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悠游石龙峡一一走读九宫山(4)

观山景,看流泉,赏异木,石龙峡应为首选。 石龙峡是九宫山风景区之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铜鼓包西侧的三峰山北麓。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山谷,海拔高程1400米至500米。山道弯弯,曲折迂回,面包车自九宫山顶一路绕行下到半山腰,伙伴们紧张得不行。 入园先看游览图,感觉不错,但有些担心体力不支。导游介绍说,景区以石阶、石径贯通,石阶约5000级,最大坡度45度;石径宽一米,石阶石径以花岗石料石砌成。跨越山溪之石拱桥七座,铁索桥二座、跳石、栈道各一处。桥头多建有平台,可供游人休息。

原来,石龙峡景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奇石、寿木和大片混交林群落为主,统称“翠寿坡”。下部就是以溪水和瀑布为特色之石龙沟了。

领略石龙沟风韵,倾听溪水与瀑布之交响,我想,此境非但养眼,肯定也悦耳养神吧?! 沿陡峭石阶行走一段,便有状况:人未至,声先闻也。 最先映入眼帘乃“龙源” 瀑布,悬约50米,看那半圆形山岩,两侧相距约30米,崖顶瀑布飘然坠落,注入清澈见底的圆形水潭,在西口奔涌注入山溪。斯时伫立或打坐,听流泉,聆鸟鸣,岂不快哉! 随意游走,一路攀爬上行,左顾右盼,那份闲适与惬意,非身处山林峡谷者莫能体验。

石龙沟溪东有一巨石兀立,状若著宽肩大袖的老者,拱手面崖。传说这是懒拙和尚的化身。懒拙和尚,不知其俗家姓名,原为明朝末年进士,后出家礼佛浪迹山林。懒拙到石龙沟后,见奇石流水,人迹罕至,遂在此野居,“饮酒不醉,赋诗不存”。 缘何?原来此地有很多拐枣树。拐枣是饮酒防醉的佳品,口含拐枣喝酒就不醉。据说这懒拙和尚吟诗作词,常有感而发,但不愿传世,书后既焚烧。溪流西侧的巨石,就是他的焚诗台。唯有一首赠诗因写在一把扇上被流传下来,诗名《九宫山》: 行行行至老山腰,足踏云关万虑消。 瓦缶煎茶燃叶竹,崖泉流水洗牙瓢。 重重叠叠云千片,曲曲弯弯路一条。 此处上方应不远,担头风月自家挑。

石龙沟内,还有几座石桥:谓“吴钩”、“印月”、“宝带”、“大观”。大观是石龙沟中桥面最为宽阔的一座,其上还建有桥屋哩。 这正走:观瀑自是悦目事,赏桥却须心底宽。 沟中之树,极为奇特。它多生于石缝之中,根盘虬曲主干异形,令人惊讶。遗憾的是,我等均是植物盲,非有标识者不知为何树种或科目。 先说石龙沟之“翠”。这里汇集了九宫山95科、274属、536种木本植物中的60%,国家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伯乐树等三种;二级保护的有鹅掌楸、花榈木、篦子三尖杉、永瓣藤等四种;三级保护的有白辛树、紫茎、天竺桂、楠木、黄山木兰、黄山花楸、青檀、华榛等八种;湖北及华中省级的有双盾木、云锦杜鹃、长蕊杜鹃、金缕梅、水丝梨、青钱柳、大血藤、黑壳楠、紫楠、檫木红枝紫、仿栗、南紫薇、毛红椿、湖北海棠、湖北苦枥木等三十余种,林内还有众多的蕨类植物,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广泛颁布于林下树上,危崖峭壁,沟边潭旁。说翠,还因为这里观赏植物种类繁多,据查达400种以上,五彩缤纷的观赏植物争奇斗妍,将翠寿坡装扮得分外娇娆,使这里四季如春。

石龙沟内有组合景观“一瀑、一潭、二桥一栈道”,颇有诗情画意:一道50米的铁锁桥,名为“锁云”。桥下涧水奔流,人在桥上俯视,触目惊心。桥的另一端连着栈道,以钢材锲入峭壁石崖,铁板为阶,共213级,呈45度的斜坡。其下为跨溪石桥曰“观瀑”。桥为石拱曲拱半圆,如在溪上圈起一条玉带。人在桥上,凉风习习,涛声振耳,水雾扑面。其瀑曰“龙湫”,高达60米,宽愈20米;崖下清潭,白石碧水,直抵桥下,潭曰“石龙”矣。

再说石龙沟之“寿”。一是这里地形优越,地貌奇特,没有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蚀,人为破坏干扰亦少,故而保存了很多古老孑遗类植物,如伯乐树,篦子三尖杉、香果树、核桃、鹅掌楸、紫茎、青柳等很多国内单一种属。按种的起源而称“寿”,当之无愧;二是现存百龄以上古树不胜枚举,这里山脊幢云如盖,沟谷古木参天,林涧藤萝如织,林下台藓多多,充分显示原始森林之品相。沿着新修的条石旅游小路蜿蜒而下,沿途古树奇木连片成群,树姿奇特而古雅,着实堪称奇绝。据初步统计,这里百岁寿星多达1000多株,松科、樟科、金缕梅科等就在沿路右侧的山谷中,途中可见。 翠寿坡称“寿”,还缘于中草药资源丰富,珍贵的有竹节人参、黄连、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灵芝等,开发利用为民造福,岂非寿乎?!

石龙沟虽是人为开发的景区,但林、泉、溪、瀑、潭自然之美,本身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辅之以路、桥相衍,使游客行走畅快、安全,岂不美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通山:九宫胜境石龙峡
从已经消失的古桥
彭序华 | 碧 涧 流 泉
石龙峡
正在消失的古道:桂峰~樟湖西坑峡古道
这野果只能嚼汁不能吞,奇形怪状很独特,只有农村娃才吃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