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逆灸”?无论男女,一生逆灸5次,防未病、疗初病,长久安康!
文/ 艾灸名媛课堂 任药师

“逆灸”?什么是逆灸?这个词,可能90%的灸友都没听过
是和直接灸、麦粒灸、隔姜灸、附子灸、温针灸、艾条灸这些类似的,一种灸法吗?
并不是,逆灸,是一种施灸的理念、养生的思想,而非一种具体灸法!
一、何为“逆灸”?
东晋时,浙江有一位叫范汪的医学大家,他在著作《范东阳杂病方》中,把无病自灸称为“逆灸”,意思就是病还没有来,以灸法先迎上去截击,使病不犯
并且,范汪提倡:“凡得霍乱(烈性肠道传染病),灸之或时虽未瘥,终无死忧,不可不逆灸。”意思是霍乱之类传染病,必须逆灸!
那么,为啥要叫“逆灸”呢?——汉代《说文解字》对“逆”字的解释为:“逆,迎也”,《医心方》中“逆”字为“预先”的意思。明代《针灸聚英》对“逆针灸”一词有了明确的解释,即“无病而先针灸日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讲到这里,逆灸的概念就很明确了,逆灸是指在身体健康无病、毛病发生之前或毛病轻浅之时,预先用艾灸来激发经络之气,增强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健康、强壮延年、防止毛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的危害程度。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说法,并记载了为防邪气侵犯脏腑,可预先针刺五脏六腑的原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调衡阴阳的潜力来抵抗病邪。
二、一生逆灸5次,防未病、疗初病,保安康长寿!
1、幼儿灸身柱穴:防百病、促长高!
三五岁、十来岁的儿童,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孩子很容易生病。
所以,古代医家在论述“逆灸”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关于小儿逆灸保健。如《诸病源候论》中说“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月,喜逆灸以防之。”
1937年,日本政府曾大力倡导婴儿期灸身柱穴,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防治感冒、咳嗽等。宝妈灸友若想要自己的宝宝更加健康,不妨坚持给宝宝艾灸身柱穴!
身柱,即身体的支柱的意思,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调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问题。
为啥身柱这么强大呢?因为它属于阳气旺盛的督脉,通于脑髓,故而可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通调孩子的多种毛病。
小儿常灸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孩子生长发育、长高、长壮。有研究显示,艾灸身柱一个月,大多数孩子食欲、体重和身高都有明显增加。
关于时间,3-5岁可以灸5-10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当延长到15—20钟。开始一周可间日1次,以后可每周灸2-3次,使儿童不易患病,身体健康。
2、少年灸风门穴:防风寒、止咳嗽!
十四五岁的少年,往往没有保健意识,在加上阳气旺盛,活泼好动,爱好户外活动,肺脏娇嫩易感受风寒外邪而生感冒、发烧、头痛、咳嗽、气管炎等外感类毛病少年要注意防风寒、固护肺气
艾灸风门穴即可起到防风寒的作用,它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是风邪出入的门户,主调风疾,故名风门,是驱风寒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横指),是督脉、膀胱经交会穴,堪称抵御风寒的城墙,主调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配肺俞穴、大椎穴调理咳嗽、气喘;配合谷穴调理伤风咳嗽。
具体灸法有如下几种:施灸频率不拘时灸,即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时,或进食冷饮后施灸;转季灸,即每周灸2-3次;或者在节气的前后3-4天施灸。
3、青年灸三阴交:养胞宫、呵护生殖!
二十四五岁左右的青年往往保健意识薄弱,认为自己正值青春年华,肆意的损耗阳气而不自知,如喜食冷饮、衣着贪凉不注意保暖、洗头后吹冷风等,这些行为易引起湿寒入体,而湿寒质重,往往下注至小腹,常引起生殖问题。
而恰巧的是,二十四五岁左右的人,也到了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年龄,更要强健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所以,这个年纪要多灸三阴交穴来呵护生殖系统、保养元气,调理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问题。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全身之血,督脉主管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故而常灸三阴交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给子宫和卵巢带来充足的气血滋养,通调妇科问题。
并且,很多人都只知道三阴交对女人的好处,却不知三阴交对男人的也是有好处的,常灸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调理内分泌失调,对男性的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问题,阴虚诸证都有很好的作用。
4、中年灸足三里:健脾胃、强壮全身!
30-50岁,逐渐步入中年,工作繁忙、运动不足,最伤脾胃。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表现为大腹便便。而足三里堪称人体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专家还是入门级的灸疗爱好者,无不知其大名。

可以说,足三里为主调一切脾胃问题的要穴,应用极广,凡有胃肠失调,不论虚实寒热各种胃肠问题,艾灸足三里,都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包括健脾和胃、运化水湿、温中散寒、解痛止吐、促进食欲、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扶正祛邪,疏风化湿等等。

韩国著名的针灸大师金南洙先生在《灸治百病》(本人经常参考)一书中写道:“灸足三里穴可以将瘀堵上身的气机引回下身,使下身重新变得有力。

中年人常灸足三里,可以使中年人胃气重振,重获阳气濡养,使气机不会停留在上身,而是循环全身,使身体越来越健康,同时能调整消化系统使它的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足三里能调理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作用。

5、老年灸关元:补元气、耳聪目明!

50岁后即将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症状。
《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关元,关藏的是我们人体的元气,即先天之本的肾气,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到老年的时候就会元气虚弱的情况。
但是我们艾灸关元的话,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相当于在往我们的“健康银行”里贮存肾气,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此外,老年了,身体一般较弱,且体内的各个器官都处在功能衰退期,易患中风等毛病,因此除了关元,还可以常灸曲池,使眼明耳聪,预防高血压、中风。

以上穴位艾灸时间:肢体每穴15-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养病一天一次,11天休息2-3天;保健灸的话,以隔天的频率艾灸。对号入座艾灸,以保一生健
此外,除了以上时期,女性更年期、疾病先兆期、季节交替期、进入疫区前等时期,也非常需要进行逆灸,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灸友们可以活学活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也分好几种,风寒咳嗽,艾灸风门轻松止
人体各个穴位的用途
不同年龄如何艾灸养生
身柱穴:调摄阳气通督脉
人体的“顶梁柱”身柱穴
风门穴,驱除风邪之门户,一个祛风散寒防治风寒感冒的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