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军的美械师与德械师的区别
美械师 在1942年初,美国政府按照《租借法案》向国民党提供美援时,蒋介石向美国一开口,就要求美国向其提供100个师的武器装备。美国则答应提供60个师的全套美式装备, 分为两期,第一期为30个师,时间为打通滇缅路之前。待打通滇缅路之后再提供第二期的30个师。而后在1943年12月的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将美国援助的装备增加为三期,合计90个师。罗斯福答应了。 


因此,从1942年底开始,美国开始武装重庆国民党军队,第一期提供的装备为国内的30个师与驻印度军6个师(缅甸远征军战败逃至印度的一部),共计36个师。而在1945年初打通滇缅路之后,一方面因为蒋介石赶走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四星上将)。另一方面,因为国民党军队在中国战场的全面溃败,美国在得到了苏联出兵日本占领区的承诺后,认为不必从中国大陆进军日本,因此,第二期只给了国民党3个师的装备。其他的全给了印度。因此,国民党在抗战时,总共获得了39个美械师的装备援助。国民党用这批装备共装备了13个全美械军——N1A、N6A、2A、5A、8A、13A、18A、53A、54A、71A、 73A、74A、94A,4个半美械化军-46A、52A、60A、62A。 
那所谓的美械师比当时美军装备差远了,车辆不足,自动火器少,基本没有装甲力量,火炮偏少而且口径小,只能说比日军的装备强 


德械师 
作为欧洲陆军强国的德国,历来就是一些在军事上相对比较落后国家的学习效仿对象,如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建立的陆军几乎就是照搬普鲁士陆军全套军事思想、建设制度和制式操典。而中国很早就开始学习德国军事,清朝后期所建立的新军,就有着深深的德国军事影响的烙印。 
佩戴M35钢盔的年轻中国军人 
在整军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编制的部队有着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 
根据塞克特的《陆军改革建议书》之方案,全国60个师称之为整编师。193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一批10个师的整编计划,由于此时这10个师的德械装备尚未运抵中国,只得在编制体系和武器装备方面进行一些内部调整,故称调整师。在这10个师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这支部队全部按照当时德国陆军步兵师的编制编成,与国军其他师级部队全不相同。 
概念提出 
所谓整理师是根据1934年12月整军计划分批进行编组,未轮到编组部队根据1932年6月军委会颁布的《陆军师暂行编制表》的四团制师为标准进行整理,故名整理师。这种师编制为两旅四团,师直属骑兵1个连、炮兵1个团、工兵、通信、辎重各1个营、卫生队1个、特务连1个。 1936年,军事委员会对整军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规划,确立了减少大单位、充实小单位特别是充实团以下部队的战斗力以及人事、经费等方面的整军原则,根据这一规划整编的部队称为二十五年调整师(1936年即民国二十五年),初步计划年内完成20个师的整编。 


整编先从中央系和东北军中开始,中央系37个师共186个团,除正在围剿红军的一线部队外,其余部队一律改为四团制的整理师。各军师直属的骑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则集中进行整训。预定中央系参与整军的135个团中先整编出18个四团制的整理师,再将其余63个团合编为32个团,在此基础上组建8个新编师,新编师基本上以2个整理团合并为1个团。 
东北军18个师54个团计划整军为10个整理师(由原来40个团组成)和2个新编师(由原来8个团组成)。

新编师特点 
整理师的各级军官基本还是以原来的各级军官为基础,而新编师则完全打破原来的人事,由来自不同部队的各级军官进行混合编组,以彻底清除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的现象,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国家军队。 
整军过程中,当时担任第五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法肯豪斯对该计划提出了建议:各师应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和装备为标准,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组建工兵营和通讯营的,可以先组建工兵连和通讯连;加强炮兵建设,各师应尽量配属一个辖3个炮兵营的炮兵团(山炮营、野炮营和105毫米榴弹炮营各1个);轻武器方面应统一武器制式,并在师建制里组建一个修械所负责武器的保养维护和修理。 整军计划 
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1942年杂志封面上的德械师 
至1937年7月,国军中中央系共调整35个师、整理24个师,东北军调整10个师,运用调整方式而未完成的有5个师,另有粤军10个师、川军26个师、9个独立旅被整理。在中央系的30个师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装备,其中还有几个师是接近全部实现了德式装备,并接受德国顾问的系统训练。以经过这样的整军而面貌一新的中央军,堪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在抗战初期,就是以这些经过整军的德式师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不少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战再晚一年爆发,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军队接受先进的德式装备和德式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局面至少说可以乐观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时期国军德械师
不存在的“德械师”,实际只是按照德国军事思想训练的“德式师”
国军有些嫡系部队的武器装备,相较于德械师差别也不大
 镜花水月——评抗战前夕国民政府的整军计划(上)
1933年6月,《塘沽协定》签订后,由于十七军在古北口重创日军,何应钦按照日方要求,撤销了徐庭瑶军长一职
一个新编主力旅,下辖3个主力团,总兵力为何不到3500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