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仕明:在亲密关系中,我为什么总找不到无条件爱我的人?

本文作者:黄仕明

导读

为什么亲密关系这么难?我常常开玩笑说,如果亲密关系像我们和宠物的关系一样那就好了。

但是,人对关系的理解、需求、表达方式要比宠物复杂很多。所以,两个不同的人在一起创造一段深刻的亲密关系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都携带着受伤的历史,不是一次,也不是某一个原因……当我们进入关系时,内在有很多的部分会被搅动……每一个人对爱的理解,对信任、接纳、连接、脆弱、怀疑……有那么多不同的方式……作为女人、男人、伴侣、作为孩子、作为母亲、父亲、原生家庭、文化、历史………每一个部分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让我们从几个比较重要的议题来跟你一起探讨亲密关系。希望能帮你建立对亲密关系更合理的期待、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爱、为你能够经营一段美好的关系带来启发。

cinian

01

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无条件爱我的人呢?

这似乎是许多人在亲密关系里常有的感叹。

在咨询时或者在工作坊里,人们也常常会问我这个问题。比起提建议,我更喜欢反问提问者两个问题:

第一,你可以无条件地爱自己吗?

第二,如果你的伴侣不爱你了,你还会爱他/她吗?

第一个问题——你可以无条件地爱自己吗?你会无条件的爱你现在的样子吗?

很多人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都会摇摇头,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可以更好一点、更优秀、更完美一点,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好。

第二个问题——如果你的伴侣不爱你了,你还会爱他/她吗?

“当然不可以!他都不爱我了,我为什么还要爱她”。

所以我们可以觉察到,我们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我们对他人的爱,同样也是有条件的。

“我要变得更好,我才可以爱自己。”

“他爱我,我才会爱他。”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会发现一个真相,那就是:我曾经以为,自己给予他人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实际上,也是有条件的。

如果我们对这个真相坦诚,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人对我的爱,也可以是有条件的。没有谁应该无条件地爱你——伴侣不是你的父母,在亲子关系里,父母付出,孩子接受;但是,在伴侣关系中,亲密的体验,是来自于彼此之间付出与接受的平衡。你付出我接收,接着,我付出你接收,动态中的平衡,甜蜜的平衡,让关系更深入,生生不息地流动向前。

当这份理解、同理心,被带入到关系中,或许我们会体验到彼此之间更大的空间、包容、放松、善意等等,真正的连接才有机会发生。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对爱或许也会产生更合理的期待。

02

在对于“什么是爱”的千百种诠释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理念是:打开一个抱持的空间,欢迎支离破碎的自己,重新回归到完整之中,完整,就是爱。

在几年前的一次心理学大会上,吉利根博士和萨德博士两位催眠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锋”,吉利根博士给一位学员做个案,萨德博士做解构,反之,萨德博士给另外一位同学做个案后,吉利根博士进行解构。

当萨德博士在对吉利根博士的个案进行解构时,他问了吉利根博士一个问题,他说:“Steve,我很好奇,为什么你总是对来访者说'欢迎’呢?”

吉利根博士回答说,“我想抱持在这样一个空间:当来访者分享他内在最深的挣扎和脆弱时,我打开身体的中心,把这些讯息、能量带入到我的中心去感受,让它触碰我。作为一个人,这样的挣扎我也有,在我的内在依然存在着,所以我懂。

当我把连接和倾听的能量带到关系之中,一个曾经无法在世界被表达的部分,挣扎、脆弱、伤痛,终于被深深地聆听。

当我们创造一个尊重的、好奇的交流空间,让人性的临在作为一个疗愈性的应用——那些曾经不得已压抑的部分,被非人性对待,认为是怪兽般存在,现在透过连接带到我们的关系中,带着深深的善意,对这些存在说:“欢迎、欢迎……赋予'他们’在人的关系中,人类社区中正向的、人性化的价值。任何的伤痛,如果得到了人性临在的触碰,那么,疗愈就一定会发生。

打开一个比问题更大的空间,透过连接,把每一个支离破碎的部分,重新欢迎到一个整体之中。因为,完整,就是爱。”

当时我坐在现场中,深深地被触动,一阵阵暖流流过我……这是我听到关于什么是爱,一个最好的诠释。

在我接触过的一些案例中,很多人在关系中争吵、互相指责、分分合合,是因为他们讨厌对方身上的某些特质,恰恰也是他们不能接纳自己身上存在的部分,于是就误以为,如果对方改变了,自己感觉就好了。

但是,要求伴侣改变,既不能让改变发生,也不能让关系更亲密,反而是让我们在关系中不能放松的原因。当然也没有机会去觉察到自己内在未被接纳的部分了。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一定会感受到挫败、受伤,那些被压抑的需求和不被接纳的部分,现在来到我的生命旅途上。“他们”需要我的抱持,需要我的聆听,需要我把“他们”带到我的生命里,加入到生命的整体之中。在这个完整里,没有战争,我们体验到和平和宁静的爱。

