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的一首千古绝唱,从头美到尾,开篇惊艳绝伦,结尾催人泪下

我们都知道身为“盖章狂魔”的乾隆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品可谓是会留下许多自己的痕迹。

一般他喜欢的作品都会盖上一个章,以示自己的喜好和欣赏,比较喜欢的就盖两三个;特别喜欢的,那就完了,著名的《快雪时晴贴》就是例子。

小小的一张纸,上面除了密密麻麻的印章,还被乾隆大笔一挥,写下一个莫名其妙的“神”字。

好好的一张字帖,被他的印章和题字整得跟“拔火罐”似的。

然而除了这个喜好盖章的癖好外,乾隆在非常热爱写诗,据统计他写的诗句不下4万首。然而这些诗却没有足够传世的经典,甚至还不上寒门出身的诗人范仲淹,范仲淹留下的名篇名句几乎都是千古传世的经典。其中还有一首经典,开篇惊艳绝伦,结尾催人泪下,全篇从头美到尾。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寒门学子政治之路

能够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样千古绝句的范仲淹,一出生可就是一手“烂牌”的设置,但是他是怎么凭借这一手“烂牌”逆袭的呢?

范仲淹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病死了,孤苦无依的范母只能无奈带着范仲淹改嫁。

当时的范母对于范仲淹的教育非常上心,然而家里的经济却无法供给范仲淹购买笔墨纸砚。

不过这可难不倒范仲淹,没有笔墨纸砚,他就以树枝为笔,以大地为纸,就在地面上练习写字,就这样一直勤俭好学地坚持下来。

直至15岁的时候他被继父的友人推荐去了醴泉寺继续读书,那时候继父的家里已经难以维持生计了。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的范仲淹,一点也没有君子远庖厨的旧观念。

每天晚上,他都会提早将第二天要吃的米粥熬好,一边煮粥,一边利用炉火的灯光继续苦读。

直至到第二天的时候,粥都已经凝结成一块块饼状了。要换成其他人可能都会拿去倒掉了,但是范仲淹可不舍得浪费,他就将已经凝结成饼状的粥划成了4块,每天早晚各取两块,充当饱腹的干粮。

就这样,凭借着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范仲淹终于学有所成。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他自己想要成为的国家栋梁,更为大宋守住了他的江山。

西夏边患,文人亦可退敌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尤其是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可谓是名臣辈出,国家经过了休养生息,科技文化甚至是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的繁荣与发展。

但是,这个时期的宋朝却和周边的邻居关系不是很“融洽”,以往一直作为宋朝的附属的西夏,自从李元昊上任后,一改以往的作风。屡次进犯大宋的领土,这时候的范仲淹作为文臣,却自请出战,自愿镇守祖国边境山河。

当时的范仲淹看出了北宋军队所存在的弊病,在分析了北宋和西夏之间的国情和兵力分布后,范仲淹快速确定了针对西夏的战略,以及对军队的改革措施。

首先在军队的编制上,他训练出一批精兵加以操练,再去除掉一些老弱冗兵,最终共筛选出一万八千人,而这些人就是边防军队里的主力干将。

其次,范仲淹要求他们筑延城墙,意图封堵大宋和西夏之间的边疆,将西夏大军进行全面封锁,最后利用北宋巨大的经济实力,消耗西夏的国力,最后反攻。

当然这一系列的改革和连消带打的策略下去,北宋政权的确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继续在战争中不断地消耗。

但是西夏,在这长期的持久作战中,经济已经难以支撑下去,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可谓是得不偿失。

千古绝唱,惊艳绝伦

作为一代文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范仲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除了是自己的辉煌功绩外,仅仅之流传下来6首经典词作。在这六首词作里面,《苏幕遮》可是里面的经典。

当时的范仲淹已经是年过半百之年,但是那时他还镇守在西北。在这悲凉的塞外,伴随着秋天枯黄的落叶,尽管自律如范仲淹也不免升起一股悲凉惆怅之情。范仲淹自然也就伴随着这边塞的秋景,咏出了内心的情感,《苏幕遮·怀旧》也就应运而生。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片短短的起首两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播,波上寒烟翠”就描绘出了秋景的壮丽与绝美。而这两句诗也成为了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中起首两句曲子,随着《西厢记》的流传而成为了千古绝唱的句子。

头顶着湛蓝的天空,脚踩着金黄落叶的大地。远处笼罩着碧绿的烟波。傍晚时分的夕阳映照着连绵的山峦,大地上的芳草连接着远处渐渐被黑夜吞噬的天边。开篇简直就是惊艳绝伦。

看着如此壮丽奇幻的边塞秋景,范仲淹心中却全然没有欣赏美景的喜悦,反而思念起了远方的家乡。

下片词句直抒离愁,一句“黯乡魂”将他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短短两句,将自己希望借酒消愁,缓解乡愁却又无法排解思乡之苦的情感不由催人泪下。

戍守塞外的范仲淹,思念着远方的家人朋友,尽管借着喝酒来排遣自己独守塞外的寂寥以及乡愁之感依旧没有半分效果。“可怜”二字用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这首词,同样也照应了现如今在外打工的人们的心声,原来时代变了,但是有些情感和乡愁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国人的骨子里……

总结:

回顾范仲淹的一生,我们可以说命运给了他一手烂牌,从小家境贫寒,自己奋发图强,最终出人头地成为社稷的栋梁,国家的基石。这背后靠的是他自己自律的生活,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我们往往很多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起跑线比别人要后,甚至是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真是这样吗?范仲淹用实际行动起身向我们证明,命运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诚然,向生活妥协,我们会很舒服,但是,努力一些,让思想和血液流动得更快一些,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做自己,活出自己的色彩,不断向前出发,不放弃不妥协。这样不是更好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的这首边塞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唱,还被《西厢记》直接搬运
范仲淹的这首词,开篇便是名句,结尾更是传唱千年,道尽了秋天的美
范仲淹的一首千古绝唱,从头美到尾,开篇惊艳绝伦,结尾催人泪下|苏幕遮|王维|朱熹
范仲淹的千古绝唱《苏幕遮·怀旧》,开篇6字就惊艳世人,无一愁字却句句是愁
范仲淹最美秋词,开篇惊艳绝伦,结尾催人泪下,值得一读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