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



       动于静之内,静于动之中;陈式太极拳要求身虽动,意贵静,神敛则气顺,心静而体松。松则容易入柔,柔才能体现灵活——这是太极拳“松、活”的要义所在,放松柔活是充满活力的体现和要求。


       灵活,是指在由松入柔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加强缠丝劲的练习,促使肢体在缠绕中得以放松灵活地锻炼。缠丝劲要求意、气、劲、形四者合为一体,是内气潜转收放同肢体螺旋缠绕屈伸进退的有机结合。一般学者在这一阶段,体内气息尚未充盈,所以,在腰劲的统领下,重视双肩和双胯部位的画弧转圈和螺旋运动,驱使四肢屈伸往来地缠绕旋转。陈式太极拳中的每招每式的每一动俱要求以身行气,以气运身,以身运手,手领身转,足从手运,步随身换。最紧要者,手、眼、身、法、步必须融会一体,旋转一致,渐悟缠丝劲的要领。


       此时行功练拳,感觉大不同前,自觉招招式式以中气潜转为中心,腰为主宰,引动肾气滚动,两腰隙同步旋转互相传递,驱使体内之劲出入而有序,各领半身转动,在其带动下同时注重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一合周身上下无处不合。同时,要求在腰劲的统领下,驱使颈、脊、腰、肩、胯、肘、膝、腕、踝等关节,接骨斗榫,对拉拔长,松柔旋转,节节贯串,互相传递,引导身体内部气机收放运转畅通无阻,从而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灵活性提高,稳定性加强,全身肌肉松弛收缩高度协调统一,增强肌肉、筋腱、网膜(软组织)、骨节的伸缩和旋转机能及弹性和韧性,细心推求来脉转关趋势,确保其转关要真。


       在此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注催不注领,注合不注开,注入不注出。尤其是要注意转关过节处,转关必须折叠转换,此处最容易出现棱角,所以要特别存心留意,转关过节时需要慢而松、柔而活。这是太极拳最容易显方之处,也是接骨斗榫的关键所在。在训练过程中,此处会发出—种响声,陈式太极拳称它为骨鸣现象,又称它为筋骨齐鸣。这种响声开始微小,逐渐由小变大,尤其是肩、胯关节表现为最。虽说这是陈式太极拳修炼的必经之路,说明此时关节放松程度还不够理想,关节在旋转运动时多少还存在着用力现象,旋转也不圆活、还有棱角出现,导致关节腔内摩擦力所致。所以拳论中有:“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为此,应当在放松的基础上继续磨炼,促使旋转之圈逐步练圆。随着功夫增进,骨鸣声则会由强变弱,再由弱变无,肢体则会出现一种明显的活顺灵敏之趣味。正如拳谚所云:“要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


       通过螺旋缠丝的训练,将太极拳的松柔与轻灵积于一身,化掉了一切后天所养出来的拙力和僵劲习惯,化生出返还先天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极强的旋转能力。尤其是通过身体的内旋外转,五脏六腑同时得以摩荡,辅助肾气出入有序地互相旋转传递,使身体内部气息得到转机,引导周身上下呈现出一片轻灵而沉稳的景象。与此同时,通过注重内三合,即筋与骨合、气与劲合、心与意合的锻炼,身体内部气机团聚力和潜转能力增强。逐步达到上虚、下实、中间灵的境界。


       通过松活训练,练习者可以逐步掌握内汽潜转,劲由内换的规律,而持续地注重松、沉、灵、活地练习,则是陈式太极拳培养内气团聚力的主要手段,在这过程中要不断细心体会和揣摩“太极中分一气旋”的理与法及情和景。


       在完整的太极拳圆圈之中,辗转虚实须留意,使每个动作在承上启下之处要慢、轻、柔、缓、均,求得圆活无阻,慢而不滞,快而不乱,轻而不浮,沉而不僵,体中内气和内劲活泼而自然,腾然而有序。其劲隐藏于体内,发于心神,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缠绕运行。体内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带动骨节、网膜传递旋转,肌肉、筋腱折叠贯串与缠绕。由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皆寓于心腹之内。


       松于活之内,活于松之中,松活而沉稳,既是陈式太极拳内气潜转与肢体外形缠绕的有机结合,又是有心练柔、无意成刚的最佳措施。此外,松活还要有阶段层次区别地划分,每个层次对松活的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讲,要在懂劲的基础上,松而不懈不空,沉而不滞不僵,轻而不浮不飘,这才是陈式太极拳松活的要求所在。


       欲练弹抖,先练蓄发。所谓蓄发是指陈氏太极拳运动在训练柔过气、刚落点的过程中,练气而化劲,聚柔而刚发在外形的表现。但内气是催动外形的主要动力,因此加强内气允盈的培养练习,则是初学“蓄发”的必修之路。


       拳论云:“蓄而后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在蓄劲的练习过程中,首先要讲究让劲道蓄得住,蓄得足,要求肢体具备五弓(身躯和四肢)之能,蓄而后发。但是,要注意做到腰弓(身躯)为主体,其余四弓为辅佐,五弓之劲合为—体,以腰为主而互相传递,开合有序,松紧得当。


