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手行飞针,悬壶济乌蒙

题记

飞针人体调衡疗法是黔西北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黔西北民族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和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黔西北彝医药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飞针人体调衡疗法善于吸收中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的长处,它在总结彝族医药学经验的同时,广纳了中医针灸学和民间刺血的理论和经验,使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真正做到了各种医学相互影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月30日,贵阳市南明区税务局工作人员张浩然在父亲的带领下慕名“追”到了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医)心内科病房。

正在为病人扎针灸的该院副主任医师、预防医学高级讲师、高级健康管理师廖烨纯正是他追随的医生。今年3月中旬,28岁的张浩然因运动过量出现腰部和腹股沟疼痛伴随左大腿伸抬无力受限以及腿麻的症状,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且椎管狭窄。

听说市三医的廖烨纯有独特的诊疗技术,在毕节工作的父亲带他找到了廖烨纯。

廖烨纯经过现场评估,采用全息气血疏通与飞针相结合的手法加针刺进行治疗,40分钟后张浩然腰痛、腹股沟疼痛,腿麻症状缓解,左腿直腿抬高从仅有5度到60度。

当天正值廖烨纯“五一”小长假值班,他接诊的可不止张浩然一人,来自金沙的屈植显一家也来到市三医组团求医。

屈植显今年70岁,家住金沙县鼓场街道,今年3月无故突然昏倒,疑因前期脑梗所致。得知廖烨纯医治此病有绝招,儿子将其接到市三医,廖烨纯为其认真细致地检查,经飞针治疗后,屈植显反映说全身轻松,精神也好多了。其老伴黄连会,患肩颈痛半年多,肩肘抬举受限,不能梳头和后伸摸背,经廖烨纯为其捏筋加飞针调理治疗后,手能正常抬举,感觉全身有力了。其儿子眼睛胀痛,不能久视,易疲劳。经廖烨纯祖传“明目飞针”加传统针灸之玉枕、龙眼点刺,反馈眼睛清爽了不少。

接诊现场倒回前一天,4月29日,廖烨纯带领市三医医护人员到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开展今年以来第九次为农村群众义诊的活动。义诊现场,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医护人员为前来就诊的村民进行仔细诊疗,特别是廖烨纯的针灸治疗手段对患有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膝关节问题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这只是廖烨纯为患者接诊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市三医的统一安排下,廖烨纯多次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学校、社区、机关、部队和广大农村进行义诊巡诊、健康宣教,足迹遍布七星关区、大方、黔西、织金、威宁、赫章等县(市、区)50余个村(社区)和机关学校,义诊患者2500余人次。

除了开展义诊活动,廖烨纯还在医院接诊了很多远道而来的患者,这些患者来自福建、山东、云南、成都、重庆、贵阳等地。

很多患者不远千里奔赴毕节,都是奔着廖烨纯独特的针灸技术来,这套针刺疗法是他家相传的民间医疗技术,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传承。

在漫长的历史社会发展过程和生产生活实践中,黔西北彝族先民与汉族文化不断融合,积累和总结了本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医疗经验,廖氏家传中医吸收了其他民族(主要为彝族针刺)的典型经验,历经廖树清、廖昌荣、廖烨纯以及廖天浩四代传承,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医药文化的飞针人体调衡疗法。

时光追溯到100多年前,1899年,廖烨纯的爷爷廖树清自重庆市璧山区来凤驿丁家坳迁徙至毕节市七星关区麻园、邱家花园一带,用传统“捏筋正骨针刺”行医。其间,廖树清通过毕节至云南巧家行医并经商,途经赫章、威宁的彝族土司庄园领地时,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向彝族布摩学习和钻研彝族民间针刺法,疗效极其显著。

在廖树清的传承下,廖烨纯的父亲廖昌荣(原毕节地区医院知名中草医、药剂师)在威宁、毕节、大方等地用传统中医结合彝医飞针行医,救治患者无数。

1991年开始,廖烨纯在祖传心法和彝族针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总结出《彝医飞针人体调衡疗法》,创立内病外治、人体五套失衡模式、疾病五大定律,疗效凸显。

据廖烨纯介绍,这套疗法以彝族飞针为基础,以中医整体观和彝家望诊为诊断向导,诊断疾病患者无需开口说话,就能准确找到患者损伤治疗点在哪里。通过望诊定位,触诊定点,飞针点刺,精准施治,疗效明显。每次治疗仅需1-20分钟,就能让疼痛减轻。

廖烨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治愈了若干患者。记者通过廖烨纯的讲述和电话联系,采访到了部分患者的情况。

2018年9月,廖烨纯随团在台湾考察期间,在台北市中医名家陈坤地中医诊所现场治疗一名右膝关节退变患者刘尚文(女,51岁),该患者主诉不能下蹲,右膝关节内侧针刺样疼痛,且屈伸受限2月余。按照“彝医飞针人体调衡疗法”中的“望触定位”手法纠正其上下失衡和旋转错位,治疗后症状消失、伸屈自如;

2019年7月,29岁的福建省泉州市女孩郑宏如,因在七星关做五金生意时搬运货物从高处坠落,导致“外伤性癫痫”,发作较为频繁。经廖烨纯采用彝医飞针人体调衡疗法的理论之一“上病下治、内病外治”,结合脊骨神经调衡针刺,3次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

飞针人体调衡疗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一些疑难杂症、大病、慢性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方式,具有其稀缺性、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最具典型性的是彝族面诊、耳诊、舌诊、人体五大失衡快速望诊与飞针治疗,其诊治方法独特、效果明显,享誉一方。

飞针人体调衡疗法依据中医“阴阳失衡即为病”,以“病诸于内、必形于外”为根本,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医学望闻问切的诊断内涵,充分诠释了“望而知之”的奇妙之处。

百余年来,黔西北彝医飞针人体调衡疗法形成了具有黔西北民族特色、理论完整的体系,成为民族医药学中的一颗明珠。面临着“名医消逝、奇技流失、医术迷失”的严峻局面,急需开展彝医学理论知识和黔西北彝医飞针人体调衡疗法诊疗技能的抢救性发掘、整理、总结、研究、传承和创新等工作。

毕节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特别是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白族山歌节等民俗活动别具一格,境内风景名胜颇多,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同时,民族民间医学资源丰富,藏在深闺人未识。如果能以彝族飞针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民族民间医学资源破题,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推进医疗旅游产业融合,形成“景区提供环境与设施+独特民间医疗资源”的合作模式,对毕节积极推进文旅产业、打造康养度假品牌应该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廖烨纯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他说希望包括黔西北彝医飞针人体调衡疗法在内的民族医药的抢救性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能够得到加强和重视,以拯救彝族医药文化和文化遗产,在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中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应军 

编辑:王   云

责编:龙   媛

编审:韩   雷

监制:孟性荣

总监制:郭   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音乡情(音频)丨王忠仁、王忠理:彝族酒令歌(贵州毕节彝语)
彝芳风韵
【寻觅】绣的是神话,穿的是历史——针尖上的彝文化
只知道四大名绣?这些绣品亮瞎你的眼
说说毕节的来历
毕节百里杜鹃普底景区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