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系统萎缩误诊为帕金森病1例

多系统萎缩(MSA)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2018年5月公布的第1批罕见病,本病早期症状复杂多变,缺乏典型、特征性临床表现,常易误诊为帕金森病、皮质基底节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本院收治了1例MSA误诊为帕金森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61岁。因进行性四肢僵硬迟缓2余年于2017年8月就诊。

就诊2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四肢僵硬伴动作迟缓,呈对称性,持续性,无头痛、头昏、晕厥、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等,病情呈进行性加重,1余年前出现肢体动作不协调,以下肢为著,伴姿势不稳,逐渐不能独立站立及完成进食、修饰、入厕、洗澡等日常活动,偶发双上肢震颤,以静止震颤为主。

1余年前出现小便失禁,不能控制小便,伴便秘。9个月前出现咀嚼、吞咽障碍,仅能进食半流质软食,伴发音障碍、吐词不清,尚可简单沟通、交流。

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3余年,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早餐前注射14U,晚餐前注射12U,空腹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躯体重大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血压110/7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淡漠,面具脸,定向力尚可,远、近记忆力及计算力减退,双瞳孔等大圆形,直径0.25cm,光反射灵敏,双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偏,咽反射减退,四肢肌力下降,左上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四肢肌张力升高,改良Ashworth分级2级,呈铅管样强直,双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均亢进,四肢远端浅感觉轻度减退,深感觉无明显异常,坐位平衡2级,站位平衡无法完成,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动作无法完成,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均正常。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小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肌电图/诱发电位:双股四头肌、腓肠肌、胫前肌募集呈混合相,双肱三头肌、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募集呈干扰相,双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远端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肛门括约肌示部分神经性异常;双腕正中神经、双踝胫神经至皮层体感通路功能可;皮层至拇短展肌、踇短屈肌运动传导通路功能可。

市内某大型三甲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以口服多巴丝肼片0.25g,每天4次,常规治疗3个月病情无明显缓解,就诊于本院疼痛康复科,综合病史、体征及头颅MRI、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资料,考虑主要诊断为MSA,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MSA无特效治疗方法,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血糖营养神经,中医药辨证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1669年,由Graham和Oppenheimer首次命名MSA;一般成年期发病,无明显家族史,发病年龄为54.2岁,发病率为(1.9~4.9)/10万,是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等为主要特征。

国外一项对MSA的全基因组研究发现,在COQ2基因上存在一个编码4-羟基苯甲酸聚异戊烯转换酶功能相关的基因突变,使4-羟基苯甲酸聚异戊烯转换酶活性降低。

目前,MSA的病因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典型的神经病理学标志是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为主要见于少突胶质细胞质内异常折叠α-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嗜酸性包涵体,其他病理改变还包括选择性神经元损伤和胶质细胞增生。病变部位主要累及纹状体-黑质系统、橄榄-脑桥-小脑系统和脊髓的中间内、外侧细胞柱和骶髓前角细胞(Onuf核)。

临床分为2种亚型:MSA-P型和MSA-C型。

MSA-P型以帕金森症状为特征表现,常见首发症状有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等,头颅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萎缩。

MAS-C型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表现,常见首发症状为头晕、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头颅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小脑和脑桥萎缩、第4脑室脑桥小脑角环池扩大。

发病时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等3个系统累及的先后顺序不同,以致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表现为这3个系统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此外,部分患者可伴认知障碍、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睡眠障碍、视神经萎缩、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总结分析本例患者误诊经验教训如下:

(1)老年女性患者,早期表现为肌强直、迟缓、震颤等帕金森症状,忽视了不典型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首诊医生多考虑为常见病、多发病,易误诊为帕金森病。

(2)MSA-P型以帕金森症状为特征表现,早期与帕金森病症状、体征相似或部分相同,不易鉴别。由此提示,临床医生应打破常规思维,随访、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对常规左旋多巴治疗反应不佳者应及早认识到MSA的可能。

(3)未充分重视患者的临床体征,帕金森病肌强直而无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表现,MSA符合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征阳性等体征。

(4)忽视了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王含等对20例MSA患者肛门括约肌的肌电图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肛门括约肌的肌电图异常率为100%。帕金森病患者的MRI检查少有特征性改变,部分可见黑质变薄或消失,而MSA患者则有明显的影像学异常特征,如脑桥十字征、壳核低信号及脑桥、苍白球、小脑萎缩等。

MSA-P型患者T2加权像见壳核外侧缘裂隙样高信号及壳核、苍白球低信号,提示胶质增生或铁沉积。MSA-C型患者T2加权像见小脑蚓部、小脑半球、脑桥和橄榄体萎缩;T2加权像见脑桥中部十字征样高信号。故遇到帕金森病不能解释的辅助检查结论,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减少误、漏诊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本例患者进行性四肢僵硬迟缓2余年,表现为肌强直、迟缓伴震颤等帕金森症状,尿失禁、便秘等自主神经表现,构音障碍、姿势不稳、平衡协调障碍等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伴锥体束征阳性,MRI检查提示小脑萎缩,电生理检查肛门括约肌提示部分神经性异常,经综合分析故排除帕金森病,诊断为MSA。

此外本例患者糖尿病史3余年,肌电图检查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运动、感觉支脱髓鞘改变,故考虑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前,MSA西医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积极预防并发症,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国内外研究人员也将目光投向中医药技术,康复训练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治,给予益气升阳、调和营卫等中药汤剂,注射中成药———参麦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生脉注射液等,以及头皮针针刺、醒脑开窍疗法等对MSA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帕金森症状≠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一文理清
什么是多系统萎缩的病因
这些「假」帕金森病,你都知道吗?一文汇总
多系统萎缩及其影像学特点
【读片时间】第0733期:多系统萎缩
安能辨我是雌雄之PSP和MS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