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须摆脱工业软件依赖

构建工业互联网知识体系,读懂工业互联网发展大

工业互联网浪潮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

重点布局建设若干工业软件协同创新中心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芯’和'大脑’,也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强调了工业软件的重要性,并指出我国高端制造业面临工业软件依赖进口的问题。

        钱锋建议在石化、钢铁、船舶、汽车和集成电路等领域,重点布局建设若干工业软件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强化重点学科和龙头企业带动,加快工业软件人才引育步伐,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

      “当前我国多个高端制造业运行体系构筑在国外工业软件厂商提供的工具、平台和系统之上。”钱锋补充说,“这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安全构成了威胁,'卡脖子’和'断链’风险巨大,阻碍了我国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工业软件人才不仅要具备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知识,更需要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工艺机理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成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尚未建立围绕工业软件的跨学科培养体系。此外,工业软件领域尚未形成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亟需建立集优势学科培育、高端人才培养、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应用为一体的工业软件协同创新平台。

       “鉴此,建议设立若干工业软件协同创新中心,以重点学科和龙头企业带动,依托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钱锋说。

       比如,建设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工业软件协同创新中心,突破基础物性数据库、过程模型库、统一软件架构平台、高效优化算法、求解引擎库和业务自适应构建等关键技术;打造以CAD/CAM为核心,具有一体化、开放式架构,以及单一数据源与统一数据模型的软件体系,突破CAX三维建模一体化技术、智能优化设计技术、在线精细模拟技术和全球远程智能运维技术。通过上述产业领域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形成工程示范应用与引领效应,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在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方面,以创新中心为载体,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工业知识、软件知识、工业知识软件化等核心能力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以软件企业和制造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学科链和产业链的联动,实现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制造工业软件人才产学研融合培养路径

       “此外,应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和工程应用人才特区,搭建引才育才聚才平台,制定针对工业软件人才的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打造高质量复合型工业软件人才'孵化地’。”钱锋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集团副总兼中信戴卡董事长徐佐

制造业数智化是一场宏大的系统性变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集团副总经理兼中信戴卡董事长徐佐表示,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实现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众多传统制造企业的共识。多数企业以点带面,以增量带动存量,以“鼎新”带动“革故”,正走在从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迈向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新阶段。

      徐佐同时认为,传统制造业的数智化是一场宏大的系统性变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真正做到以“智”驱动,全方位系统赋能还有许多挑战。目前,我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对智能化转型的长期投入认识不充分、盘活数据资产不到位、管理与智能化发展“两张皮”、核心人才与跨界人才不充足等阶段性问题不容忽视。

      为此,徐佐在《以智能化全方位赋能传统产业推动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建议中,结合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具体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强化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指引与把控,筑牢智能化升级的顶层设计。引导推动各部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注重市场主体作用,突出关注重点领域,抓系统布局、精心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切实通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力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和制高点。

       二是强化国有企业在智能化升级中发挥作用,推动“国民共进”。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有关部门可从政策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积极鼓励引导国有企业聚焦行业发展的方向性、关键性问题加强研究,突出发挥国有企业研发优势,形成成熟、完善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相关部门可致力于搭建更广阔、更便利的共享平台,以国有企业成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吸引民营资本,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国民共进”良性发展局面,充分激发智能升级活力。

      三是强化基础性工作突破,推动国家治理、企业管理与智能化相适配。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价值链的协同和跨界融合,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突出行业标准制定以及有关立法完善,保障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主动权,切实解决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不想、不敢、不会”问题;积极引导企业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实现“机械化思维”到“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的真正转变,推动观念、制度、管理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

      四是强化数字化转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专业人才储备和供给。成熟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建设推广,需要既懂制造业务,又懂新技术的跨界人才,这也成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亟需破解的难题。采用定向、专项的人才培养规划,培训和普及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全面人才,鼓励企业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成立研发机构,推动数字人才培养和成长更加贴近实际需求。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强化国际合作,引入全球化人才,真正解决好人才保障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既不要坐失良机,也不要盲目冒进
关于智能制造这5位院士、专家说出了关键和真话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工业智能化
三一重工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与启示
数字化转型重在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
周宏仁:通俗易懂讲清楚制造业“数字化起步,网络化崛起,智能化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