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颅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bone)是一类发生于骨髓而无区域淋巴结及内脏受侵的少见骨肿瘤,其发病率仅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2%,占全部淋巴结以外淋巴瘤的3%-5%,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肢长骨及骨盆(50%)、上肢长骨(20%)、脊柱、肋骨等。颅骨作为首发部位的病例非常罕见,1983年国外学者报道了第一例颅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迄今,国内病例资料完整的个案报道不超过10例,英文文献报道不超过30例。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6月23日收治1例颅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现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患儿男,8岁。1个月前不慎跌倒撞及后枕,当时后枕部可触及一小肿块,未作处理。数天后开始出现进食后呕吐,为喷射状,伴有头痛、发热、盗汗,以“感冒”对症处理。约10d后枕部肿块逐渐增大,质软,边界清,外院行头颅MRI+MRV检查,提示上矢状窦后部及双侧横窦近段血栓形成的可能。予脱水、溶栓、抗凝治疗1周,皮下肿物较前有所增大,停止抗凝,于2015年6月23日转入我院。查体:左侧后枕部及耳后可分别触及一大小约5cm×6cm、3cm×2cm的肿块,边界清。前者质软,有波动感,后者质地较韧,均有压痛。入院后患儿头痛加重,呕吐频繁,肿物迅速增大。头颅CT显示左枕颅内外沟通性肿块,有筛孔样骨质破坏,考虑为肉瘤样病变(图1)。MRI显示窦汇-直窦-小脑幕缘窦明显扩大,内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图2)。CT血管造影显示:上矢状窦后部、窦汇和双侧横窦近端被肿物侵袭,左后枕部病变周围见多发迂曲血管(图3)。

患儿于2015年6月26日局麻下行左侧耳后头皮下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图4)。次日,在全麻下行左枕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灰色鱼肉样,质软,血供不丰富,边界不清,内部组织坏死,大小约10cm×8cm,枕骨虫蚀样破坏,最大骨质缺损约0.5cm×0.5cm。病理报告为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行化疗,出院前复查头颅MRI显示颅外肿物消失,颅内仍有少量肿物残留影。

讨论  

按照颅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将其划分为两型:I型,病变原发部位在颅盖骨骨质内,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鳞部;II型,病变主体位于颅底骨骨质内,包括蝶骨、筛骨及颞骨岩部,可累及蝶窦、筛窦、鼻窦及海绵窦等颅内静脉窦。        

林松通过回顾分析病例发现,颅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儿童和成人两个高发病年龄段,且发病年龄段与病变部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型颅盖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40-55岁的成人;II型颅底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5-15岁的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本例患儿8岁,肿瘤位于颅盖与颅底骨交界处。无论是颅盖骨还是颅底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均以男性多见,国内已报道的病例中男女比例为3.5:1.0,这符合原发性淋巴瘤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1.5:1.0)的性别分布特点,但由于本病发病率低,尚无法判定其发病率是否具有地域性。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较短,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大多数在1-4个月。I型颅盖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表现为单发无痛性头皮肿物,进行性增大,当病变破坏颅骨,浸润硬膜时,可表现为头痛、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及意识不清等。II型颅底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常因海绵窦、眶壁受累而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下降,甚至失明。Nakamura等报道1例颅底骨广泛受累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同侧第III、IV、V、VI、VII、IX、X和XII对脑神经麻痹,即Garcin综合征。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颅盖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CT表现为穿透性生长模式,出现大的无钙化软组织肿块和相对轻微的骨质破坏。而颅底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斜坡骨髓质的浸润性损害,但是外层骨皮质的轮廓尚存。

本例患儿有明确的头部撞击史,后枕部可触及一小肿块,当时未引起重视,误以为头皮血肿,之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以“感冒”对症处理,头部肿物逐渐增大,于外院行头颅MRV检查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即予溶栓、抗凝治疗,但头部肿物未见减少,反而增大。转入我院后,我们根据病史及外院诊疗经过,进一步分析影像学特点,并仔细查体,决定对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初步证实为肿瘤病变,为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提供了依据。肿物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颅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误诊分析:(1)患儿有明确的枕部撞击史,当时发现局部皮下肿物,边界清,有波动感,容易误诊为头皮下血肿。(2)外院MRV提示静脉窦闭塞,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予溶栓、抗凝治疗后颅内外占位均明显增大,容易误认为溶栓治疗后出血。(3)患儿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颅内静脉窦闭塞吻合,但闭塞的原因开始认为是血栓形成,以后方考虑为肿物直接侵袭。(4)颅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少有报道,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对其认识不足是被误诊的主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颌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上颌窦非霍奇金淋巴瘤
医案----恶性淋巴瘤治验
一图读懂丨霍奇金淋巴瘤 VS 非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的放射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