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针灸大成》中的“神针八法”,是针灸补泻最详细的总结

神针八法是明代针灸学家高武的针刺补泻手法,载于《针灸大成》卷四,主要概括了针刺时的八个注意事项及方法,是针灸手法的基础,包括了进针前的准备、龙虎交战针法、进针注意、如何补泻、特殊补泻手法、晕针、滞针的处理。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下神针八法。

1.第一法:针刺前的准备工作

原文: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之心,病者之心,与针相随上下。先虑针损,次将针尖含在口内,而令其温;又以左手按摩受疾之穴,如握虎之状;右手拈针,如持无力之刃,是用针之一法也。

此段讲的是针刺前的准备。首先是治神,包括患者和医生的神,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于针灸针上;接着是检查针灸针有无破损。

这里提到的“口内温针”不可取的做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毕竟口中有细菌,针刺过其他患者的针体或许也会带有病毒细菌,这样会造成患者和医生感染。

再接着是提到了押手的作用,针刺之前揣压穴位,令经气散去,右手持针使针下力足。这就是进针前的准备,从需要医患精神集中开始,再提到针具的检查以及进针时左右手的注意事项,这就是标准的进针前准备。

2.第二法:龙虎交战针法

原文: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住痛之二法也。

此段讲的是龙虎交战针法,也就是痛症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在《金针赋》中这样讲:“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这里的“龙”和“虎”是以方位来区分,是针体左转和右转的代名词,左转是龙,右转是虎;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具体操作是:进针后先以左转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转,捻转次数为九的倍数;再以右转为主,即大指向后用力捻转,捻转次数为六倍数;如此反复施行多次,也可在穴位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

龙虎交战治疗痛症效果最佳,具有舒经活络止痛的功效。这是神针八法的第二法。

3.第三法:进针时应该随患者咳嗽进针

原文:进针之时,令病人咳嗽而针进,进针之三法也。

咳嗽进针是为了减轻进针时患者的疼痛感,咳嗽时患者还没来得及完全集中注意力在穴位上,这时候进针会大大消除恐惧。

现在临床上,在进针时少用此法了,除非是为了配合呼气与吸气的针法,因为古代针具制造工艺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针身较粗,进针较疼,所以得尽可能的减轻进针疼痛;现在不经常使用是因为针身变细了,进针方法也多了,比如使用针管进针、进针器进针等。当然,对于十分恐惧针灸的人还是需要使用的。

4.第四法:针刺补泻来补虚泻实

针沉良久,待内不胀,气不行,照前施之。如气来裹针不下,乃实也;宜左捻而泻其实,如不散,令病人呼气三口,医者用手抓针自散;如针进无滞无胀,乃气虚也,令病患吸气,针宜右捻而补其虚,此补泻之四法也。

本段主要讲的是如何判断疾病虚实以及如何进行补泻。针刺穴位很久之后,穴内没有胀感,是气没有到达该穴,也就是没有得气,需要继续催气使气至病所。

如果是实证,就是催气了经气也不会到达针下,这时候需要使用泻法,即左转针体,如果还未得气,可配合患者呼吸而操作;如果进针后针下没有滞针的感觉和胀感,这是虚证,需要在患者吸气时右捻针体。

5.第五法:凤凰展翅是泻法

其泻者有凤凰展翅∶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飞腾之象,一捻一放,此泻之五法也。

本段讲的是凤凰展翅针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直刺进针至腧穴深层,再退针至浅层,得气后待针体自摇,再插针至中层,然后小幅度提插捻转。拇指和食指相互交错,要拇指指头朝前,食指指头朝后,将两指弯曲,由针根部用拇指指肚及食指第一节桡侧由下而上沿针柄呈螺旋式搓摩。两指一搓一放,力度均匀一致,针体不能上下移动过大。

凤凰展翅是泻法,可以使用于一切实证。

6.第六法:饿马摇铃是补法

其补者有饿马摇铃∶用右手大指、食指捻针头,如饿马无力之状,缓缓前进则长,后退则短,此补之六法也。

“饿马摇铃”针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捻针,前后捻转,即一次拇指向前,一次拇指向后,拇指向前时用力较大,捻转幅度也大,拇指向后时用力较小,捻转的幅度也小,操作过程要求缓慢而用力柔和。

饿马摇铃针法是补法,可以应用于一切虚证。

7.第七法:晕针的处理

原文:如病患晕针,用袖掩之,热汤饮之即醒,补之七法也。

此段讲的是晕针是处理方法。晕针是针刺过程中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其实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一般正确处理也不会留下后遗症。

晕针的表现: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心慌气短、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脉微欲绝,甚至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就是晕针。

晕针的原因:常常由于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体位不正或者是针灸医生手法过重等引起。

晕针后的处理:应立即将针全部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轻者可饮用热茶水或糖水;重者用指掐或针灸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或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应用其他急救措施。

8.第八法:滞针的处理

原文:如针至深处而进不能,退不能,其皮上四围起皱纹,其针如生在内,此气实之极也,有苍蝇丛咬之状,四围飞延,用右手食指,向皱纹皮处,离针不远四围前进三下,后退其一,乃泻之八法也。

滞针原因: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患者因为疼痛而致局部肌肉痉挛;医生行针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纤维缠绕针体;留针时间过长而中间未行针。

主要表现:针身在穴位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如果勉强捻转,病人常痛不可忍。

处理措施:发生滞针时,对精神紧张者,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针穴周围皮肤,若仍不能缓解者,可在针穴旁再进一针。单向捻转所致者,则需向相反方向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解除滞针。

9.出针扪穴是补法要诀

原文:出针时,即扪其穴,此补之要诀。

即开阖补泻的补法可以应用于一切虚证。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我,欢迎大家评论区与我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予非“神针”是予“神”针——吴善斋针灸落英掇拾
讲座总结┃中医适宜技术之针刺疗法
探秘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二)
重磅首发:《罗兆琚针灸三书》选摘
《中医刺灸》内经针法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