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慎行》导学

安身立命是传统智慧的根本关怀。什么叫做安身立命呢?所谓安身,也就是安顿人的现实生命,为现实的生活寻找一套可以依循的规范;所谓命,即通常所谓命运,命运是变化莫测的,对普通人来说,命运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偶然性。所谓立命也就是能在变化莫测的命运之中站稳脚跟,无论穷困富贵,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够坚持一些基本的操守,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安身和立命实际上一体两面,能够安身,方才能够立命,也就是说,人唯独找到了那些可以作为生命信仰的观念,坚持那些可以作为普遍准则的行为准则,才能够在命运面前站稳脚跟,不至于被命运的浪头冲得迷失方向。

儒家非常重视“知止”,所谓“知止”就是知道自己行为所当依止之处。现代人常常把《诗经》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在先秦儒家,《诗经》常常被视为激发内心情感,开启心灵智慧的经典。《大学》记载:“‘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只,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缗蛮黄鸟”两句出于《诗经》,鸟儿总是知道在高处停歇、栖息,孔子由此而联想到人也应该知道自己所当依止之处。人要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坚持那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好像鸟儿找不到栖息之所,就会进退失措。
在现实生活中,人要安身立命,首先就要做情欲生命的主人,节制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习气,否则完全任由欲望和习气行事,必然导致身败名裂。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这本身在只是人的生理功能,是人生命的组成部分。但是欲望的实现却并非可以肆意妄为,一来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二来必须遵守身体的自然规律。纵欲无度,不仅仅容易让人良知泯灭,更遮蔽人天性中的光明,败坏人的身体。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所谓“戒”就是禁止的行为。人的生命有其自然规律,同时,社会有普遍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离开了这些,人的自然生命实则无处安顿。墨子也说过这样的话:“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人们常常并非是没有安定的居所,而是没有坚定信念和平稳的心态;人们往往并不是缺乏财富,而是贪心太重。
现代社会开始于西方。从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社会压抑人的感性、欲望,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权威、政治权威对感情欲望的压抑,本身并没有错。但是需知道,情感欲望的满足必须遵循一定的尺度,否则情欲本身的满足并不意味着生活的幸福。情感欲望的满足取得了合法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节制地去追求情欲的满足。有个成语叫做“欲壑难填”,古人把欲望比喻为无底的沟壑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欲望的满足总是伴随着暂时的快感,而对快感的追求是无穷尽的。欲望满足之后,随着短暂快感的消失,那就促使人去追求新的欲望,所以欲望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黑洞。
古人所谓修身最重要的还是驾驭自己的生命。然而,驾驭自己的生命又最难,所以古人说“任之重者莫如身”。然而,只要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习气,那人也就不存在真正的对手。所以,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在世,多不过百年而已。如何能够不辜负仅有一次的生命,实现他应有的价值,是每个人应有的生命关怀。又有言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身在红尘之中,难免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然而,要是一时行为不慎,造成错误,很有可能耽误自己的一生。所以,古人常常用这样的比喻说明对言行的谨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如同站在深渊前,踩在薄冰上。其实这并非夸张,想想那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案例,比比皆是,难道谨言慎行还不应该吗?


群书治要公众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恶人无报应,善人没好命”?看完你就明白了
古人常说的“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又是如何产生的?
有一种行为是“居安思危”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太易先生正解《清静经》(三)—— 分段解四之二
放弃的美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