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西的麦场

提起村西的麦场,似乎已经是很久远的事儿了。那年,在我当兵走出村庄的时候,村西的麦场还坚挺地矗立在村西的空地上,过后回家探亲,麦场依然存在。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回到家乡,村西的麦场消失了,被人种上了棉花。

没有了麦场的农村,老百姓怎么打麦收割,我没有问过,从此,在我心里成了一个谜。

没有了麦场,承载着农民收获的大大小小的麦垛,也随着田野里的阵阵青烟,消失于麦收后的原野。麦垛是用收过了麦子的麦桔堆成的。麦收过后,麦场上便会堆起几个新的麦垛,金黄色的麦垛一直会放到来年春天。堆放在那里是麦桔有很多用途,最广泛的用途是用来和泥盖屋,用麦桔和出的泥垒出的墙因为有了“筋骨”而特别皮实。它的另一个用途是被用来引火做饭。一般人家每天烧火做饭要用麦秸引火,因为麦秸易燃,取一小把用火些点燃放在灶膛,然后引燃其他硬点的木柴或树叶。

因而常有村里人去麦场上拽麦秸,天长日久,每个麦垛便从腰部被取出一个个凹陷的洞,而这麦桔洞也成了我童年造梦的场所。夏天,小伙伴们会在麦垛之间穿来窜去,欢笑打闹,捉迷藏;而到了冬天,玩累了,便会爬上麦垛挖一个洞,或直接躺在被大家抽空的垛洞里。有时,还会在里面实实在在地睡上一觉。

我受惠于麦桔最深是每年的冬天。

农村的孩子,冬天除了一件棉衣棉裤,贴身没有套得任何内衣之类。而棉衣棉裤也就这么一件,一个冬天穿下来,脏得像铁板,冬天的早晨刚刚从被窝里钻出来的身体直接穿衣是件很难的事情。这时候,大人们就会随地点起一把麦桔,把孩子的棉衣在火上烤一烤,趁着热劲,赶紧穿上,这才不至于缩手缩脚。那时候的棉鞋是老百姓纳所谓“千层底”,很容易被水洇透。冬天一下雪,孩子们喜欢到雪里跑,一个冬天下来,棉鞋底子没有干的时候,而农村孩子又没多余的鞋穿。这时候,大人就会把孩子们的鞋里塞上麦桔。虽说踩在麦桔上并不舒服,但毕竟脚不再那么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的打谷场
【中州作家】冯培堂:麦秸垛
暖上心头
初五 离故土
散文《麦秸垛》宁廷常
李松涛|消失的乡村大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