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室内设计史

  • 哥特式建筑

  • 中国明清建筑的装饰艺术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专业的室内设计师都希望可以通过研究设计史,以便知道过去各种「风格」的实际情况,知道那些设计作品及特点,了解那些最有趣和最有影响设计方法。

哥特式建筑

哥特出现的背景(政治、经济等)


12 世纪,随着封建主统治的削弱及法国中央王权的逐渐加强,部分城市有了一定限度的自治权。人们开始以极高的热情建造主教堂称赞这一时刻。

于是教堂开始被世俗化了:

  • 教堂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

  • 他们超过了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除了宗教仪典,还兼作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市场和剧场,市民在里面举办婚丧大事。

教会本身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变化:

  • 阿奎那(权威的神学家之一)的美学观点(完整、比例、鲜明)和早起天主教已经大相径庭;

  • 从前,最崇高的美是「上帝的理念」;而现在,世俗的、感性的美在教堂建筑中也已经成为必要的了。

哥特式教学的形制和结构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及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从而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呈现出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的空阔空间。

哥特式教堂的顶部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这就使得拱壁可以减薄到 25-30 厘米(拱顶大为减轻),材料省了,侧推力也小了,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也都细了。

(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拱顶大为减轻)

飞券在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时,可以用十字拱 4 角的起脚抵住了它的侧推力,而飞券的落脚则由侧廊外侧的墙垛进行承重。

因此,所有的承重都放在十字拱的 4 角的起脚柱及侧廊的墙垛上(没有承重墙),所以,中厅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而且侧廊外墙也因为卸去了荷载而窗子大开。因而,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骨架券把拱顶的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 因而采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起脚抵住侧推力)

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一样高。

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装饰、华盖、壁龛等等一切地方和细部,尖券都替代了半圆券。这些风格都是王权统一的。

(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哥特式教堂的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巴黎圣母院宽 12.5 米,长 127 米,两侧支柱的间距约 6 米),因此,教堂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很强。僧侣们借此造成强烈的宗教情绪。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厅越来越高,12 世纪下半夜之后,一般都在 30 米以上,拱券尖尖,骨架券从柱墩散射出来,有很强的生腾的动势。

13 世纪起,柱头渐渐消退,支柱与骨架券之间的界限很弱,垂直线统治所有的部位。看上去整个结构都从地下生长出来,枝干挺拔,向上发散。

哥特式教堂的内部处理


主教堂内部反映着市民文化与宗教的矛盾:

  • 近似框架式的结构,支柱全由垂直线组成,几乎没有墙面。也没有壁画等装饰,体现着教会否定物质世界,宣扬「纯洁的」精神生活。

  • 但教堂的结构体系条理井然,各个构件分明表现着严谨的荷载传导关系,表现着对客观规律的明确认识和科学的理性精神,它们同教会所追求的神秘性和彼岸性是针锋相对的。

到 14 世纪 ,英国的哥特式教堂内部才渐渐爱好装饰,市民的意识也渗透到教会中去。

(教堂内部空间动势强烈;主教堂内部反映市民文化与宗教的矛盾)

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窗子占满了整个开间。受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工匠们用彩色的玻璃在窗子上镶嵌了一幅幅以《新约》故事为内容的图画,成为「不识字的人的圣经」。

(装饰性;体现宗教神学和市民文化)

到 12 世纪,玻璃的颜色有 21 种之多。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教士们解释,这正是上帝居处的景象。

哥特教堂的外部处理


教堂西面的典型构图是,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地分为三部分。山墙檐头上的栏杆与大门洞上一长列安置着犹太和以色列储王的雕像的龛,把三部分横向联系起来(中央,栏杆和龛之间 ,是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3 座门洞都是周圈的几层线脚,线脚上刻着成串的圣像。塔上有很高的尖顶。

(西面的典型构图,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分为三部分)

