以及区域供热、用户用热设施以及用热行为等,大都是既有条件下匆匆上马形成的供热模式和管理机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可靠的热力发展与管理的有效模式。


由于行业对其供热模式建立,以及市场模式监管管理,没有系统建立相对固定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其基础供热、用热基础设施各种形式并存,没有相对统一的节能降耗应对措施与实施方案,造成适合于供用热链条优化发展的管理模式较为欠缺。尤其热源侧受到早前电力企业机组固有模式制约、供热侧受到当地诸多利益链条制约,以及用热侧区域楼宇的节能建筑和良好用热行为的制约等,使供用热生产经营服务链条受到节能降耗的严重影响,以及受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生产经营服务链条的制约。热源侧受到火力发电企业多年经营困难制约,其能耗低以及节能降耗没能有效体现,甚至好多供热机组的煤耗、热耗以及各种能耗资源指标偏大,其直抽汽供热以及非凝气式供热机组占比较大,同时受到多年供热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的制约,机组以及供热基础设施常年没有得到应有的节能技术改造优化,其能耗指标和生产运营费用指标仍然是影响供热发展的关键因素。


整个产业链条中间的供热环节,由于受到地方企业管理机制的制约和企业发展规模和基建投入不足的制约,热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同时受到能效和优质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用户侧端的老旧小区和老旧楼宇偏多且多数建筑节能不达标,造成供热热耗偏大,由于用户管理盲区甚至事实上的管理主体缺失,以及用户侧规范用热行为不足和整体维护监管不到位,其供热链条能耗较大,严重制约了供热模式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2供热面临发展挑战

据统计,在能源消费结构中40%为建筑类,也就是建筑类能源消耗占据各业之首,其中供热能源消耗占其建筑类能源消耗较大比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各国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加剧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导致全球能源十分紧张,其城镇集中供热受到能源紧张的较大制约。在全球能源紧张挑战和矛盾制约中,各行业的能源能效有效利用越来越为重视,其新型能源利用以及节能降耗成为新形势下应对能源紧张局面的重要举措,尤其城镇供热链条中的节能降耗成为建筑类节能降耗的重点。


当前供热模式仍然处于供热的起步阶段,由于各个区域供热发展阶段不尽平衡,相当多的区域供热受到热源厂、供热企业、热用户、用户行为等各种因素的挑战和制约,特别是老旧热源企业和老旧建筑偏多,以及管网建设质量制约和二级管网老旧不达标现象偏多,给今后节能型供热模式机制建立带来根本性的挑战。同时,在热源侧老旧机组较多,以及电力企业多年来经营困难,以及基本投入和技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供热机组在面对国家以及国际环保节能要求,以及节能降耗目标要求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热源企业改造改建更新,以及满足新型环保节能供热的困难日益突出,在热力企业受到多种制约环节中这是最大的发展挑战,由于其源头上的热源能耗没能有效改进和降低,导致整个供热链条的节能降耗目标艰巨,成为面对环保节能目标要求的根本挑战。


大面推广热计量收费形式,导致热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其制约点在于老旧小区改造,热计量收费形式仍然需要用户从新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时各种区域的施工安装由于原有楼宇管道和公共空间设置空缺以及不足,严重制约了收费计量改造和更新。同时由于用户刚刚支出供热期间的基本配套费,使得大部分用户受到资金再支付的积极性阻力和制约,尤其是在相关计量收费系统以及政策不尽完善及表计检修维护和校核检验费用较大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热计量收费给当前供热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国际以及国家环保建设和节能降耗目标的重视和监管加强,供热热源的环保达标以及供热企业的能源能效达标和节能环保目标,以及排放的达标治理和维护要求,是热力企业应对将来节能环保型供热发展目标的最基本挑战。满足这些制约矛盾点的破解难题,要不断加大热源侧机组的技术改造更新,以及改造新型节能墙体建筑和老旧小区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适时进行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和换热站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不断满足新型环保节能型供热发展模式的新需求。


3供热发展对策探讨

面对日益紧张的全球能源制约和能源结构矛盾,供热产业必须在多能源利用供热模式应用,以及节能降耗和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应用上下功夫,及早应对供热以及能源需求矛盾,满足供热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产业链的安全持续稳定奠定发展基础和管理基础。


