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互联网加与智能维护

目前国际上产业工人队伍一直处于老龄化趋势,就是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其产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也已经达到40岁。笔者去年访问台湾,一家密封圈制造工厂的工人平均年龄竟然达到48岁。现代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在金融、网络、IT、房地产以及服务等领域发展,却不愿意从事产业工人这种需要体力的工作。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工人薪酬诉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劳动力价格在东南亚地区仅低于新加坡,远远超过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例如柬埔寨的工人收入仅仅为一两百美元。劳动力价格的提升,让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提高,失去竞争优势。


随着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3D打印以及移动终端工具的普及化,随着互联网带宽的不断发展,投入机器的成本会逐渐降低。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机器换人'的时代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是势不可挡的,无论企业的管理者是否愿意看到。


这就是德国人说的'工业4.0',美国人说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人规划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些提法是有所区别和侧重的。


德国的'工业4.0',更侧重于纵向集成,是将某一产品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整合起来,形成智能和敏捷生产体系。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则更侧重于横向集成,将社会的、跨界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整合起来,形成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体系。中国的'互联网+',应该属于'产业互联网'概念,这一个'+'会将制造企业、金融、服务、文化、社区等诸多内容通过'网络'和'云计算'连通起来,形成一个大系统。


最近我们有个时髦的词,就是'两化融合',其初始的提法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按照某些专家的提法,其核心就是'信息物理系统'--CPS。说得通俗点就是,让虚拟世界向实体化融合,反过来将实体世界向虚拟世界融合。


'3D打印'是虚拟世界向实体转化的很好例子--一个虚拟的三维图像变成一个实体;而'微信'又是实体世界向虚拟世界转化的例子--原来是由信纸、信封、邮局、邮递员来传递的信件变成了数字信息。


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维护也必然提到日程。

什么是智能维护呢?包括对设备的智能巡检、智能诊断、维修维护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设备知识资产管理、智能培训、智能润滑系统以及智能备件资材物流管理等。


谈到智能维护体系,有人会说,以后的工厂没有人了,设备也由机器人来检查、诊断和维修了,那人干什么呢?


这是一个误区。工厂的智能化和少人化是必然趋势,这意味着运行设备的人日益减少,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还要靠人来进行。也许,那些工况恶劣、危险,人难以承担的设备诊断、维修保养或者检修可以用人来承担,而大量的智能机器还是靠人来维修。而且,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落后的检维修队伍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检修将成为人类最抢手和最不会失业的职业。因为,机器人也是设备,也需要维护保养和修理。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在工业1.0、工业2.0时代,有的刚刚进入了工业3.0,与工业4.0尚存差异。但不少企业开始跃跃欲试。


中石化提出智能工厂、智能油田的概念,并先期在燕山、镇海、茂名、九江等炼化企业开展试点,将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


家电行业的美的投资30亿,建立全球创新中心,在美国和日本分别建立研发中心,形成四级研发体系,重点主攻智慧家居。


海尔在武汉建立武汉海尔创新产业园,尝试'黑灯生产'--全智能生产的第一步,逐渐朝着交互式生产迈进;海尔还投资50亿,建立家电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和体验中心,在全国成立212家小微公司,引领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未来趋势;


我国水泥工业应对工业4.0提出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决策、人员优化、节能减排为五大主攻方向。


青岛红领经过10年打造,形成颠覆性的C2M模式,也就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走到世界前头;他们通过大数据智能研发,实现款式研发、版型匹配,从而真正实现'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一流';他们提出三种定制模式:

简定式:标准型号生产,不动版型;

半定制:不动围度,对成衣尺度加减--套码;

全定制: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一流(国外服装定制需要三到六个月,而红领只需要7个工作日)。

国家电网也提出智能电网的想法,他们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输变电电网。


应对新的发展态势,应对大量智能化装备在企业的涌现,我们的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有缺点,真理与谬误本来是一丝之差,悖论总蕴含其中。


当人们聚焦于未来的智能制造之时,如何应对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设备就一定浮出水面,甚至将来一定会出现大量机器人罢工和机器人杀人的现象,未来的智能维护是靠人还是机器,也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信息来源自《似非而是--创新思维下的设备管理》维修管理篇,由李葆文教授编著,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评论】当3D打印遇上工业4.0 智能时尚成时代趋势
探访美的智能工厂:200多台机器人共舞,自动化程度让央媒记者直呼震撼
数字化转型占领先机,美的集团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
加速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如何突破?
联想,“智”造新范式
“中国制造”插上腾飞之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