与内部一样,教堂外部向上动势也很强。所有的劵都是尖的 ,门上的山花,龛上的华盖,扶壁的脊,整个教堂处处充满着向上的冲劲。凌空的飞劵,腾越侧廊的屋顶,托住中厅,似乎要把教堂射出去。

(整个教堂处处展示向上的动势和冲劲,削弱重量感)

教堂的外部富有装饰:华丽的山花、龛、华盖、小尖塔等等堆满全身,同清冷素约的内部形成强烈的对照。大门和它的周围布满了雕刻,刻的是圣徒像或《新约》故事,作为不认字人的圣经,向人们宣传教义。

(富有装饰)

城市的解放和王权的加强是进步的历史运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法国和西欧的建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获得光辉成就的新时期。

中国明清建筑的装饰艺术

中国的建筑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到了明清时期,建筑室内的装饰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门窗的装饰艺术


门窗本为遮挡和联系室内外空间而用,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窗却有着更特殊的意义。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隔扇门和漏窗,棂花的图案取材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 有取材于动物形象的图形,如:龙凤呈祥中的龙凤;

  • 也有取材于植物形象的图形,如:松、柏、荷、梅等;

  • 还有取材于字形的图形,如:回字、万字等;

  • 另外还有几何图形,如:八角、六角等。

  • 有时在这些纹样中间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典故性的纹饰图案,如:八仙拱寿、金玉满堂等。

这些棂花和窗纹甚至成为居室中最重要的装饰之一,为室内增添了很多生机。

藻井的装饰艺术


藻井是中国古代最尊贵的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它一般建在屋顶天花中心部位,起着强调室内空间中心及重点装饰的作用。

明清时藻井的式样有方形、八角形及圆形等多种形式。全部以木雕花板装饰,在角蝉、压槽板及圆顶部位大量采用雕刻工艺,并大量运用贴金技法,装饰意味更加浓厚,是建筑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旋螺殿是明代李庄最精美的建筑,整座建筑没有使用一 颗铁钉。
旋螺殿的藻井向上仰视,层叠向上的各类斗拱形成八面都是由右侧转至顶部的网格状花纹,繁复精美得象剪纸,十分美观。该殿也因其藻井状如旋螺而得名。

梁柱的装饰艺术


柱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构件,用柱子和墙壁构成各种形式的室内空间,供各种不同用途的需要。柱子有角柱、檐柱、山柱,造型也多种多样,有方、圆、八角、束竹状。

在承重的同时,经过工匠们的精雕细琢也已经成为装饰造型的重点。匠师们有的在柱子、梁枋之上雕刻有不同题材的雕塑。

山东济宁东大寺大殿的龙柱、抱鼓石和柱础的雕刻都十分精美。在大寺后 的盘龙柱,更是游龙飘举、格外精巧,再加上整个殿宇的装饰都非常豪华,殿内还采用金地大匾额装饰,更使整个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庙宇装饰的趣味和时代特色。

斗拱的装饰艺术


斗拱是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形状象量谷物用的斗和升子的方木和好象弯弓一样的拱形弯木所组成,所以称之为斗拱)。

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的简化,屋顶的出檐能够依靠挑出的梁枋承托,斗拱便失去了支撑屋檐和传递重量的作用,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构件。

室内陈设的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的室内装饰陈设艺术,到了明清时期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具,在造型艺术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和造诣举世公认。

对称的中轴线家具陈设布置的厅堂,匾额、对联、书画、太师椅八仙桌、条案,再加上象征平安吉祥的瓶、镜等陈设。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装饰图画。

中国的建筑装饰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特色 的特征之一,既表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建筑艺术,又反映出中国古代思想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装饰艺术是多元化的,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陪你一起成长

更多分享

共享笔记


效率工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藻井——中国古建筑尊贵的象征
建筑文化 | 穹顶之上,遇见古建筑的极致美学
福建华安南山宫
斗拱百科
[物品器具] 【中国宫廷建筑】之古代宫殿华丽篇章---点睛之笔(很多)
中国古建之美,美到骨子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