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美好叫拥有江户切子


熊沧宪二:1950年生于日本东京龟户。那里有着几百年玻璃产业的发展历史,同时父亲是传统的江户切子匠人,这样的环境熏陶了他对切子工艺的兴趣,并在大学毕业后投身江户切子的制作与传承。作品除了继承传统技法的精美,还尤其注重结合时代审美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江户切子,是发源于江户时代东京地区的一种传统工艺。江户时代后期,即天保5年(1834年),一位名叫加贺屋久兵卫的匠人,开始用金刚砂在玻璃制品表面进行精巧的切割雕刻,被认为是江户切子工艺的开端。到今天,这项工艺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江户时代的东京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城市,鼎盛时期大约有800万居民。加贺屋久兵卫曾以纸面宣传的方式销售江户切子,迅速打开了江户切子的知名度。到十九世纪中期,江户切子已成为贡品,被许多贵人所喜爱,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商品,属于宝物级别,就像是人造的宝石。

理解“切子”,首先要知道什么硝子。硝子就是人造水晶,在古代叫做琉璃,日本称作硝子。制作硝子分热加工与冷加工两大工艺。前者是将原料高温加热,在熔化柔软状态下进行制作,尤以吹制硝子最为典型。高温熔炼后的硝子原料,经由吹杆吹制加工,匠人们一只手握吹杆,另只手持钳夹住原料后部,拉伸收缩,从而吹制成所需的造型。

冷加工则是在固态冷却后进行加工的工艺,切割加工是其中常用的技法,“切子”就属于这一类。匠人们用金属砂盘、转轮和磨石,在硝子原料熔炼冷却后的各种玻璃器皿上进行切割打磨,得到各种精美的花纹。

  • 划线

一般来说,熊沧宪二在切割前会先画墨线,但这些墨线只是纵横的大致分割线,仅作为正式切割时的构图参考。到底要切割什么样的图案、设计怎样的样式,在动手之前他已经是心中有数。

  • 粗磨

第一道切割,只是用较粗的转轮刻画出较深较宽的纹路,以作为后面构图的主干线条,很难想象最终的样子,但这是最基本的一条线,手只要一抖就无法弥补了。尽管手上有了40年以上的功夫,但每次这个时候,熊沧宪二都要格外仔细。

  • 二磨

用细轮勾勒出纤细部分,依据形状纹样不同,选用的转轮可以有很多种。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到图案在慢慢变化,沿着轨迹细致地研磨,让条纹从半透明变为透明。这是接下来要做的更细腻的条纹的基础。

  • 沙研磨

最后一步,是用金刚砂进行细细打磨。在转轮高速运动中,玻璃表面与金刚砂相互啮合,在一点点的打磨中逐渐变得精细。无论多么高超的切割技术,没有打磨抛光都是不完整的。

切子的花纹基本上都是直线雕刻,讲究左右对称。但就是这样质朴的花纹,通过复杂组合,再加上光线效果,自然就会呈现出精致绚丽的感觉。通常看上去快要碎掉时的状态是最美的,光一下子就透出来了。只有精确掌握切割力度的匠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既不会把器皿切碎,又能得到最好的透光效果。

切子的制作工艺纷繁复杂,相当考验匠人的手上工夫。即使只是加工一个小酒杯,再熟练的匠人1天时间最多也只能制作出2到3个。熊沧宪二总结说,加工切子的时候,需要一边切割,一边观察容器内部;既要照顾切割花纹的美观度,又要兼顾整体上的平衡对称感。要巧妙利用光线透过玻璃折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辉,让水晶玻璃作品获得最大的美感。所以,不管技艺有多么娴熟,在加工的时候都必须专注。

熊仓经营的工房始于70年前,承袭自父亲的手中。除了酒盅和茶杯外,熊仓制作的“江户切子”还包括风铃、万花筒和灯罩等各种物品,这些物品蕴含着他对江户切子如何传承的理解。他一直认为,时代变了,审美也会跟着变化,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很重要。就算自己的手艺再出色,也不能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只有传统手工艺也被消费市场所需要,它才能更有生命力地流传下去。

日本传统工艺是众多无名匠人经验的积累,当蓄积了足够力量时必定会灿烂地绽放。传统工艺自古以来就不断在尝试创新,江户匠人也一直没有失去这种精神,这使得江户切子直到今天依然饱含生命力。对于众多深陷传承困境的传统手工艺,这未尝不是一种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江户切子工艺仅剩的17位传人之一,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匠人精神,是解读日本魅力的精髓所在!
重庆图书馆
硝子,匠心下久违的清透纯粹
战汉玉器六朝辟邪雕琢工艺(研究学术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