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意!六种“红包”不能抢丨“挥金如土”发红包,他们为了啥?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jrbwx)

记者:陈静、姜天骄

编辑:闫伟奇、王咏倩


公安提示:“抢红包”小心陷阱,需要个人信息的不要碰

如果看到有人在微信发“红包”,你会不会随手就直接点开呢?当心了!没准儿这当中就隐藏诈骗“陷阱”。微信“红包”原本是亲朋好友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如今却被不法之徒利用,成为实施诈骗的新手段。


就此,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醒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切实防范“微信假红包”、“购票钓鱼网站”网络诈骗,千万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导致财产及个人信息遭受损失。


案例:微信抢红包,扫一扫二维码损失1万


据媒体报道,家住南京的周女士经常参与微信“抢红包”活动。几天前,她的一名“好友”给她发来一个红包,红包还包含“开抢500元代金券”的链接。


周女士点击链接,发现自己竟抢到了“500元代金券”的头等奖,立即喜滋滋地点击指定网址领奖,并输入了身份证、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一大堆个人信息。输完信息后,对方还要求她扫描一个二维码。周女士虽有些犹豫,但想到是朋友发来,还是决定扫码。扫完码刚几分钟,周女士收到一条银行短信,银行卡里被转走了1万元。


周女士立即打电话向朋友核实情况,朋友告诉她微信号被盗了。周女士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经公安机关检测,周女士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嫌疑人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了周女士的个人信息,又通过木马转发周女士的支付验证短信,并盗刷了她1万元。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法分子很容易在微信等APP互动界面中嵌入钓鱼网址,一旦用户打开链接,其个人信息便被盗取。微信红包更被众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人会潜藏在人数较多的微信群或朋友圈中,通过分发嵌入钓鱼网站、木马程序下载地址的红包,盗取用户信息,甚至控制用户手机。




六种“红包”不能抢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


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2、分享链接抢红包系欺诈。


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3、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合体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4、高额红包不可信。


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5、警惕“AA红包”骗局。


还有一种“AA红包”也要警惕,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微信红包有自己的专属橙红色界面,不需要进入AA收款界面;另外,用户收红包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点击领取就能存入微信零钱包。


6、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


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因此,切勿轻易点击微信群中来历不明的红包、优惠券等,以免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红包助手:使用属违规,使用需谨慎

希望在“红包大战”中分得一杯羹的,还有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安全厂商们,它们主打的是提醒红包消息的红包助手。


魅族本周更新了其操作系统的新春特别版固件,其中包括红包助手;360手机系统中同样增加了“锁屏显示红包通知”功能;小米则推出了独立应用“小米红包助手”……


微信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使用第三方软件抢红包本身属于违规行为,对于屡次使用者,微信会暂时将其微信账号关闭。更重要的是,抢红包助手并不安全,360手机安全中心监测发现,有近4000款手机恶意程序打着“抢红包”的旗号在手机中作恶。


安全厂商瑞星的安全专家唐威表示,近期又到了抢红包类恶意软件的高发期。这些软件可以得到用户的微信聊天记录、电话记录和短信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是相当危险的。



亿元大战为社交:价值千金的关系链

南京白领殷悦这几天为一张“敬业福”加了100多个支付宝好友。根据支付宝今年红包的“福卡”玩法,所有集齐了5张福卡的用户将会在除夕平分一个2亿元的大红包。而想要集齐福卡,必须得添加一定数量的好友。



加好友,正是支付宝的小算盘。为这事,支付宝还和微信闹了点不愉快。支付宝推出了“吱口令”,用户只要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好友复制后再打开支付宝钱包,就能直接添加好友。但“吱口令”才推出半天多,就被微信屏蔽。


“共享经济时代,红包不仅意味着促销,更是社交和共享。”主任曹磊表示。对于支付宝来说,社交一直是它的“短腿”,它看中的正是用户的社交关系链。


微信方面同样试图通过红包来增强社交互动性。1月26日晚,“红包照片”上线公测,用户可以发出一张模糊照片,想要观看照片者,必须先向该用户发放一个小额现金红包。社交化场景早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争抢的重点,通过好友分享、推荐等种种口碑营销方式,能诞生出多种多样的电商和金融产品。支付宝擅支付,微信擅社交,两者都希望通过红包进一步建立起用户对社交化场景的习惯,但从支付宝的角度来看,即便收集到用户的关系链,如果后续无法持续增强好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很难留住客户。同样,微信也未必就能留住用户的“钱包”,真正将社交用户转化为金融用户。





O2O:借机搭车,用红包来圈地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支付事业群总裁樊治铭坦言,“红包效应”将在O2O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推动。


O2O领域的“玩家”们今年在红包发放上特别积极:



在腾讯,用户在全国十大城市的超过30万门店使用微信支付买单后,可在支付成功页面点击“抢红包”参与活动。


在支付宝平台,杭州、广州、南京等八座城市的政务信息发布平台甚至也在2月1日发了一波金额多为几十万元的红包。这体现出城市管理者们同样希望用户能借抢红包之机,熟悉智慧城市的种种创新服务。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其实就是用红包来圈地,撬开更多的移动消费使用入口,同时借此让用户熟悉各种新的营销和互动方式,从而形成一个用户倒流闭环。”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说。


热闹之外却也引发了法律界人士的诸多担忧。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互联网电商部副主任麻策就表示,“商家发放红包是为了获取用户,但依然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明确个人信息收集的方式、用途,征得用户的明确并严格保密”。



关于版权:p2p观察分享p2p相关的要闻、干货。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或附上报酬。联系方式:13480802588。

投稿请联系editor@xiaotongren.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云花2亿到底想买什么
转:支付宝的「集福红包」本质到底是为了集啥?
微信红包情人节数据惊人,又赢了支付宝一筹?
“红包大战”背后的商业阳谋
如何直接在通讯录中发送微信给好友并查看朋友圈
微信2天绑定2亿张银行卡,震惊金融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