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古代十大高僧,黑衣宰相姚广孝上榜,首位被称为禅宗鼻祖
userphoto

2022.05.10 湖北省

关注

你知道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十位高僧是谁吗?

人尽皆知的西游记主角唐玄奘也只能排第三,第一位高僧乃是大道之始,被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下面我将根据这十位高僧所做的贡献和后人的评价,一一盘点出来,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位 一行法师

一行法师本名张遂,出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他的籍贯为邢州巨鹿,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

一行法师在天文仪器的制造、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贡献卓著,他还主持修编了新历、最主要的成就就是编制《大衍历》

一行法师先后拜金刚智和不空法师为师,跟随他们学习佛法,因此一行的密法兼承胎藏界和金刚界两种,并将二者融为一体。

相传一行得以通悟佛法,就是归功于此二者的结合,因为胎藏界之理和金刚界之智原本是合而不二的,两者的融合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一行一生将佛法与科学相结合,花费七年时间,结合大量资料,终于写成《大衍历》,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造了非常精密的黄道仪,为我国古代的天文科学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公元727年,一行法师去世,玄宗皇帝亲自为他撰写塔铭,并谥号“大慧禅师”号。

第九位 支遁大法师

支遁法师是东晋时期高僧、佛学家,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祖籍陈留,俗姓关。

魏晋时代,玄学盛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因此也有说支遁精通老庄的说法,同时他的佛学造诣更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曾著有《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

另外支遁还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与佛门“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理论颇有偏差,基于此理论他还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

关于支遁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鸡蛋杀生论”的故事,据说支遁年轻的时候总认为人们吃鸡蛋,并不属于杀生,因为鸡蛋没有孵化之前并不属于有生之灵

支遁的师父生前无法说服他,死后化作魂魄再次来找他,将一只鸡蛋掷在地上,蛋壳破碎,一只雏鸡跳了出来,顷刻之间又什么都没有了。

此事之后,支遁由此感悟,从此坚持素食终生。其实世间万物皆有灵,当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时,给人的视觉感官带来的就是一个不同的结果。

正如《支遁集》里的一句话,“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有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这其中所蕴含的就是“即色本空”的佛学思想。

第八位 法显禅师

法显是东晋高僧,同时也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有重要意义的名僧,他为我国的佛教革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法显禅师65岁高龄时,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总计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共计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在历史上,法显大禅师和玄奘大法师都曾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我国历史、文化、佛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玄奘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则更加重大,因为正值贞观之年,国家兴盛,人民亟需信仰支持,因此在后世民间流产更多的还是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而法显禅师的人文意义则相对更加明显一些。

法显以年过花甲的年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远途陆海旅行的惊人壮举,他所留下的巨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享受称誉,甚至许多中外著名学者都对此进行过高度评价。

法显的事迹在后世也是造成了许多深远的影响,唐朝的玄奘法师都曾以法显为标榜,更是采取了法显西行求经的方式,前往西方天竺寻求真经

可以说法显的事迹为我国佛学的进步开辟了一条先河,被后世看作辟荒之祖,唐僧义净曾评论:“显法师则他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正路。”

第七位 真谛法师

真谛是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乘佛法。在南北朝梁武帝时,真谛带着大量梵文经典,乘船来到了梁都建康

然而正当真谛准备译经传教的时候,却爆发了“侯景之乱”,于是他又辗转到富春,在此开始进行译经等工作

不过,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兵荒马乱,富春也很快陷入了战乱之中,因此此后真谛再次进行了多次迁移,但这些都没有阻止真谛译经的决心。

在我国古代,真谛和鸠摩罗什、玄奘、不空三位法师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他们对我国的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贡献卓著,因此在后世也是流传最广的几位高僧。

文帝天嘉三年(562),此时的真谛已经是年过六甲,大部分经书都已经被他传译完成,因此真谛准备泛海西行,返回故国。然而正当小舟行至中途时,风向突变,导致小舟航向发生变化,经过三个月的漂流,竟又飘回了广州

刺史欧阳頠得知此事心知是菩萨显灵,要将这位高僧留在广州,于是请真谛为菩萨戒师,并为他修建制旨寺,并恳求真谛法师能够留在广州,真谛最终答应。

次年,应慧恺、欧阳頠的邀请,他又参加了《大乘唯识论》《俱舍论》等的译制,直到宣帝太建元年(569),真谛法师圆寂,在此之前,真谛未曾一刻停止他的传教译经的工作。

第六位 不空法师

不空法师出生于狮子国(即现在的斯里兰卡),他跟真谛法师一样,长期投入到译经传道的 工作之中,因此唐玄宗赐号为“大唐智藏”,封特进试鸿胪卿

不空的译经,从质与量上来讲,与前面几位高僧相比都是有非常大的突破的,并成为后人译经的楷模人物,在中国佛教史上,被后人称为佛教四大译经师之一

不空法师早年师从金刚智法师,跟随他一起来到了中国,受戒于洛阳广福寺,法名“不空”。金刚智圆寂后,不空又师从天竺龙智、普贤阿阇黎,潜心学习密法,周游印度半岛。

开元二十九年,不空受朝廷旨意,让他赍送国书前往狮子国,于是他带领三十七位弟子,乘坐昆仑舶,历时一年到达狮子国。

不空依止普贤阿黎,请求开坛重受灌顶,之后他和他的弟子同时入坛授学密法,前后三年。三年后,不空带着陀罗尼教《金刚顶瑜伽经》八十余部,大小乘经论二十部,返回中国。

此后,不空虽身在中国,却收到多国的邀请前往讲经译经,然而都被玄宗追回,还将其从广州接往长安,为其筑庙久居

就这样,不空一直留在中国译经,著作颇丰,远超古往圣贤,教化颇盛,直到大历九年(774)年,不空圆寂,世寿七十。唐代宗敕赠“司空”,追加“大辩证”谥号。

第五位 姚广孝

姚广孝是明朝时期有名的僧人,除了僧人这个称号,他还被人们称为政治家,文学家,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就是这位姚广孝大师。