这不只是一个理念,而且关于如何创造爱,提供了练习的技巧。

吉利根博士常常跟学生们分享说,他从他的老师艾瑞克森那里学到,生命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功课就是:爱是一种技巧。

如果我们想要感受完整的爱,就需要投入深刻的承诺和练习,去练习中正、抱持、打开、连接、接纳、欢迎......有技能地和生命中每一个来到的存在去互动。

或许这些练习、技能,就是一些“条件”。但是,即使是“有条件的爱”也是很美好的。

因为,爱自己,爱他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平和,这不是我们想拿就拿得到的东西,而是要通过很多的练习,调频我们的神经系统过滤器:

1、练习更多的回归身体中心

当负面情绪到来时,你在身体里哪个地方感受到它?轻柔地用手触碰,把呼吸带到那个地方……并对“他/她”说:“我看见你了……我感觉到你……我接纳你……我爱你……”

2、轻柔地把握正向意图,

向更大的场域打开

“在我的亲密关系里,我最想创造的是……”从身体中心里,带着意图向世界打开……

3、创造性地接纳任何的人事物

在生命旅途上遇到的任何人事物,都是可以正向应用的,用以帮助我们创造一个生生不息的未来。

“我确信“他/她”是有道理的,我确信“他/她”是有意义的……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存在,“他/她”想透过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去苏醒……欢迎,欢迎……欢迎……”

身体放松和敞开,疗愈和成长才会发生。

这是一生的练习,

也是必要的条件。

在练习的体悟中,也许你会真正地体验到——

我和自己的连接,决定了和他人的连接;

我和自己的距离,就是我和世界的距离;

我有多爱自己,我就有多爱其他的人。

一个人只能给他人自己有的东西,一个人不可能给其他的人他没有的东西。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慈悲和同理心,去承认,去接纳……一下子,心就放松下来了,当挣扎不再存在,就是安宁。

03

我常常开玩笑说,一见钟情,是两个“神经病”的人在一起。

因为,背后潜意识的动力是:我在原生家庭中沒办法得到的东西,你可以给我。

比方说,一个女孩在一个单亲家庭由妈妈抚养长大,她可能有一种看法,爸爸是不负责任的。那么在潜意识中,她会寻找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而一个男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被妈妈挑剔,指责,也许潜意识中会寻找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女人。

出于潜意识的渴望,他们就会在一起了。

但往往就会发现好景不长。

如果关系里面的两个人,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需求,照顾好自己的伤痛,就会无意识地去向对方索爱:如果你爱我,你就要给我应该给我的。

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委屈、生气、抱怨、指责、失去耐心……从而让关系绷紧、更多的压力和负担,让自己和对方感受到伤上加伤,让关系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里。

当我们年纪小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关心、照顾、认同、连接,这是我们感受到爱的方式;当我们长大,如果我们还是想从他人那里得到,像父母对待孩子般的爱,那么,就代表了内在有某些部分还没有长大。

但,这不也是我们进入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吗?

在这个时候,恰恰是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

透过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看到自己需要被连接、被疗愈、被整合的部分。透过伴侣,帮助彼此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爱,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生的练习。

透过练习,把连接、聆听、抱持、善意……带到自己内在资源匮乏的地方,当我们越来越为自己这么做,就会体悟到,无论对方怎样的回应,那些“有条件的爱”,都已经是最美好的爱。

因为,在关系中,他/她已经给予你,他/她能够给你的一切,他/她没有的,既不能给自己也没法给你了。

但是透过对方,我看到了我的需要和渴望,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可以为自己的需求负起责任,这会帮助我踏上了一段意识进化的旅程,疗愈、整合、成长、蜕变的自我实现的旅程。

我记下了吉利根博士非常触动我的一个的分享,与你共勉:

无论我做什么,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会不喜欢我。

知道这点不是很好吗?

以前,我以为不喜欢我的人是因为不了解我,

只要他们了解我就会喜欢我。

于是,我尝试做很多事情,让更多的人明白我。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不喜欢我的人,

也是了解我的人,

知道这一点真的是令人震惊,

但是,也是一种解脱。

事实上,他们不是不喜欢我,

他们也不喜欢自己,所以也沒有办法喜欢我……

知道这个真相真好……

带着觉察,带着慈悲,

我学习放下讨好别人喜欢的需要,

开始练习聆听和满足自己的需求,疗愈自己,爱自己.....

如诗人叶芝所说:

当我爱自己,

当我和自己在一起,

我写的诗,

都是从爱开始,以爱结尾…....

所以,谢谢你,因为你,让我变得更完整。

▲ 点击观看【此念】视频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密关系是一生的功课
大咖对话|黄仕明X陈海贤:自我是如何成熟的(精华回顾一)
梁冬、黄仕明亲授 | 内在自我塑造的实效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和潜意识沟通——斯蒂芬·吉利根博士亲授《催眠与创造力》6月登陆北京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婚姻危机,是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