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侧二十余公里处,是唐代诗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因李渤在读书时养了一头白鹿,终日相随而被人称白鹿先生。

李 渤 画 相

  唐代宝历年间(825-827),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时,旧地重游,在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便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又因此地四面环山、山峰回合,俯视时形如一洞,故称白鹿洞。

  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开始在此修建学馆,时称庐山国学。宋代初期,又将庐山国学扩建为书院,命名为白鹿洞书院。到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再次增建学馆,士子生员也越来越多。白鹿洞书院与长沙岳麓书院、登封嵩阳书院、商岳应天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北宋末年,因金兵入侵南下,战争频繁不断,烽火硝烟连天,白鹿洞书院遭到严重毁坏。

  宋淳熙五年(1178)八月,在宰相史浩的荐举下,朝廷任朱熹为江西南康知军,朱熹不愿做官,多次辞免请祠不允。后经吕祖谦等好友前来相劝,五十岁的朱熹再次出山,开始了他人生第二次仕途生涯。

淳熙六年(1179)正月二十五日,朱熹离开崇安(今武夷山)五夫里前往南康,二月初四抵达江西铅山崇寿精舍候命。二月十四日再次上状请辞,因得不到官府允许,只好继续北行,于三月三十日到达南康。
朱熹一到南康,立即四处寻找白鹿洞书院旧址。同年十月十五日,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终于在李家山荆榛莽丛中发现了白鹿洞书院遗址。此时的朱熹深为感慨,他认为在庐山一带的道教宫观,佛教庙宇“以百十记,其废坏无不兴葺。至于儒生旧馆只此一处……而一废累年,不复振起,吾道之衰既可悼惧”。因此,他认为修复白鹿洞书院势在必行。

  朱熹一面向朝廷呈报《申修白鹿洞书院状》,一面撰写《白鹿洞牒》向社会公示,以取得朝野人士的支持。此事起初并未得到朝廷支持,相反却“相与讥笑、以为怪事”。此情此景并沒有动摇朱熹坚持重新兴建白鹿洞书院的决心,在第子刘清之、杨方的大力贊助下,由军学教授杨大法、星子县令王仲杰具体负责筹措修复事宜。

淳熙七年(1180)三月,白鹿洞书院终于建成,有学舍二十余间、生员二十余人。当月十八日,朱熹率书院师生行释莱礼,喧读《白鹿洞告成圣文》。朱熹并任洞主,亲任导师,以《中庸》首章为诸生开讲。此后每逢休息日朱熹都要到书院讲学,和诸生一起研讨儒家文化。为增加师资,这年九月朱熹聘请杨日新为书院堂长;门人刘清之、黄幹、李燔、林用中也相继来书院讲学。又请好友吕祖谦撰写《白鹿洞书院记》,还亲自书写对联“鹿逐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智仁独得之天”。

  朱熹还作《白鹿洞赋》、《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办院宗旨和书院学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白鹿洞书院揭示》不仅是宋代书院教育理论的代表,也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的学规。更成为后世学规的范本和办学准则。

为了扩充书院的藏书,朱熹将刘仁季送给他的《汉书》四十四卷送给了书院,又广发信札向江西各郡及社会各界人士征集藏书;如江西帅张子颜、提举陆游、转立副史钱佃、江东帅陈俊卿、提举尤袤、转运判官王师愈等都有藏书捐赠。

淳熙八年(1181)春,朱熹上状乞请孝宗皇帝御笔为白鹿洞书院书写了匾额,使白鹿洞书院修复工作得到皇上的恩准和“钦定”。从此,白鹿洞书院名声大振。

  为了传承和发扬朱熹的白鹿洞精神,为教育子孙后代,很多朱子后裔将“紫阳绵世泽、白鹿振家声”作为宗祠堂联,将紫阳、白鹿作为堂号,用来纪念这位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一一朱熹。


朱熹第三十世裔孙铜陵朱明辉编制
2018年5月1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访学记
朱熹:在辞官的道路上奔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篇):白鹿洞书院
江西历史名人
江西的书院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