洪武15年,姚广孝被明太祖挑选中,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了燕王朱棣,主持了庆寿寺,并成为了朱棣手下的主要谋士

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了南京,以至于后来能够安稳地登基称帝

要知道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却能力敌当时大明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这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战绩,这背后绝对离不开姚广孝的出谋划策

姚广孝早期为明太祖召入朝中,原本只是想谋以僧职,如天界寺,吃斋诵经的。然而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朱棣,二人相谈甚欢,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之后姚广孝随朱棣起兵于燕地,一路直逼京都,在姚广孝的辅佐下,于1402年称帝,是为明成祖,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姚广孝还主持重修了《明太祖实录》,又与解缙等人篡修了《永乐大典》,流传后世。至于佛学方面,姚广孝虽有僧之名,却无僧之实。

早年剃度出家,乃是生计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出家后,未诵经传教,大多时间都在学习阴阳术数,后来应召入朝,也是一直在寻找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以至于后来辅佐朱棣成就永乐盛世

第四位 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大师,俗姓卢,其父早亡,家境贫困,慧能幼年只能以卖柴奉养母亲

某日在卖柴回家的路上,慧能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于是心生好奇,凑到前面去听。他发现听经时,自己竟觉得全身舒畅,心境都变好了,于是内心开始产生学习佛法的心思来。

后来慧能离家学法,于672年的时候,他来到了湖北黄梅东山寺,之后一路游历到今广州南海光孝寺,没过多久,慧能就在光孝寺菩提树下开演东山法门。

慧能在我国禅学思想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他一直坚持“识心见性”和“顿悟成佛”的观点。

前者是他的心性本体论,说明“心”和“性”是终生成佛的依据。后者则是他的宗教修行方法论,提出宗教修行的原则和方法。

因此慧能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人人内心向善,纯真清洁无染,那么人人都可成佛。他所谓的清净,是指那种除了烦恼痴迷染污而达至的纯真、清洁的状态。

这一观点对后世佛学也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慧能被后人尊为六祖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慧能圆寂,终年七十六岁。

第三位 玄奘法师

现在许多人对于玄奘法师的了解,基本都是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而唐僧一角的原型也的确是借鉴了玄奘法师的。

玄奘本名陈祎,乃是河南洛阳人,著名的法相宗即为玄奘所创立,因此他也被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玄奘法师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更是被世界人民所信仰,尊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曾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的使者。

以此可见,玄奘法师不仅在中国,乃至于对全世界他都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的,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度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唐麟德元年,玄奘自知气力不复往日,死期已至,于是绝笔翻译,并对徒众预嘱后事。二月初五,玄奘病势严重,于夜半圆寂

次日清晨,朝野上下百万余人为其送葬,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五年后,朝廷为其改葬至“大唐护国兴教寺”。

后世动乱,玄奘顶骨又被多次迁移,直到1943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在三藏塔遗址中发掘出安奉玄奘顶骨的石函。

为了不造成舆论动乱,日军选择封锁消息,然而仍然引起了南京各界爱国人士的声讨,汪伪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出面交涉,日军才将顶骨分为三份

一份存于南京玄武湖畔小九华山建成砖塔供奉,一份由北平佛教界迎至北平供奉,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往日本,第三份则存于南京鸡鸣寺山下当时的汪伪中央文物保管委员会保管。

值得一提的是,玄奘的第二份顶骨至今仍下落不明,日本仍未归还

第二位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祖籍天竺,是一位混血儿,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库车。鸠摩罗什年少的时候既通梵语,又懂汉文,在佛学方面造诣颇深,可以说是佛界传道士的天命之人

鸠摩罗什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可以说是三藏法师第一人

鸠摩罗什一生并没有过多游历事迹,其在佛教的贡献主要都来自传经译经。据传,佛教经典中上百部经文都是出自鸠摩罗什之手。

其中尤以《金刚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最负盛名,至今仍在各界流传,因此鸠摩罗什也被人们称为历史上最早的翻译家,即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鸠摩罗什佛名很快在西域三十多国流传,再加上他相貌倜傥,而且字如其人,文笔也是潇洒清秀堪称一流。

曾有三果罗汉言,鸠摩罗什在三十六岁时如果没有破戒,那他就会成为第二个佛陀,在汉地也将有他的传闻,而且在历史上为争夺这位高僧,前秦后秦曾发动了两次战争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圆寂之前,他曾叮嘱弟子,要将火焚之后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供奉,舌舍利至今仍然保存,世界上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见证了大师不世之伟大成就。

第一位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也就是传说中的达摩祖师,原印度人,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因此中国的禅宗也称为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

达摩祖师生于南北朝时期,其名达摩意译为觉法。北魏时期,达摩祖师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由于是禅教之始,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

不立文字的意思就是说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用来描述万事万物的一个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所说的慧能大字不识一个,却能通晓佛经的原因。

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后又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的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的大宗门。

也因此后人都将达摩尊为中国禅宗始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达摩祖师一生长寿,于东魏天平三年圆寂于洛滨,葬于熊耳山,终年一百五十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
玄奘与惠能的佛学境界
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字何义?许多人都理解错了
古代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都是谁?四人中有三人不是汉人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高僧(一)
那些浪费时光的雅事(二十):翻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