区域规划首先应用最广泛、最廉价、最节能以及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面去考虑。例如区域现有火力发电企业较多基本不需要大的改造和再建设就能满足区域供热需求,那么就要好好地利用区域大型节能型机组一次性优化改造背压式热电机组,并且试行大区域供热管路敷设,以集中发展区域集中供热减少各种基础投入,对机组位置和供热的几个区域位置综合考虑跨区域供热网络,不断减少区域间的重负建设和管理费用,尤其不能在相对较近以及因宏观管理区域不到位,从而导致的各据地盘重建机组,造成更大的热源浪费和产业投资以及环保污染。


一个相对独立区域内的有效能源统筹规划利用,对应一些工业余热和电厂余热优先发展其热源项目,对应城市中水热能利用可以在其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发展为热源利用项目,对应地热热源可以在区域管网相对大的管网系统不甚合理的区域进行局部实施地热源项目,对应老旧壁挂供热区域形成联合对应新型地暖建筑供热区域,其间利用壁挂供热输出的热源重新供应地暖系统,如果两个群体较远可以试行中间转输泵传输。积极推进以热源厂节能改造吸入泵式的节能供热模式,能够满足节能降耗需求以及区域热源紧张的矛盾,在现有热源能力基础上基本上可以增加一倍的供热能力且能耗显著降低,符合未来能效利用和产业综合环保政策。对应供热炉渣热源以及各种工业循环水热源可以局部实现区域供热模式,有效降低整体供热能耗。对于及其偏僻的区域可以探讨太阳能壁挂式供热模式甚至是少数电热模式,减少管网过长对应供热负荷减少的能耗和损失。


4供热节能措施优化

对应老旧管网和老旧小区实施循环节能改造计划,满足节能供热需求,有时还可利用能耗价格政策导向激励用户积极实施供热改造。对于墙体保温和节能建筑不达标的用户建筑,实施综合节能墙体改造。对于管网老旧以及换热站老旧和节能不达标的网站实施定期节能改造,满足整体节能供热需求。对于推广应用节能计量改造的区域供热统筹热计量改造和新建规划,系统实施设备系统按照维护和收费管理,突出节能导向。


大力培养用户良好的用热行为,从消费结构端满足供热节能降耗的基本需求。并且要重点关注国家新能源以及环保产业发展和雾霾治理等综合区域规划建设,统筹考虑其热源厂建设和热源厂改造以及现有供热规模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协调统一,从长远和综合的发展规划去综合规划发展区域的供热管理模式,探讨建立适应能源战略和供热产业发展综合供热发展管理模式,满足城镇供热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对于一二三网的节能优化改造和换热机组的优化节能改造要综合考虑实施,其各种网损和能耗能够达到较为先进的指标,以及国际上推广应用实施的设备系统和能耗标准,对于调节阀的安装改进为吸入泵的控制流量和温度,以减少节流能耗。对于传统首端一泵式供热,可以改进为末端吸入泵式供热,以减少供热不平衡性和减少末端不达标的效应。对于各网的人工实施调控改进为室外温度测点自动控制,减少人为调整差异化。对于热源厂至换热站一级管网尽量留有用户拓展负荷,减少用户增加时的被动再投资,同时多容量的管网输送介质能够充分满足区域供热效果,减少热泵循环流量的电耗和能耗。对于二网至用户网络重点在建设初期就要监管其质量,尤其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杜绝各方建筑商各方建筑施工以及各方管路管材的乱像行为,避免形成源头上的泄露和管网传输管损增大,降低供热效果和增加能耗。对于用户三网同样要加强其建筑施工期间管理,以及后续的质量监管和维护维修管理监管,使之管网达标减少供热能耗和提升其可靠性。三个网络体系要综合实施管理维护及时到位和责任明确以及标准统一到位,制订各方责任明确具体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实现管理维护的实质性到位,保障供热效果和效能。

 

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的整体趋势为应对环保节能制约和提高供热能效以及提升供热舒适度,有效满足和应对其供热发展趋势和管理需求,对应其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发挥联动管理效能,共同实施政府统筹规划监管、企业主导实施、社区联合协调、用户群体合作的综合供热管理应用模式和机制,实现供热链条的安全优质供热和节能环保供热,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和服务民生发展和应对能源挑战中,找准产业链条的发展点管理点和服务点,形成有效管理和服务供热产业发展与管理的机制和体制,不断推进供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苏州-(2016年12月15~16日)2016超低排放形式下脱硝SCR系统升级改造高效运行技术研讨会

关于召开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业管理常用节能措施及手段
【原创】如何降低酒店能耗成本?
金砖酒店 在国内率先探索酒店业能耗双控,成效显著
【聚焦】新时期推进燃煤热电联产发展的思考
太原分期分批改造老旧庭院管网 提升采暖质量
能耗采集网关助力工业设备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