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汉诺威工博会,我们帮您总结了4个工业重要趋势

创立于1947年的汉诺威工博会被视为全球工业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工博会于近日举行,36氪奔赴现场参观调研,我们看到了很多有意思、有价值的展出:

可以灵活移动组合的“站台”柔性生产模式,定制家电大规模生产平台,通过对话分析工厂问题的商业决策系统,人机对打桌面足球,人机对打乒乓球,与物理世界高度复刻的数字孪生系统,5G机器人 ···

走遍整个展览,我们为大家总结了此次展会传递出的四个最重要趋势:

  1. 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流水线”向“工作站”的变革

  2. 人工智能:工业智能从“感知”到“认知”

  3. 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挖掘“数据黄金”

  4. 5G:工业4.0变革的网络基础设施

    1、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

    流水线的发明大幅度提升了工业制造的效率,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工厂建立了自己的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流水线对于大规模标准产品的制造非常适用,但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一种更加灵活的生产方式来快速、低成本、灵活响应,于是“工作站”的模式应运而生。

    “工作站”生产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设备、人、物料等生产元素,可以独立存在、灵活移动、联动配合。

    SEW赛威传动,在现场搭建了一个汽车装配样板间,形象展示了“工作站”生产模式:配有AGV底盘的机器人装载着不同的零件、工具,运送到相应的车间工厂作业站点,站点工人使用运送来的扳手等工具,将轮胎等装上车体,发送完成指令,车体由搬运机器人传送到下一个作业站点。

    SEW的工作站生产模式

    除了SEW,我们看到西门子、SAP、华为、冠欧发动机等企业,都纷纷展示了“工作站”模式的生产制造方案。

    谈到“大规模定制”,我们看到了海尔展示的“智能+5G大规模定制验证平台”:

    参观者在面板输入个人信息、录入人脸,选择颜色、个性签名等,信息即传入海尔搭建的迷你智能生产线上,几组机械臂通过不同传感器,自动拣选原材料和订单所需独特配件进行组装,用户可在装配线的屏幕上看到实时进度。

    组装完毕后,装配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对成品冰箱进行质检,与订单信息相符的冰箱会进入待提仓库区。最终,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通过人脸识别的验证后,用户就可提取这款定制模型。

    海尔“智能+5G大规模定制验证平台”

    同样致力于达成柔性制造,我们还看到气动头部公司Festo展示的柔性抓取方案,通过气动柔性夹爪,可以抓取多种形状的对象,从而可以不改变夹爪模块,即可适应多种产品的生产。

    FESTO柔性抓取(图片来自FESTO)

    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正在向各个行业渗透,此次工博会也展出了多个“工业+AI”的案例。

    “预测性维护”可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案例之一,西门子、亚马逊、华为等众多企业都展示了与合作伙伴的相关案例。一个普遍的模式是:采集目标设备的各种维度数据,例如温度、振动、电流、电压等,利用AI技术建立数据与设备工作状态的模型,以提前预测设备是否将发生故障。

    在工业设计软件方面,西门子展示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软件自动记录优秀设计师的使用习惯数据,进行AI学习,将经验和技能进行沉淀,可以在后续的软件使用中,智能提示设计师下一步可能进行的操作,以帮助其他设计师提高设计效率、改善设计方法。

    我们还看到一家创业公司Synergies(讯能集思)的AI应用,非常独特。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方式快速获得决策建议。例如在Synergies系统中输入“过去3个月公司的库存成本是多少,如何降低?”系统即可解构问题,调用相应的分析模型,以及企业ERP、MES、生产过程的人、机、料等等各种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自动化决策。

    另外,Synergies还在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了很多AI技术。例如实时分析作业人员的视频数据,以监控是否有动作迟缓停滞、闲忙不均、未照SOP作业等情况,一定程度解决了过去人员数据获取问题,实现对产线各环数据的即时分析、演算,提升产能。

    Synergies的参展人员告诉36氪,其方案已经在电子产品与玻璃加工组装领域的龙头企业落地。

    Synergies展示的作业实时分析功能

    其他的AI案例还包括,发那科的人机对打桌面足球,欧姆龙的人机对打乒乓球等等。机器人可以实时分析和预测人的动作,智能响应。

    欧姆龙-兵乓球对打机器人(图片来自欧姆龙)

    3、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

    本次工博会,“数字化工厂”占了3个展馆,可见其重要程度。

    核心逻辑是:通过IoT、现有系统对接、建模等多种方式,获取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汇聚清洗,支持上层丰富应用,无论是预测性维护,还是数字孪生、生产运营优化等。

    工业现场的海量数据分析处理,对实时性和带宽要求越来越高,边缘计算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华为在现场展示了Atlas智能计算平台,提供了模块、卡、边缘站等多样化产品形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西门子的MindSphere,海尔的COSMOPlat等也展示了大量案例。SAP则围绕同一个智能阀门产品,将设计、计划、采购、制造、总装、销售、交货、运行的整个过程,都搬到了工业互联网上进行了演示。

    SAP展示区(图片来自SAP)

    这里特别说一下数字孪生。西门子、施耐德、海尔等等众多企业均展示了这一技术以及相关的案例,数字孪生已经从概念逐渐开始落地。

    回到价值层面,数字孪生可以通过虚拟建模的方式,模拟产线的设计、运行,验证后再实际建设,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外,还可以在实际运行中,进行远程诊断、调试等运维工作,提升跨部门、跨企业的协同。

    4、5G

    5G是本次工博会的核心主题之一,展会现场还首次成立5G测试区,由诺基亚和高通两家厂商合作架设,展出5G领域的几家制造商,通过5G网络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生产设备等相关技术产品。

    瑞典爱立信公司展示了5G技术支持的机器人,并与汽车制造商奥迪仪器展示了5G联网车厂模型。华为展示了5G、WiFi6的无线工厂方案。

    5G技术已成为一股热潮,考虑到消费端的需求暂时并不强烈,产业端成为了5G目前最重要的落地场景,尤其是工业。超高速的5G网络能低时延、高可靠、安全地传递大量数据,使得“无线工厂”成为可能,是前文阐述的“工作站”柔性生产模式的重要技术基础。

    另外,视觉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AR远程诊断等新型工业应用,也需要5G实现。

    总结

    本次工博会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耳目一新的大概念,但是能看到很多企业都在重点向外界传达,前几年提出的“概念”正在如何一步步落地。

    西门子、AWS、Intel、海尔、华为、SAP等,都把合作伙伴、客户拉到自己的展位一起站台,比起自吹自擂显然要更有说服力。

    当然,工业本身是一个场景极其复杂的大领域,注定是一场长周期的升级探索,36氪也将持续关注、伴随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业4.0的五大趋势勾勒未来“柔性”工厂
推进智能制造,新时达的数字孪生技术发力,十年厚积薄发成效显著
聚焦汽车行业—一汽集团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专题峰会
工业人工智能改造制造业实践
工业机器人成为工业自动化装备的新起点
【技术讲解】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再开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