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招 | 课堂导入怎样既新颖又自然,这两招儿很有效!



好的课堂,总会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吸引眼球,触动心灵。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导入有法,导无定法。每一个教师、每一堂课都可能随机诞生不同的精彩导入。



我这样开启“课堂导入”

     侯富存

课堂导入一定不能舍本逐末,导入只是一个桥梁,负责把旧知与新知、生活与实践、教师与学生有机联系起来,但这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导入如果过于冗繁,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要做什么


爱玩、爱动是学生的天性,刚进入教室,他们很可能还沉浸在课间活动时的愉悦中,思想的回归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就要求课堂导入要有的放矢、立竿见影,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产生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导入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

在化学课上,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和思考的问题与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冲突和矛盾,才能启迪学生思维,主动将矛盾转化为问题提出,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发现有待于学习和探索的新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我更习惯于借助实验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声、像、情、文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中,我一开始并没有介绍什么是“化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演示“白纸现花”“滴水生火”等趣味实验,联系生活实际,让每个学生体会“什么是化学”及“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只是下一个“死定义”。在教学导入中加入一些趣味实验、故事笑话或视频,能够减少学生对课堂的排斥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寓教于乐,学生参与度就会提高。

利用突发性问题,因势利导

课堂的导入不能只限于设计,有时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情可能才是最好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它有可能发生在餐厅,也有可能发生在操场,抑或是你从网上、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故事,甚至就发生在临上课前学生的吵闹声中,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你课堂导入的素材。这些距离学生或教师最近的素材,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节时,课前有几个学生围着火炉,为了提高室内温度,他们打开了火炉盖,我发现后立即进行了制止,告诉学生煤气中毒就是这样发生的,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特征——没有气味,这就是人们不易觉察煤气泄漏的原因。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正是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生活中发现实例,从实例中引出理论,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在导入中涉及教学的重点,这样的课堂导入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注意课程的联系性,顺理成章

学生的学习实质是在旧知识形成理性的基础之上,使旧知识扩展和延伸形成一个新理念,从而使新旧知识相互结合构成新的知识结构。通过复习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导入新课,使这些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温故而知新。

化学学科明显的特点是,大多数章节要么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要么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认知上,各章节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与生活的联系极其紧密。例如,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学生知道了氧气有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重要用途,那么实验室用到的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工业上大量的用于医疗的氧气又是如何获取的?学生迫切想知道氧气的制取方法,在复习了旧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引入了新课《氧气的制取》。新课上,通过复习再现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的内容,教师很容易提出新的课题,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

值得警惕的是,课堂导入一定不能舍本逐末,导入只是一个桥梁,负责把旧知与新知、生活与实践、教师与学生有机联系起来,但这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导入如果过于冗繁,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在导入时,最好不要说废话,有的放矢才能立竿见影,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最简练精准的语言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正宁县周家初级中学)



无意中的匠心

     黄婷婷 杨智伟


问题是打造学本课程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时时关注学情,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抛给学生,等待学生给出答案,或遇到学生不会就急于说出答案。


课堂导入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打开他们的学习思维,所以一个合情合理的课堂导入直接影响一节课“学习场”的构建,而这个课堂导入实际上属于课堂驱动性导学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打造学本课程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时时关注学情,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抛给学生,等待学生给出答案,或遇到学生不会就急于说出答案。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达到设计课堂导入从而驱动学生学习的目的。那该如何设计一节精彩的课堂导入呢?

以语文教学《烟台的海》为例。

在备课前,基于学情的调查,我知道学生对写景类散文了解不多,那该怎么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正当我苦恼之时,无意间看到3个字——好朋友,顿时让我茅塞顿开。

我想,烟台的人与烟台的海何尝不是一对好闺蜜、铁哥们、知己呢?我可以从“好朋友”的角度设计课堂导入!第二天上课,我便这样导入:首先我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的好朋友是谁?由于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孩子们个个都争着抢着回答。大多数孩子都说的是自己同班级的同学,即便有些孩子说的不是现在这个班级的同学,但也说的是之前在某幼儿园或某学校认识的同学。从这些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交友观是十分狭隘的,在他们的认知里,可能觉得自己交到一个好朋友是很难得的。

接着,我又问了一个问题:好朋友只能有一个吗?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是”。接下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是自己的老师,有的说是自己的姐姐……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们才意识到“好朋友”的定义并不是一个个体对应另一个个体,还可以与任一集体形成一种博爱。

紧接着我又问:“好朋友能不能跨越物种呢?”个别学生脱口而出:“当然能。”他们立即列举出诸如小狗、小兔子等小动物,这就体现出他们内心对动物的关爱。还有学生说出大山、树木花草的回答,这也反映出孩子们内在“人本善”的人性美,同时也体现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只是他们的这些价值观从来没有得到放大,他们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就具备“真、善、美”这些优良的品质,而孩子们在潜意识里早与自然成了好朋友。作为教师或家长,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点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美。

我又继续引导:你们想成为一个博爱的人吗?这时,所有的学生回答“想”。紧接着,我便说了以下一段话:其实,我们和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好朋友,包括可以与朝夕相处的课本成为朋友。但这就要求我们具有高贵的品质,如团结之心、无私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环保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经过这样的点拨和拓展之后,孩子们似乎懂了一些,为新课的讲授作了很好的引导。

最后,我引出了课题:如何与这些大环境做好朋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烟台人与烟台海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在那节课上,孩子们好像有点着魔,个个都很起劲地去学习《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我想这样的学习效果与合情的课堂导入设计是分不开的。

有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恰恰是最简单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再加入一些适当的点拨和拓展,让简单的问题折射出深刻的思考,就更能体现教师的匠心独运了。

(作者单位系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编辑:冬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练习课中关注后30%学生,提升课堂质量
关于如何上好一节课
新课程下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