       太极拳在蓄劲训练时,通过拳势中的“虚领项劲、松肩垂肘、含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使周身构成负阴抱阳之态势,犹如开弓满盈,促使肢体做功距离加大,并且加强其弹性的储备能力。同时,要求周身之气聚集于丹田之中,只待勃发之机,其劲具有一触即发之势。此外,劲力除虑领顶劲外,要求周身之劲全部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周身之劲向下松串越多,足底的反作用力就越强),以助足底之劲上翻传导,身体的重心在蓄劲时要偏于后腿(左右),以便于转换调整。蓄劲总的要求是:上肢虚拢,下盘稳固,中间松沉而灵活。


       陈式太极拳发劲时,要求在劲力蓄住的前提下,能使体内之劲发放出体外,如满盈弓之箭脱离弦扣,有中的入内之能效。其关键在于“拧腰、扣裆、松胯、泛臀、双腿里缠、双足内旋、前脚把、后腿蹬”总归完成一气。其中,腰的旋转是主要动力来源,双肩窝(云门穴)内气机潜转,互相传递,形成通背劲;腰松而活,肩顺(放松)而脱,劲力要求一吐即收,形体要求一抖即松。重心要求发在前(腿)松至后(腿),四六分成,尤其在发劲的一瞬间,注意要有劲力从肢体某一部分松抖出来的感觉,决不可产生丝毫的努劲用力的现象。如其不然,气与劲在体内会产生滞呆之意,聚积在体内得不到完全运用与发挥,则会导致发劲时头和身体出现一种不应有的震动之状态,这是劲力没有发出去在体内憋屈所致。如有此现象,轻则头晕目眩,桩根不稳,重者鼻口窜血,要引起学者高度重视。


       若要打(发)对称劲,要求双手臂之劲相连而传递,并出入有序,双肩松开似脱,而又相吸相系,相对相逆,其身法要求旋转之中平衡顺稳健,主宾得当,阴阳扶承,虚实兼备。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在蓄发势当中不要蓄势过低,一旦发劲身体反而高了起来,这不但易犯钻顶之弊病,而且会导致横气填胸、劲散而不能聚和桩根不稳等缺点。学者不可不知。为此要求蓄与发之势,身体必须保持平整,同时要求在形体上注后不注前,注催不注领,领劲白然;在内劲方面要求注入不注出,注引不注阳,出劲自然。尤其是在发劲刚落点的一瞬间,要求双脚如钉在地面上一样,后脚跟决不能离地和挪位,否则,劲力很难做到起于脚跟、行于腿,劲散不聚,发而不整。练习者必须谨记。


       此外,劲力发放出体外后,身体有一种自然还原之能量,犹如弓箭分离之后弓弦得以还原之状。所以在发劲训练过程中要细心体会,以求蓄发连续,不可中断。同时,要求做到劲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犹如枪膛内发出了第—颗子弹后,第二颗子弹则自动上膛的感觉,可见,发劲落点后还得需要蓄劲还原,如不及时还原,劲散而不聚,不能做到连续发劲的效果。为此,必须明其聚(蓄),适其发,贵其连,尚其速,神其用,方能得窍。发劲“刚落点”的要求是“疾、猛、准、狠”。运动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动作宜出手点炮,回手似火烧。它要求动短、意远、力促、劲长、气足、疾速、刚猛。如拳谚云:“远打一丈不为难,近发贵在一寸间”,即“寸劲”也。


       太极拳盘架修炼时,讲究皮毛要攻(竖),筋骨要松(对拉拔长,接骨斗榫),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练得内劲充沛,一身虚灵,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知己功夫),这是太极拳推手较技的前提和基础,同样,在盘架熟练懂劲的基础上,加强推手较技练习,只要方法得当,不仅可以加深对拳架体用内涵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在敌对双方互听消息盈虚阴阳转换的同时,善于利用自身劲路优势,引诱敌方失机欠势(知彼功夫);只外,推手较技练习还可以起到活动筋骨、互相按摩等强身健体、娱乐交流和益寿延年的效果。经过练习,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神,渐悟懂劲而阶及神明。由此可见,一个太极拳家盘架水平与其推手较技功夫在层次上基本是一致的,历史上没有不精于盘架的太极拳推子较技大师,也没有不善于太极拳推手较技的太极拳家。历代太极拳名(明)家都既有精妙入微的太极拳架演练功夫,更有着高深莫测、出神入化的太极学推手较技技巧,他们通过深厚功力所表现的神韵气质和刚柔相济的效果,不仅是雄厚功力的发挥和体现,同时也是高度艺术境界的升华。


       太极拳盘架训练过程中,始终要求保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含胸塌腰、束肋合腹、双胯挣衡、前卷里合松胯圆裆、双腿里缠、十趾抓地(单脚踏地除外)、双脚旋转开膝合髌、心气同步沉降、气沉丹田等。在腰劲旋转的主导下,应从松开关节为着眼点,使其骨和关节在旋转运动中做到开合生变,运聚成圆,圆则松活,活方气敛(收敛入骨)。松活而沉稳,是太极拳内气潜转与肢体外形缠绕的有机结合,也是有心练柔、无心成刚的最有效方法,功积力久,松活弹抖,化发随意,刚柔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松活弹抖
太极拳的身法
太极拳“无敌”奥妙何在呢?九点身法要求是关键!(张耀忠) 太极养生堂
太极拳学什么?怎么去练?
太 极 拳 运 动 的 基 本 原 理
太极推手的十大阴阳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