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脑的运作机制为你解读:记忆的生成、提取和遗忘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是如何生成和提取记忆的,又是如何遗忘的。人的大脑中平均有一千亿个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大多与千千万万个其他脑细胞互相连接,组成一张密网。如果用互联网形容这张神经细胞,密码存储和传递着上千tb的无声信息风暴,上千tb这个数量级的信息密度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类比一下,大致相当于三百万部高清电影,同时在大脑里播放。

编辑搜图

大脑的运作机制

在这张神经细胞密网中,用来学习和记忆的核心部位有三个:内嗅皮层、海马体和新皮层。内嗅皮层类似一个过滤器,负责过滤涌入大脑的海量信息流。海马体负责组合这些信息,把和这些新信息相关的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突触连接起来,新记忆就这样构建起来了。

新信息被打上记忆的标签后,就会存储到新皮层上。新皮层就是大脑最外面那层褶皱,每次提取这些记忆的时候,这部分皮层细胞就会活跃起来,同时跟记忆有关的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也就是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点,就被加厚一次,每次神经突触被加厚,神经信号就会传递得更快些,记忆就这样被加深了。

为了方便理解,我把大脑的这套记忆机制比喻成电影,摄制组内皱皮层,负责把信息原材料拍摄好。海马体是电影导演,他会决定将哪段影像片安排哪里合适,恰到好处的把前因后果都编织到一起,从而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这段记忆影片会存储在新皮层这块大脑硬盘上。

但是我们在提取一段记忆的时候,可不像从电脑里打开一个电影文件夹那么简单。我们刚才说到海马体是记忆影片的导演,同时他也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这位导演要让每一段情节都合情合理。要根据现有材料找出关系,做出判断,把松散的信息拼合成一个能让人理解的整体。

编辑搜图

记忆的生成

用我们平时的话说就叫脑补。比如你听到别人说悄悄话的时候,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就会假想出一些事情来把那个没听清的八卦补上这个脑补机制的存在,是因为大脑在接受信息的一瞬间,吸收的东西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得多。这些我们没意识到的东西也被组织成记忆,加入到神经细胞这张密网中去了。

这就导致每次我们要提起一段记忆出来,总是神经细胞密网中的一连串信息。这串信息是含有杂质的。比如你想起一个从哪本书里看到的故事,想回忆出这本书的名字,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你当时坐在图书馆的四层窗边看书,比如你看完书去买了一个汉堡吃。所以你看我们在提取记忆的时候,是没办法做到十分精确的了解完大脑是怎么生成和提取记忆的。

我们再来看看遗忘是怎么回事。在作者看来,遗忘是大脑的一个重要功能,遗忘能帮助过滤垃圾信息,使大脑专注在某一件事情上。只要跟这件事有关的信息被提取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呢?

编辑搜图

记忆的提取

先来举了一个全美拼字大赛的例子,普通的美国成年人掌握的词汇量一般是两到三万个,而参加全美拼字大赛的青少年要掌握的词汇量一般高达十万个左右。请想象一下那么多生僻的单词全都装在脑子里,大脑肯定要做信息过滤出。换句话说,大脑必须屏蔽那些争先恐后往外冒的信息,来保证参赛选手不把一个生僻词中的a拼成e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专心的遗忘,只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你要输入一个刚换的密码就要屏蔽掉对老密码的记忆习惯。

这么看来,遗忘并不全是坏事。那遗忘这件事儿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柏林大学的教师赫尔曼艾宾浩斯发明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示,新学到的东西将以什么样的速率被遗忘。根据艾宾浩斯的实验,当人们新学到一样东西,十分钟后就只能记得学到的内容的58%了,一小时后就只能记得44%。一周后的记忆只有最初的三分之一。一个月后,记忆就只剩下五分之一了。也就是说,人对新事物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弱,而且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还特别快。

但是这个结论很快,那就被颠覆了。你还记得巴拉德效应吗?巴拉德让小学生背一首诗,两天后再次考试的时候,全班的成绩反而提高了10%。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反而增强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有一对姓比约克的教授夫妇,他们提出的记忆适用理论,失去的是使用的,用完美的解释了巴拉德这个实验背后的原理,以及各种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现象。比约克夫妇的理论认为,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存储强度,一个是提取强度。存储强度不会随着时间减弱。一旦一个电话号码,一个英语单词被你记住了,它就会永远存储在你的大脑里。

编辑搜图

记忆与遗忘的关系

那为什么我们会忘记一些东西呢?其实是提取强度出了问题。比如当你回忆起多年没见的小学同学的音容笑貌,你肯定想不起来什么。但如果你突然遇见了小学同学,两人一聊天,儿时的情景一下就全回来了,记忆一直都在,只是不好提取了。比约克夫妇认为,如果没有经常复习,提取强度,就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但反过来说,提取强度是可以越用越高的,每一次提取记忆提取强度都会增加。

而且因为这段记忆在你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所以存储强度也增加了。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巴拉德效应。学生们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他们提取记忆的动作,把对这首诗的记忆加强了,相当于一次复习,两天后再考试。上次已经写出来的诗句,这次就不费劲了,学生们就有时间去想想。上次没写出来的诗句,而诗句之间都是有语音语义的关联的,所以这次就能多写出几句。可见,考试也许就是最好的复习,每次提取都是对新知识的巩固,而且提取的时候越困难,提取强度和存储强度的提升就会更多。说到这儿呢,大脑的运作机制就讲得差不多了。

我们总结一下这部分的重点内容。我们聊了学习时大脑是怎么生成和提取,记忆又是怎么遗忘的。大脑中用来学习和记忆的核心部位有三个内嗅皮层、海马体和新皮层。内嗅皮层负责过滤涌入大脑的海量信息,海马体负责组合这些信息来构建新记忆,新信息被打上记忆的标记后,就会存储到新皮层上。但是因为海马体有脑补的功能,我们在提取记忆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做到十分精确的。比约克教授夫妇的记忆适用理论提出,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存储强度,一个是提取强度。存储强度不会随着时间减弱而提取强度就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但通过复习提取强度和存储强度,都是可以越用越高的。另外,遗忘也有正面作用,它能帮助过滤垃圾信息,让大脑能专注在某一件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学习法,提升你的终身学习力
找回“丢失”的记忆很简单?操控记忆的时代可能已经不远了
睡眠不足会变傻?睡眠不单纯是休养,它与各种各样的疾病均有联系
当大脑和神经细胞之间产生强联系时,就会形...
成年人的智商和记忆力能改变吗?
海马记忆回路,超记忆回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