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怀映秀湾一一《大河之舞》后记

在映秀种植思念(后记之一)

与映秀结缘,且似是不解之缘,我很意外。

映秀之于我,已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称谓了。

我很惊讶,对于映秀镇,对于映秀湾水电站及其映电人,从情感上,我怎会与之有了难以名状的牵挂与认同呢?出入映秀,我确信自己不是旅人,而是在走亲戚。

映秀之于我,是一个由陌生、熟悉到熟识的人生体验啊!

说陌生,是因为发生特大地震前,只知那里是偏远山区,有个名叫映秀湾的水电站;讲熟悉,是看电视新闻,当年就是震中的小镇映秀荡然无存,废墟下掩理了几千人,也成功救出了不少人,那个被深理179小时奇迹生还的小伙子——曾经令国人欢呼雀跃的马元江,竟然就是我后来作面对面采访的映电员工;讲熟识,是我感同身受,决定为既遭受地震巨灾、又遭受山洪泥石流大灾的映秀湾水电总厂之涅槃重生塑像,真实记录灾后恢复重建3座电站11台机组的英雄壮举,唱一曲抗灾自救、顽强拼搏的生命赞歌。

地理映秀,大地震前堪称天赐美境。她座落于岷江河谷:东岸娘子岭,西岸盘龙寺山和大红岩山,耸成三山挟裹之姿;岷江与渔溪河在此融合,形成交汇之态。鬼斧神工,遂成“三山竞秀、二水争流”之地貌奇观。她是出入阿坝州的南大门,距成都78公里,国道213线和省道307线在此交汇,是游人赴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景区的必经之地。

由广东东莞市援建的震后映秀,情形如何,我原本心存疑惑。可当我于壬辰年初夏造访此境后,竟如同遭遇地震般震惊:地震将其夷为乌有,东莞人却化腐朽为神奇,在一爿废墟上新建成一幢幢凸显羌藏民族风情的别墅型楼群。街市布局新颖,环境绿化美化雅致,除一部分幸存原住民和刻意保护的“漩囗中学废墟” 留作警醒外,这里的一切全都崭新。

怀揣更多疑问,我用10多天时间来往穿梭于都江堰和眏秀湾。在映电总厂办公楼、中控室、电站闸首、机组厂房山洞……以一个作家的敏感,走近映电当家人、大部分中干和优秀一线员工,用一颗虔诚的心与之碰撞并融洽交流。

我很钦佩,两度蒙难,悲伤与沉重化解,困惑与迷茫消散,奋发与崛起共生……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企业啊!

自1971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至今,被誉为川西北“高原明珠”的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已然年届“不惑”。

“不惑”的映电和“不惑”的映电人,令我在酷暑里长吁短叹、长夜伏案、欲罢不能……于是就有了这部状写灾难与灾难抗争的《浴火重生》:她记载我的见闻我的访谈我的感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摧不垮的映电和一群打不倒的映电人。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里,作者同样感受到映电和映电人的另一种品质:许多厂网平台及《映电通讯》撰稿人的大量文章被当作素材征用,有些还被原样“照搬”。

因此严格地讲,《浴火重生》的作者应该署上这样三个字:映电人。

是映电的人与事成就了这本书。

是映电人自己完成了这本书。

与映电亲近,我是在作一次心灵洗礼。

与映秀告别,我已在这里种植下思念……

张立先

(2012-8-16深夜于废思堂)

重生的力量(后记之二)

在川西北高原峡谷间的这片土地上,四年里发生了三次重大自然灾害。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2011年7.03山洪泥石流灾害——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精确地知道,有多少家园因摧毁而重建;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精确地知道,有多少面孔生死明灭;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精确地知道,有多少记忆戛然而止。

尽管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四年里选择了有“选择性”的遗忘,努力忘却灾难带来的伤痛。但在忘却的背后,又有新的影像在忘却的过程中,再次像标本一样,镌刻在记忆深处——那就是企业四年多的恢复重建历程,那1500多个日日夜夜。

当地震的惊恐和余悸还未散去,泥石流又摧毁了震后重建的成果。最致命的,是投身重建的人们,此时,他们疲惫的身心早已达到了极限。想哭,却没有眼泪,欲哭无泪,这是何等的心灵煎熬?

