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琅邪
琅邪,今作"琅琊",读láng yá,是山东东南部的古地名。此地诞生了琅琊三大家族(琅琊诸葛氏、琅琊王氏、琅琊颜氏)。
中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邪邑,在今山东省青岛市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治东武 (今山东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北魏治即丘县(今山东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琅邪
外文名称
Lang Ya
别名
琅琊
归属
今属山东省
目录
1引证详解
2词语探源
折叠编辑本段引证详解
邑名。即琅琊邑,在今山东省青岛市东南海滨 ①《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②《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③《史记·孝武本纪》:"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
指秦始皇时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钜海,南有琅邪。"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琅邪,台名也,在渤海间。"
指秦琅琊刻石金松岑《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
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西晋伐吴, 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得名①[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 也。"②[清]黄景仁《晓过滁州》诗:"最高知琅琊,翠色披满襟。"
折叠编辑本段词语探源
折叠琅(láng)
1.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一】【玉部】
琅玕,似珠者。从玉良声。鲁当切 。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琅玕,逗(表示停顿,不读),似珠者。
尚书:璆琳琅玕。郑注曰:琅玕,珠也。王充论衡曰:璆琳琅玕,土地所生,真玉珠也。鱼蚌之珠,与禹贡琅玕皆真珠也。本草经:青琅玕。陶贞白谓,即蜀都赋之青珠。而某氏注尚书,郭注尔雅、山海经皆曰:琅玕,石似珠。玉裁按,出于蚌者为珠,则出于地中者为似珠,似珠亦非人为之。故郑、王谓之真珠也 。
从王。良声。鲁当切。十部 。
折叠邪(yá)
1.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
琅邪郡。从邑牙声。以遮切。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琅邪郡也。谓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
前志曰:琅邪郡,秦置,属徐州。后志曰:琅邪国,属徐州刺史部。许从前汉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领东武等五十一县,今山东兖州府东境,沂州府青州府南境,莒州莱州府南境,胶州一带皆是其地。今兖州府诸城县县东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齐琅邪邑也。其地有琅邪山。管子齐桓公将东游,南至琅邪。孟子齐景公欲遵(沿着)海而南,放于琅邪。苏秦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史记:秦始皇屡并海至琅邪。子虚赋曰:齐东巨海,南有琅邪, 皆谓今诸城县。山海经云:琅邪台在渤海郡闲。非也。赵岐曰:琅邪,齐东南境上邑。越书:勾践即灭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立观台于山上,周七里,以望东海。
始皇立琅邪郡,为三十六郡之一。而汉因之。寻周时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许君以其字从邑。傅合郡名为释耳。九经字样曰: 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邹鲁,人有善道,故为郡名。今经典玉旁作良者。未知其说所出。古书无作郎者,且琅邪齐地,非邹鲁地。
邪,古书用为衺正字。又用为辞助。如乾坤其易之邪,乾坤其易之邪,是也。
今人文字,邪为疑辞,"也"为决辞,古书则多不分别。如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当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两句并用者。如龚遂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韩愈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皆也与邪同。
从邑牙声。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汉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隶书从耳作。由牙耳相似。三牙或作三耳
词条标签: 山脉 字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琅琊”何在?历史文献中琅邪山一直都在山东境内
山东省第二大县,人口超110万,建县历史超1400年!
太平经的前因与后果之甘忠可创造《太平经》
临沂为什么要改名?琅琊的起始地点并不在临沂
南琅琊郡
费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