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在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目光渐渐位移后,他们开始与自己的内心交战,在最单纯的重生愿望中,他们相互温暖、他们相互鼓励、他们相互支撑。

灾难,成就了从未有过的人性裸露;灾难,成就了从未有过的人心所向;灾难,也成就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投入。

天降大任,义不容辞,这种神圣感是空前的。

它让人感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自己与这块土地休戚相关,在这里,需要自己与其他人休戚与共。

我们不能犬儒,不能抱怨“命运”。 重建战场上的人们,挑灯夜战、挥汗如雨。

我们亲历、我们见证、我们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重树信心、心灵疗伤、重建家园的全过程。

一篇篇文字,记录下我们在第一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一幅幅照片,定格住国家电网人奋起抗灾、投身重建的感人瞬间。

文字,是生动的,尽管难以表达灾难的全部,但交织着电力新闻人的情感;

画面,是生动的,聚焦着多维色彩下,电力人勇敢坚毅的眼神;

映电人的灵魂,是生动的,彰显着央企的铁肩道义和责任。

四年了,我们在莹莹泪光中回想,有悲伤、有欢笑、有离奇、也有平静。

四年了,我们同气相求、守望相助;我们尽职守责、同舟共济。

紧锁的眉头渐渐展开,撇下的嘴角渐渐扬起,久违的笑,如春藤一般爬满了我们的心间眉宇。

灾难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敬畏和谦卑, 四年了,我们没有随波逐流,也没有凌空虚蹈;我们践行做现实主义者,求应然之事。因为,经历了流离失所、痛哭流涕;经历了咬紧牙关、重建家园的人,更加明白:真实——尽管有时会让人十分难堪,但是,它显示出来的勇气足以令虚伪却步。

2012年盛夏的阳光洒在脸上,炽烈着我们的内心。

我们为自己加油,也为同伴加油、为汶川加油、也为我们的企业加油!我们努力摆脱困境让自己站得更直些,我们的内心,其实,不仅仅只是充满温情。

2008年5月12日,原本是平常的一天,因为一场灾难,这个日子被写进了史志,也在灾区人的心里,刻上了一道深深的“刀”痕。

2012年清明节后的第37天,就是“5.12”汶川大地震四周年,总厂领导班子到映秀和耿达公墓祭奠在地震中罹难的员工,他们记不清楚这是多少次到这里看望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们,但每次来,他们都会带去总厂恢复重建的好消息。

他们笑着向劫后余生的人们问声好,向自己问声好,愿活着的日子越来越安祥;向罹难的同胞,包括他们的亲人问声好,我们厂的11台机组今年就要全部恢复发电了,兄弟姐妹们,安息吧!

映电人用行动和不争的事实告诉所有人——没有任何一个寒冬不能逾越,这就是重生的力量!

2012年8月底,在对这本长篇报告文学初稿进行讨论的时候,总厂厂长吴耕、党委书记文光辉代表总厂领导班子一再表达着一份由衷的敬意,吴耕、文光辉对那些在映电总厂遭遇重创和进行艰苦卓绝的恢复重建时,一直给予映电总厂干部职工关心、支持的各级领导、各参建单位致以衷心的感谢!敬意无限,心怀感恩;对全厂干部职工四年来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精神和艰辛付出致以衷心的感谢!言辞恳切,发自肺腑。

这是一篇留在金秋时节的文字,我是含着泪、笑着写下的……

童洪 2012年9月于都江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哀悼之后我们该做什么
十大最具破坏力的天灾
2010年全球灾难悲情回顾
被“污染”的东京电力
雨过天晴
【原创】大自然真的在发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